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没有记忆

2021-04-02伽马有话说

北方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书写记忆

伽马有话说

随着信息载体从壁画、泥板、石碑、莎草纸、手抄本、图书到互联网,我们对“记忆”的认知似乎也在发生变化。技术的进步导致信息膨胀,但同时也渐渐导致了数据的丢失。莎草纸、图书可以保存信息数千年之久;而硬盘可能短短几年就无法访问,写在网络上的信息更是平均存在时长仅仅只有100天。

在《互联网没有记忆》这本书中,美国历史学家艾比·史密斯·拉姆齐从公元前七世纪谈起,分析了整个人类的记忆史。

面对现如今的网络记忆,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随着网络平台的关闭,我们的照片、电子邮件、音乐库、购物记录、人生回忆、生活感悟、学习资料也将全部消失。那么,我们真的拥有自己的个人数据吗?我们的数字记忆真的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吗?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作者得出了结论:《互联网没有记忆》;信息存储也并非记忆。

苏格拉底:

书写的发明将导致无知

并最终导致记忆的死亡

柏拉图曾记录了苏格拉底关于书写的看法。苏格拉底认为,当人们依赖书写时,就不再去努力记忆。他们会倾向于运用文字、符号来回想,而不是去用心回忆。

更进一步,苏格拉底还认为借助于文字达到通晓很多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内心装的并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赝品。

苏格拉底的话有一定道理,现在这个时代由于知识爆炸,很多人开始运用速读、略读的技巧,这正好应验了苏格拉底的预言: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仅不去努力记忆,更不去努力思考。

然而,矛盾的是,要不是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的话进行了记录,如果仅仅凭借口口相传,到如今是否还会有人记得苏格拉底是谁?是否还能随口说出几句苏格拉底的名言?是否苏格拉底还会永垂不朽?

希腊人接受了记录这一习惯,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够代代相传。但同时,希腊人对于记忆的思考一样没有落下,并且开发出了一套记忆系统,也就是现代人所称的“记忆宫殿”的雏形。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要先知道我们应该遗忘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记住任何信息?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没有记忆》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俄国人,他并不具备遗忘的能力,因此任何信息在他眼中永远是那么的生动鲜活。他无法根据价值和情感来筛选需要记住的信息,常常因别人不经意间的挑衅引发强烈的情感联想,这使得他痛苦不堪。

健康的心智不仅能够让我们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以便将这些信息按照某种顺序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达到某种程度的“永久记忆”,还能够将那些不重要、痛苦的信息进行遗忘。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选择遗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呢?GTD时间管理就是其中一个答案。

GTD的英文全称为“Getting Things Done”,翻译成中文为“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是记录要做的事情,然后整理安排,并按照顺序一一执行。这个理念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录清空了大脑,大脑之后无需去刻意记住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只需按照记录执行就好,完成后这些信息忘掉也無妨。

通过记录达到提醒的作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规划时间、规划任务。原来,有时用记录解放记忆,比记忆本身更加重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对于内容的管理逐渐演变为以下五个步骤:选择、获取、分类、存储和按需检索。

相比于对重要信息进行记忆,现在的我们更倾向于对需要记住信息和不需要记住信息的选择以及分类,这是因为随着检索功能的出现,我们对于记忆的需求在逐渐降低。

我们可以不去记住某些重要的信息,但是我们不能不知道应该如何再次找到它们。随着技术的进步,似乎我们又在一次又一次地做出选择。我们到底应该去记忆什么,记忆与理解机制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最终我们只求记住那些对理解有帮助的信息吗?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书写记忆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书写春天的“草”
记忆翻新
苏格拉底的遗憾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