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导向”引领“两业融合”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2021-04-02黄汉权
黄汉权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括总体思路和目标、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发挥多元融合发展主体作用、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立足现实基础、尊重发展规律、明确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实施意见》出台,将有利于激发两业融合发展活力,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目标导向,把推动两业融合发展作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服务化趋势不断深化,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共生现象不断涌现,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产业融合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验表明,产业融合通过产业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方式,引发了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附加值提升,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了国际竞争新优势。例如,西方国家较早地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大力支持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和制造业信息化升级,接近60%的制造企业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通用电气实施“技术+管理+服务”模式转型,服务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超過2/3;苹果公司开创了将手机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收益。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上海电气、陕鼓集团、远大空调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向服务供应商转型,青岛海尔等消费品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和全程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产业体系“大而全”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技不如人和受制于人的领域仍然较多,总体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同时还面临着部分制造业产业链外迁增多、美国加大对我国技术封锁等严峻挑战。《实施意见》坚持目标导向,把推动“两业融合”作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坚持市场导向,强调市场机制是两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后,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由企业主导、市场驱动的必然产物,具有主体多元、路径多样等显著特征。《实施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总结梳理了5类多元融合主体、10种融合业态模式、10个重点行业领域,鼓励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这是符合产业融合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
一是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也是推动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推进两业融合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不同类型主体融合发展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主要发挥其产业链引领作用,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带动配套、服务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高端跃升;宝武钢铁等骨干企业,主要发挥其行业示范作用,通过先行探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引导业内企业学习借鉴,避免走弯路;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主要发挥其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通过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小巨人”和“单项冠军”;网易、小米等平台型企业,主要发挥其整合资源、集聚企业的优势,构建以平台型企业为中心、众多企业参与的产业生态圈。
二是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的业态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生并经市场检验才形成的。如有的企业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满足顾客需求,注重产品与服务环节的整合,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或系统解决方案;有的企业基于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对客户需求、工艺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分工协作进行重构,形成柔性化、个性化生产等新的组织模式。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率先探索、走在前列,形成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如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上海电气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深圳怡亚通的全程供应链整合创新、网易严选的原始设计制造商(ODM)模式等。此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共享工厂、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衍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释放融合发展红利,成为诸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抓手。
三是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两业融合发展包括制造业服务化(servitization)、服务业制造化(manufacturization)两大方向。推动两业融合,必须鼓励企业根据行业领域特点,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探索和选择。例如: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方向是实现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消费品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方向是更好满足个性化、品质化需求,通过推进品牌化、发展个性化定制、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实现转型升级;现代物流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主要方向是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推进降本增效;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主要方向是引导研发设计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适应两业融合发展要求的保障措施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制造业、服务业采取相对分立的态度,往往就制造谈制造、就服务谈服务,在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上也有明显差异。例如,现行财税制度设计仍带有较为浓厚的工业经济色彩;现行用地政策上,商服用地价格偏高;受行政体制、条块分割、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数据信息流通共享不够、信息资源碎片化严重、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两业融合发展面临制约,也影响了融合发展的进度和程度。
两业融合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融合发展虽然是企业自主行为,但也需要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在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试点示范等方面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更好实现两业融合发展。例如,《实施意见》要求,适应跨界融合要求,清理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深化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体制改革;适应从“互联网+”到“智能+”的发展趋势,加快建立推广适应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的设备、产品统一标识标准体系;针对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企业反向拓展制造形成的用地需求,鼓励地方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符合产业和用地政策,具备独立分宗条件的宗地可以合并、分割等等。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建议以《实施意见》出台为契机,进一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重塑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