APP下载

市政道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举措探讨

2021-04-03李广令

建筑与装饰 2021年6期
关键词:搭板桥台路堤

李广令

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11

1 施工前的控制举措

(1)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控体系,并根据相关规范及标准制定进一步的落实举措。同时,按照项目需求及组织需求配备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成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从而有效保障事前各项举措的顺利实施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2)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过渡段质量管控计划,具体细化到施工各阶段各参建人员及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形成质量责任制,并依照过渡段实际情况优化作业工法,编制完善的作业指导书,有效保障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与此同时,针对过渡段施工中常见的不均匀沉降情况,须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及计划,做好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并对过渡段的施工重难点问题编制详细的操作流程,以最大限度规避过渡段的沉降差异。

(3)实际施工前,应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查及分析,以便能够提前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及关键部位制定好施工方案,避免出现由于图纸审查不细、图纸错漏而造成返工返修的情况。

(4)材料进场前,应做好相关证明材料的核验工作,对需要进行现场取样检测的应当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其次,严格做好施工设备的选型,建立设备进场验收台账,并做好设备保养、维修等工作。

(5)施工前按要求进行过渡段的试拌、试铺,以便对施工机械参数、人机配合方式、铺料厚度、混合料含水量检测、分层浇筑方式、压实方案等各环节予以精准把控,并根据试铺形成的数据进行现场优化调整,从而有效降低过渡段的沉降差。

(6)做好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进展技术培训,具体包含作业施工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标准等,以有效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

2 施工中的控制举措

2.1 紧抓填料质量把控

路桥过渡段宜选用强度高,透水性好的填筑材料,如级配碎石等,严禁使用淤泥等各类杂质土料作为填筑材料。其中,级配碎石的要求为应保持粒径大小有区别,并按固定比例掺和形成,片石、针状石含量不大于20%,黏土及有机物质含量应不大于2%,强度差易碎的材质含量应不超过10%,并根据压实需求进行过渡段填料的试拌,以便后期施工时能够根据现场原材料情况精确确定填料配比情况[1]。在拌和时应严格根据试拌情况及计算确定的配比进行拌制,并严加把控含水量。水泥稳定土的使用要注意按照设计及计算的比例将水泥、土、砂石、水等各类原材进行拌和均匀,并符合相应参数要求。

2.2 规范填筑碾压施工

首先,在将回填料运送到台背之后,应根据分层填筑、分层碾压、随层检测的施工工序进行填筑作业,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路机的选型及振压参数综合计算确定。其次,振压机的操作流程是先稳压后振压再静压,直至填料碾压至平整,无明显碾压痕迹为宜,碾压时的含水量控制应不超过2%,压实度应不小于96%。另外,在进行碾压施工时,务须要确保压实水平使表面压实度满足要求,且并严加把控以免振压机的大功率振动而对台墙造成破坏影响。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首先,碾压工作开展前应确保填筑松铺厚度、摊铺平整度以及含水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其次,根据过渡段试铺所得出的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各项参数进行碾压作业;最后,在碾压施工时,对于台背路堤填土与路基土方的连接位置处,通过使用振压机进行振动碾压,而对于桥台附近的位置以静压方式进行压实,以免大幅振压而对台墙造成损坏。

2.3 抓好软弱地基处治

开始施工前,须首先做好地基处理工作,尤其是针对软弱地基,要在进行处理后方可开展过渡段的施工作业。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超载预压法等,在实际地基处理中通常采用多种加固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此能够有效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水平。另外,还应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及具体情况,经综合计算分析后选择符合地基性质、路堤填筑高度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有效提高软弱地基性能,避免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沉降现象,防止桥台与路基间形成过大的沉降差。此外,若不得不在厚度较大的软基上修筑路堤时,为避免填筑材料自重影响造成软土层向四周扩散挤压,从而导致出现过大剪切力引起桥台水平位移或支座破坏等情况,可通过使用轻质填料、采用桩板法等多种形式避免路基沉降。

2.4 合理设置桥头搭板

将桥头搭板设置在合理位置,能够有效控制桥头与路堤纵向坡度变化,确保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并能有效降低桥台与路基的高度差,避免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另外,搭板的近台端与桥台应通过锚筋进行连接,搭板的远台端则与市政道路路基相接,并且为防止因路基出现沉降而导致搭板产生水平位移或滑移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置锚栓进行搭板与台顶间的锚固。搭板长度的确定应通过计算予以确定,并充分考虑路基沉降量,一般长度在3~15m之间为宜,需要注意当搭板长度过长(超过8m时)要进行分段处理。

2.5 做好台背排水处理

台背排水处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路桥工程最终质量,例如台背排数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出现桥台与路基连接处发生下渗,破坏路基的稳定性,或引发过度沉降而影响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因此,务须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台背处的排水方法,常用的可以设置泄水管或盲沟,一般事先做好基底处理,然后填筑土拱,坡度以3%~4%为宜,再在土拱上挖设双向坡地沟(宽约40~60cm,深度30~50cm),最后再铺设一层防隔水材料,并铺设排水的塑管(塑管直径应大于10cm,并设有梅花形小孔进行排水),塑管的出口留置出路基外,然后先填筑颗粒大、透水性好的砂石材料在塑管周围,最后再分层填筑台背[2]。

3 施工后的控制举措

对完工路段按要求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根据不同路段、不同位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可采用灌砂、灌水的方式进行压实度及含水率的检测。若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而引发其他损失。

猜你喜欢

搭板桥台路堤
桥头搭板结构设计研究
河南桥台高填方路基变形分析及处治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桥头搭板综述
解析桥梁下部结构桩柱桥台施工
桥头搭板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研究
论桥头搭板长度、厚度、配筋设计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堤临界高度研究
仁存沟大桥高边坡桥台病害治理
煤矸石浸水路堤不均匀沉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