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影产业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2021-04-02程敏程辰
程敏 程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文化建设,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值得肯定。同时,越来越多融合我国文化色彩的外来电影走进中国,且好评如潮,这对中国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虽有高票房电影,但如何做到量质兼备,文化建设如何助力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中国电影如何担负起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影文化作为当下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中国的电影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不负众望地呈现了许多优秀经典之作,创造了一次次的票房新高。电影文化产业突飞猛进,例如陈可辛拍摄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张艺谋拍摄的国内首次采用了4K高视效制作技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片《归来》,许鞍华执导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还有各种爱国题材电影《战狼》《红海行动》等,这些影片各具特色,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植根于网络文化的微电影,其创新力、传播面和影响力为主流舆论和民间舆论搭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艺术的形式勾勒出普通人对生活价值的纯真坚守,像筷子兄弟拍摄的微电影《老男孩》《父亲》,沿着自下而上的传播路径完成了大众文化与核心价值的对接,自发并自觉地践行了主流价值接地气的文化跨越,扩充并强大了主流文化建设的队伍。
张艺谋的《红高粱》可谓是一个典型例子。他通过一个不一般的爱情故事来展现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红高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电影中的色彩搭配也很有讲究,整部电影似乎只由黄色和红色组成。在黄土高坡上,黄沙漫天,特别是颠轿这个段落,几个轿夫连唱带跳,带起了滚滚尘土。这些黄沙就是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实地所在,是它孕育了我们。而红色则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红”高粱,还有“我奶奶”的红盖头、红轿子、红鞋子,窗上的红窗花、碗里血红的高粱酒、红彤彤的炉火,以及最后日食时那彻底变成红色的世界。中国人似乎对红色更加崇拜,因为那是血液的颜色,是流淌在数十亿人身体中共同的血脉。这份鲜艳的色彩更能表达出陕北人的热情与豪爽,呈现中国农民向上的精神状态。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精湛的电影语言,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电影而蓬勃发展。
在此同时,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并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美国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开始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这意味着我国电影行业面临着外国电影的冲击,而且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改造的危险。2008年,美国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将中国功夫和国宝熊猫结合起来拍摄的,这两种文化符号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功夫熊猫》展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来展现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虽然中国经济不断在发展,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但国外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国家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这是新时期的新使命。
二、中国电影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電影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形态最为直观的表达载体之一,能够折射出时代的科学技术力量、市场价值趋向、时代特征以及当下的文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无论哪个时期,电影对在推动国家改革和建设发展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其他国家电影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世界。首映票房的一次次突破,观众的一次次好评,体现出中国电影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电影用艺术的形式将导演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在笑声、泪水、叹息中感染普罗大众,潜移默化地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从形式到内容都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也是中国电影自身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儒道学说、国粹京剧、武术文化、美食文化等能够在影视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国电影为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弘扬传播提供了有力平台,也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为当下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依托。现如今,如何确定整个电影产业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正在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创新是国产电影推进当下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电影创作者需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影像化,以本民族高度认同、世界人民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发挥电影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建设对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影响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电影有责任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自身的公共文化价值,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作出贡献。如何将中国电影创作和当下中国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电影多元化发展时期,叫座的电影不少,但叫好的影片却不是特别多。这显示出国产电影的市场做得越大,电影创作被激发出多元化艺术特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观影行为的普遍化、电影观众的成熟化、审美需求的差异化为国产电影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传递出一个警示信号: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场似乎更青睐娱乐化的作品,而具备原创力的艺术电影即便被“叫好”,依然掩盖不了受市场冷落的困窘之境,这一趋势不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中国电影人的注意。市场的诱惑越大,中国电影人就越要有自己的坚守。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制度落地、环境创造等方式,推动电影投资方、创作者以及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元素同步共振,相互促进,引导中国电影实现社会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同步繁荣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建设还面临着种种挑战。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取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电影可以提升影片的商业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电影如果要兼具吸引力和引导力,就要将传统文化内涵贯穿在作品当中,让作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以吸引观众。中国电影人应该在提高原创力、吸收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上多花心思,以平和的心态去创作,让作品体现文化自尊和自信,最终赢得国内观众的喜爱,以及世界对中国电影的认同和尊重。
(天津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程敏(1993-),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移动产品形态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