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社会价值突显下的创作走向
2021-04-02王泽瑞
王泽瑞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市场的理性回归让电影的社会价值突显。如何在迅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和不断变化的观众审美中寻找平衡,是电影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慢慢变得成熟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中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当代电影人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需求:电影社会价值的突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看电影已经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目前线上线下并存的观影方式,让电影创作者多了很多机会。观众对好作品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电影创作者能客观而全面地理清市场需求并认清其社会价值。
(一)电影的市场需求
电影的票房和观众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影的质量,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像《刺客聂隐娘》《地久天长》等质量高但票房较低的情况,如何拍摄出又好又卖座的电影是值得思索的问题。这不是让电影工作者变得功利,对于急功近利制作的烂片,观众根本不买账,由此可见,近些年来,观众的审美能力在逐步提高。从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到2019年的《流浪地球》,以及2020年的《八佰》等电影的票房可以看出,内容至上、质量为王的理性电影市场在逐渐回归。
(二)电影的社会价值及影响因素
1.电影的社会价值
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以《我不是药神》为例,这部电影的题材具有现实意义,讲述了保健品商贩程勇误打误撞成为“假药”代理,从而收获巨额利润,在经历了生活巨变之后,他赔钱卖“假药”救助白血病人的故事。这部电影反映了我国的社会问题,让人们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引发思考。这体现了电影的价值,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当个人思考逐渐累积变成社会思考时,电影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2.影响电影社会价值实现的因素
电影先是商品,再是艺术品,但大多数出品方一味地将票房作为目标与追求,忽略了内容至上、质量为王的创作准则,这样就会使电影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消失。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会把中国电影置于庸俗、低俗的境地,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信息,让观众对电影的社会价值与教育功能产生错误的认知。除此之外,外国电影的大量引进使得部分观众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中国电影,这不利于中国电影行业的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学习国外一些值得借鉴的生产与创作模式,前提是要符合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这期间需要磨合,有学习期、转型期、上升期,所以说除了电影产业需要良性发展外,观众也需要给中国电影从业人员一些耐心与信心。
二、审美价值与探索价值:电影应具备的内核
(一)电影的审美价值
一部电影本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它的评价。熟知贾樟柯电影的人应该知道,他的电影具有中国化特征,也很真实。他总能以小角度带给观众宽阔的视野。电影是假的,但带给观众的感受是真的,电影在反映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具备审美价值的同时,能与观众实现情感的传递。观众在看完后有所感悟并愿意和家人朋友去分享探讨,这就说明这部电影已经具备了审美价值,至于它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不重要。
(二)电影的探索价值
除了审美价值,探索价值对于电影来说也很重要,因为探索能在创新的同时挖掘出中国电影独有的魅力。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中国元素也是近些年来海内外电影人提及诸多的一个词。张艺谋是一位擅长用中国元素的导演,他在《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对红色进行了巧妙运用,使电影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在《影》中用水墨色彩讲述了一个权力与欲望的故事。把中国元素融入中国电影,让中国电影散发独有的魅力,这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从讲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拍电影到拍好中国电影,这期间有无数的电影人在不断探索。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缺少科幻题材的电影,而《流浪地球》的上映开启了科幻电影新纪元。以前,因为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限制和科幻文学作品稀少,所以,鲜有人拍科幻电影,但随着技术升级,中国已经具备了科幻电影的拍摄水准,但还是很少有人拍,是特效不过关,还是团队不够好?其实都不是,《流浪地球》最打动观众的不是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等科幻电影的必备因素,而是其中的中国元素,是对中国年、中国亲情、中国精神的刻画。《流浪地球》中,中国元素的刻画无处不在但又恰到好处,这是该影片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赢得好口碑的关键因素。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把最佳故事片奖颁给了《流浪地球》,这是导演郭帆和其团队历时四年不断磨合、探索的结果。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近年来许多备受关注的导演都不是导演出身,除了张艺谋、姜文等一些虽不是学导演出身但早已功成名就的导演,还有许多优秀的非科班导演。比如蔡成杰,他导演的《北方一片苍茫》,获得了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有人说电影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其实不然,低成本且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拍摄出的电影能让在国际得到认可,体现了电影创作的门槛越来越高。他们如何利用低成本、如何克服非专业,探索了多久才创作出这些好作品,是值得电影人探讨和反思的。
三、创作的初心:在电影面前人人都是配角
面对电影,台前幕后的每个人都是配角。创作出具有社会价值、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是每一位电影人的初心与责任。每一位电影人都应该服务于电影,尤其在当下经济快速發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在创作上迷失方向、粗制滥造。随着观众对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人只有时刻关注电影的质量才不会在时代洪流中迷失。每一位热爱电影的观众都想去影院看一部不浪费票钱的电影,这让电影人压力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电影产业向好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观众对电影人也应该有耐心,对电影的评价应该具有两面性而不是片面性,这样电影人才能和观众一起成长。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一定是在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共鸣,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各个创作部门的配合,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服装等,只有各部门的工作都完成得出色,才能使电影整体出色。
2019年2月16日晚落幕的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电影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内涵。影片《地久天长》中的演员王景春、咏梅分别获得了电影节的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该片导演王小帅在讲述《地久天长》的创作初心时表示:“每一次的社会变迁,都会给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一生的命运带来影响。”《地久天长》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展映时,让很多国外观众潸然泪下,这种跨文化的情感共鸣是很少见的,这是对文化的共鸣,也是对生活的共鸣。优秀的电影作品一定离不开生活,中国电影就是因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现状而受到国际的认可。
四、结语
电影人、电影市场、电影观众三者的关系很微妙,有人说他们相互影响,有人说他们是对立的,也有人说是能够一起进步的,但无论他们的关系如何,他们的初心是一致的:电影人想拍摄一部好电影,观众想看一部好电影。人们对优秀的电影作品越期待,就越会促进电影质量的提高,这是良性的循环。希望我国的电影在具有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得到质的飞跃,当然这需要电影人和电影观众的共同努力。
(韩国国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