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责任视角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2021-04-03张昕颖詹浩澜
张昕颖 詹浩澜
1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2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5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技术发展引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演进,高科技产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而传统产业,如钢铁、化工及煤炭等,因高耗能和污染大等固有弊端逐渐衰落,众多工厂慢慢消失或搬离城市区域。这些消失或搬离的工厂成为了城市的工业旧址,不仅占用城市的宝贵土地资源,还恶化人们的生存空间,影响城市形象和整体发展。在此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逐渐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由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绿色责任视角来探讨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以此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绿色责任
绿色责任概念由企业社会责任演变而来。自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3年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概念以来,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不同的描述。Carroll (1991)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CSR)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维度[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对员工、社区、环境等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增加社会总福利。在此背景下,企业绿色社会责任的概念应运而生。企业绿色社会责任或企业的绿色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在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上的环保责任,还要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履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2]。具体来说,企业的绿色责任指企业应当努力避免资源浪费,并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维度,位于经济责任之上。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绿色责任是企业的更高层次的责任。
企业公民理论认为,企业作为公民,与自然人一样,享受了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社会赋予了企业生存的权利,让企业受托管理社会资源,那么企业就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合理均衡人类欲望与环境可承载性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企业运营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在一个地球的宇宙观下,建立新的“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观[3]。
(二) 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的概念
工业遗产,顾名思义,即工业化进程所遗留或遗存的价值形态,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4]。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
根据现有文献发现,尽管有学者指出工业遗产不同于工业遗址[4],但国内绝大多数学者都将工业遗产、工业遗址及工业遗迹三个术语等同使用。在此,本文也将三者等同使用,不加区分。
2.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众多学者从考古学、建筑学、公共管理、生态学、旅游管理等不同学科视角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张康生等(2015)[5]通过对绵阳朝阳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利用应兼顾经济、文化、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多方诉求,将工业遗址保护与土地开发、民生保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李忠宏(2011)[6]基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改造策略。赵童心(2016)[7]以成都市量具刃具厂区域规划为例,提出对工业遗址的保护需要整体的规划,保护工业遗址的目的是将其合理再利用,并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给出了可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案。
(三)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企业绿色责任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文献也很丰富。然而,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目前尚未发现基于绿色责任视角来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文献。因此,本文拟聚焦工业遗产,尝试从绿色责任视角来研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研究视角的创新。
三、基于绿色责任视角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企业的绿色责任指企业在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及履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二者都是组织。企业在法律上称为法人,设计人员是自然人,二者都是“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环境保护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只企业要承担绿色责任,、政府管理部门及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同样承担着绿色责任。有鉴于此,本文接下来分别从政府、企业及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三个层面,基于绿色责任视角来探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政府职能:制定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城市规划
首先,地方政府需根据宏观及产业环境以及当地自身的优、劣势资源禀赋条件,以绿色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制定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为了推动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还需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及措施。
譬如,成都市政府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了鼓励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打造文化都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了合理规划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成都市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如《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对于东郊记忆的规划建设,地方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关于进一步推进北城改造有关政策的意见》、《东郊记忆·互联网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文件。之后政府为了加强东郊记忆的开发改造,还成立了专项委员会对此地的工业遗迹实行规划监督管理[8]。
其次,在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根据被改造的工业遗址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度,政府还需制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力求做到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
根据张佳菁(2018)[9],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一一北京798艺术区),遗址景观公园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一一中江岐山公园),旅游景区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一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展览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一一沈阳铁西工业建筑遗产改造成为铸造博物馆以及中国工业博物馆)以及综合开发模式(国内典型案例一一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东郊记忆旧址作为成都市区内唯一的工业遗产,成都市政府采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将其改造成了国内首个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基地,既保留了部分工业文明遗址,也因地制宜增添了许多现代景观元素,传统工业文明与现代景观建筑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对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的保护与利用达到了完美结合,实现了自然环境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均衡。
(二)企业责任:履行经济责任与绿色责任相兼顾的社会责任
当政府规划对某一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并确定该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利用模式后,政府一般通过招商引资对该工业遗产进行开发,最终委托一家企业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及后续运营和管理。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经济责任,即赚取利润,这是资本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受托企业在开发工业遗产时除了考虑自身短期的经济收益外,还应从环境保护出发,着眼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使工业遗产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户外空间,给人类发展带来长久的社会效益,从而促使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即兼顾经济责任与绿色责任。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成都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最后交由成都市传媒集团对原红光电子管厂工业旧址进行统一开发。成都市传媒集团通过此项目不但赚取到了丰厚利润,同时保护了整个区域内建筑群体的周围环境并维持了整体风貌的不变,也为成都的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即兼顾了经济责任与绿色责任。
(三)设计策略:实施工业遗产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绿色设计
在设计层面,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遵循对工业遗产的干预最小和尊重历史环境的总体设计原则,以达到对环境破坏最小的目标,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一般在尽量保持工业遗产原址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整和完善,以保留时代文化底蕴。比如,在成都东郊记忆,红光电子管厂在搬迁时遗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元素,如电子设备、工业管道及厂房等,设计师在进行场地改造时将这些工业元素重新利用于场地当中,不仅旧物利用,而且使场地延续了工业历史,对红光电子管厂有了历史性的记忆[10]。
同时利用一些重要建筑、场地和设施等塑造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节点,向人们展示工业遗产的原始风貌和艺术文化价值。在成都东郊记忆,既保留了部分原有旧址,也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创新元素,如在旧墙上印刷和涂鸦,在内部放置新鲜创新的家具等。
此外,也可适当地移植一部分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以满足人们参观之外的更多需求,增添区域的生机与活力[11]。在成都东郊记忆,通过以音乐为主题,衍生戏剧、美术、摄影等多元化文化要素,并整合茶文化、蜀绣、特色饮食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形成了历史遗存观赏、文化创意体验和休闲娱乐等综合休闲旅游空间。
四、成都东郊记忆-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保护与利用实例分析
成都东郊记忆是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典案例之一。成都东郊记忆是由成都市委、市政府交由成都传媒集团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集音乐艺术、时尚设计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音乐公园,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
在政府层面,成都东郊记忆对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做到了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入既有效保护了原工业旧址,同时还通过景观再生美化了城市环境,促进了成都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企业层面,成都传媒集团通过投资改造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既赚取到了大量的经济利润,履行了经济责任,同时也为成都市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履行了绿色责任,从而实现了经济责任与绿色责任的兼顾。
在设计层面,成都东郊记忆实现了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工业遗产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东郊记忆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在这里,游客既能感受工业遗址魅力、又能体会城市发展变迁、回味过往岁月记忆。
五、结论及启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众多工厂开始搬离市区,留下越来越多的工业旧址。这些工业旧址既影响人们的生活空间,也影响城市发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绿色责任视角,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分别从政府、企业及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