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模式运行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2021-04-03娜斯热提黑尼拜克热
娜斯热提·黑尼拜克热
(新疆伊犁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 伊犁州 835000)
农村饮水安全不仅会对我国的乡村发展大局产生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饮水工程在全国各级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建成,因此农村饮水条件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目前建设中及建设完成后工程后期运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1]。鉴于此,积极研究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研究,提出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村饮水工程常见管理模式
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模式设置的最重要原则是因地制宜,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大都采取了分散供水和集中供水联合的模式。常见的分模式有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个类型。
1.1 分散管理模式
这类模式应用以后,在实践管理中往往具有安全工程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但是不同的工程规模间存在的差异性也很大,具体的管理模式也不同[2]。具体的模式主要有:
(1)经由工程所在区域的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管理。因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投入高的特点,且主要资金投入来自于政府部门,因此经常采取工程所在地地方水利部门直接管理的模式。
(2)经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但管线较长的工程,为了方便进行执行管理职责,交付给地方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
(3)政府和群众或专门的管理公司共同合作经营。这种情况一般针对重建或改扩建的工程而言,这些项目由政府和承建的管理公司及收益群众代表等共同去对工程的经营与管理负责,当然这个过程中根据工程监管人员的职责划分遵循利润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原则[3]。
(4)工程使用者及工程所在地村委会联合管理模式。在一些联村及居民集中供水点,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设备工程维修事宜等,对于可以使用一些用水户协会及居委会联合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5)受益户自主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分散供水中的管理维护过程。
1.2 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也就是一体化管理,将对应的饮水工程项目交由一体化的集中管理工作来进行管理。使用一体化集中供水模式以后,受益用水群众需要在家里安装自来水表,由管理公司统一对水表等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按照水的实际用量进行收费。征收水费以后会养成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帮助提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效益和工程价值。再次,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促进供水规模化发展。纵观世界范围的供水发展模式,一体化集中供水模式不仅对现在而言具有先进性,也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采用一体化集中模式有利于推动供水规模化发展。
2 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
(1)供水保障能力不足。虽然各级越来越重视农村饮水供水工程建设,大多数的工程建设标准也越来越高,各地工程建设标准也逐步提高,但是实际工程建设管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工程建设水平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对于分散工程和集中程度小的工程而言,根本无法满足供水水量和水质要求[4]。此外,农村区域具有供水量大、供水面积大的特点,饮水工程涉及的内容和管理部门也非常大多,因此会存在程度方面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常见的包括水质监测不全面、水质监测系统不完善不全面。同时分散供水水源而言,会受到农产品施肥及养殖业废水废物排放问题的影响,产生大范围的面源污染问题。常见的严重问题包括大肠杆菌招标问题,这一问题会对农村分散供水水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造成安全隐患。
(2)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后期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基层工程建设质量可能存在标准低的问题,且农村区域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对应的工程建设和维护意识不足,常常出现设备设施损坏,造成停水跑冒滴漏的问题,且存在收费收取困难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水用户的用水体验,还会造成成本浪费[5]。
(3)产权不清晰。目前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出资方不一定,可能是社会企业或个人投资,也可能是国家政府出资,还有可能是农村中用水户个人集资和贷款资金。具有产权不明确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需要而修建。但后期运行管理不到位,对工程运行管理不利。
(4)集中管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地域宽广,且不同区域的地形也有所不同,很多丘陵、山区等地区受到地形及人口数量的限制,并不适合应用一体化集中公司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因为这些丘陵、山区等地区,地势不平、人口较稀且居住分散,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设置很长的供水管道,且图中需要假设加压泵站、调节水池或变压器等设施,同时工程建设完工以后,日常维护费用也比较高,整体供水成本较高、管道维护管理难度大、用水群众需要支付的水费价格高、整体收益低。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维修管理人员工资无法支付的艰难局面,管道维修工作开展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6]。
3 运行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3.1 创新工程建设方法
我国农村区域广阔,各区域供水需求和特点不同,因此目前采取单一的集中或分散管理的方式供水是行不通的。应该积极创新研究,因地制宜,发展出更多的高效地、节能、省钱的供水方式,例如分散和集中联合使用等,在解决居民用水问题的同时提升用水效率,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3.2 提高日常运行管理水平
3.2.1 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和机构
(1)为了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就必须建立对应的建设和建后维护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其中必须重点强调“三个责任”,即农村饮水管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所有人员的责任划分和岗位分配。保证所有工作都有人管、依据标准。
(2)要建立健全对应的管理机构,按照实际情况配备人员。按照责任制规定来落实自己的职责,协调管理所辖区域中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全程的组织领导、维护运行管理、经费落实管理、水源巡查管理、水质检测管理、水费计收管理等。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工作任务很重同时非常紧迫,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好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为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提供保障,解决饮水问题[7]。
3.2.2 加大运行管理投入力度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维护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这个过程中为了做到成本管控,一方面需要做好建设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的角度来讲,必须保证工程建设、运行的投入管理,以保障运行管理到位,达到工程的效益目标。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引用现代信息化设备设施来完善对应的措施,实现远程监控、操作等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现场情况,提高工程效益。同时还需要在水质监测方面进行投入,引进先进的检测工艺和设备,提升水质监测水平,保证水质监测数据全面、科学,进而实现农村饮工程的工程价值。与此同时,还应该投入资金引入具有专业技能的维修维护、管理和水质管理人员,提升工程运维管理队伍素质,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效率,促进饮水工程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
3.2.3 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
(1)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找到不一样的制度和措施,来改善现有的管理和建设局面。例如推行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饮水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积极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引进社会资金来参与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和建后运行管理工作。为了改善农民的配合意识和意愿,积极争取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价补贴。
(2)要积极研究和发现现有建设和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家里对应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如整合资源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建后运维管理模式的变化;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加大各环节的管控工作,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及建后运行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工程建设和建后运维管理的效率。对于个别区域而言,采取单一集中供水模式或者分散供水模式有困难时,需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方便人民群众和保障供水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建设小区域供水工程、新建水井、新建小泵站及小水池以等措施,执行一些投资小、收益大的项目,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