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强迫症吗
2021-04-02飞度
飞度
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 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另外,患者常出于种种考虑在起病之初未及时就医,一些怕脏、反复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起病与初次就诊间可能相隔十年之久,这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强迫症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强迫症?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强迫回忆、联想:即对自己经历过或做过的某些事以及自己或别人说过的话,不自觉地反复回忆,并进行联想。常见的如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或某一段歌曲的症状就是强迫回忆。
强迫怀疑:即对于自己刚做过的事产生怀疑,如刚锁好门,就怀疑没锁上;刚把信扔进邮筒,总怀疑自己没贴邮票;刚做完的作业,就怀疑漏做了或做错了;刚洗干净的手,却总感觉很脏。
强迫性穷思竭虑:这种症状类似于钻牛角尖,患者会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冥思苦想,纠缠其中不能脱身。一名女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说:“由于学习不好,我的压力很大,所以总强迫自己把所有知识点都想通,想不通也要拼命想。可近一段时间,我有时会想一些怪问题,如‘1+1为什么不等于3呢?越想就越想不通,于是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很紧张,开始坚决抵抗这种想法,可是却越陷越深,连正常的学习都不能进行了。”这是典型的强迫性窮思竭虑的症状,患者的思维就像被强迫拉上了一辆没有终点的永不停歇的列车,最终身心俱疲。
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尽管患者明知这是荒谬的想法,自己也不会如此做,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如站在桥上或坐火车时,有跳下去的冲动;或有骂粗话、喊反动口号的冲动等。
强迫检查:强迫检查与强迫洗涤相似,患者不能控制地反复检查自己刚做过的事情,有些强迫症患者会重复检查数次乃至数百次,以证实房门是否已被锁上,作业是否正确,炉子是否已熄灭。这些强迫动作大部分都是由强迫怀疑引起的。
强迫式动作:强迫性动作是指患者在做某一行为时必须按照一套固定的先后次序,并重复做这一系列动作。如果出错或中间被打断,又要重新开始,直到满意为止。
强迫症的病因是什么?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许多研究者分别从神经生化、遗传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途径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解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发生了异常改变,环境因素可能也起着作用,强迫症还呈现家庭集聚现象,提示还存在遗传相关性。有人认为,开始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在某一件事情的刺激下,为了克服事件带来的焦虑情绪,便反复出现过多或重复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强化了这种习惯的形成,导致了强迫症的发生。另外,也有调查发现,75%的强迫症患者为高智商人士,且多为白领阶级。
一般认为,判断强迫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事实上,并非所有重复行为都是强迫症的表现。那么强迫症如何诊断呢?
要判断是不是真的患了强迫症,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通过各种检查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后才能确诊。就算是患者通过一些强迫症自测表也并不能最终确诊,顶多只能通过测评结果了解是不是有强迫倾向,而有强迫倾向的人其实未必都会患强迫症。因此,大家不需要因为偶尔会出现强迫症状而惶恐。如果持续出现强迫症状,患者开始感觉到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极其复杂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件事要反复的做才肯相信自己是对的,如果强迫症发生在儿童以及青少年身上就必须要及时治疗。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我们要求小孩从小就养成认真细致的生活习惯是正确的,但不能过分和极端。
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基本要求是适应社会并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一旦发现强迫性性格缺陷应尽快去医院请医生积极纠正。此外,应该明白预防强迫性性格缺陷对防治强迫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