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之审美心理探析
2021-04-02安妮萍
2020年开播的网络悬疑短剧《隐秘的角落》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刚上线不久就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受众在当下的审美心理。当然,这部剧不论是演员的实力,还是剧情的环环紧扣,无疑都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值得人们一探。笔者从接受美学、心理距离、共情等方面出发,对《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审美心理进行探析。
一、从接受美学探析《隐秘的角落》与原著《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之所以会大火并非因为原著《坏小孩》有多好,正如很多评论所言,如果没有改编网剧的加持,《坏小孩》仅仅只能算一部中规中矩的通俗小说,其风格甚至是偏阴暗、偏致郁的。将网剧与小说对比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诸多疑问:通俗和经典之间真正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大致相似的故事架构和人物原型,《坏小孩》在大众眼里只是一部普通的通俗小说,而《隐秘的角落》却会成为一部人人追捧的、经典的、大火的好剧?大众在接受小说与翻拍的网剧时是否存在部分审美心理的差异?
小说《坏小孩》几乎完全继承了东野圭吾的善恶观。“全员恶人”是很多人在看完小说之后的第一印象,主人公朱朝阳一登场就如书名一样是个“坏小孩”,对陷害他的同学充满恶意,称呼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婊子”和“小婊子”。恶之种在小说开篇就已经在他心头埋下,俨然是他萌出恶之芽、开出恶之花、结出恶之果的故事。这样的小说当然看起来很顺,但它却是失真的,因为真实的世界虽然不像童话中那般“全员善人”,但也很少有人真的永远在恶之深渊中徘徊。在小说当中,人物单方面处于阴暗中,这样的人性本恶对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友好,也难以使观众深入融入小说,产生共情。当读者在阅读这种类型的小说时,虽然会感到极度的善恶分明,恶人就是完全是恶人,但一个真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有坏的一面,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才符合一定的逻辑。
幸而,《隐秘的角落》在改编时,对《坏小孩》的这种善恶观做了极大的修改。在电视剧中,每个人物都变得有血有肉、有成长、有抉择:主人公朱朝阳的善恶徘徊一直延续至剧终,最终还被呼唤“不要成为下一个张东升”;其父朱永平也从原先刻板化的不负责任的坏爸爸,变为在两个家庭和父亲责任之间摇摆抉择;严良(原小说中的丁浩)的成长轨迹,因为老陈这个纯正面角色的加入,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甚至连张东升这个原小说中的“恶之源”,剧版也专门辟出一集“张叔叔”来展现他的道德抉择,这个人物也因此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可见,与小说中塑造的人性本恶的人物形象相比,剧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满,更加有厚度,从而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情,缩短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如此一来,观众也就会对剧中的人物产生更多的理解与一定的心理认同。只有承认人性的善和恶,再去讨论剧中人物为何会堕入恶的深渊,才会更有价值,才会触动观众的灵魂,抓住观众的心脏。若非如此,对恶的描写就会陷入一种单纯的猎奇当中,以描写更加骇人听闻的恶为乐,这样或许会得到一部分人的崇拜,但绝不会成为主流。
二、心理距离在剧中的体现
从电视剧情中可知,由于朱朝阳和普普的原因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了朱晶晶从五楼摔下死亡,但这件事情并没有人知情,甚至是面对警察的詢问,他们也隐瞒了真相,制造了不在场证明。而朱爸爸心里或多或少明白,女儿出事和朝阳是有关系的,但他没有选择揭发儿子,因为他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他作为父亲也有很大责任。相对比之下,朱朝阳爸爸对于现任妻子王瑶的弟弟貌似并没有那么宽容,王瑶的弟弟王立一出场就是一副地痞流氓的形象。在王立犯错误之后,警察找上朱朝阳爸爸和王瑶进行询问,朱朝阳爸爸当时的反应是一刻也无法容忍,让他赶紧去警察局自首,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私心。
可见,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妻子唯一的弟弟,在得知二人所犯的错误之后,容忍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对于儿子可以说是包庇。这就涉及审美心理中的心理距离说。因为朱朝阳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即使后来慢慢察觉到自己女儿朱晶晶的死与儿子朱朝阳脱不了干系,但他仍然选择包庇。而妻子的弟弟犯错,朱爸爸虽然碍于妻子的情面并没有直接向警察举报王立的犯罪事实,但对待同样的事情,其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三、共情
这部剧之所以会大火,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让观众产生共情的能力强,可以说,捕获大众目光的不是类型化作品的猎奇,恰恰是源于现实中情感的共鸣、生活的共情、思考的共识。《隐秘的角落》故事本身包含家庭、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等热点话题,“三个孩子更像是体察世界的一扇窗口。观众从中看得见一些以爱之名产生的偏差,比如占有欲支配下的母爱、沉默者的嫉妒、自卑者的偏执。这些在人性善恶间摇摆的情感,会在观剧过程中发出隐秘的警醒”。
数学老师张东升在卫生间里盯着镜子看,镜子里的他谢了顶,既苍老又年轻,毫无活人气息,眼神却有强烈的欲望在折射。然后,他戴上了假发,再次成为斯文、理性的数学老师张东升。他盯着镜子里谢顶的张东升在那一瞬间的体验,可以用孤独来形容,但是,这个词在这个情境下又是不够分量的。那瞬间,是与最真实的自己的对视,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空间的他是这个样子。若是有人看到这个样子的自己,会马上抽离,并尽快遗忘。而有些人,被这个自己吸引,反复与他见面,不断沉浸在这个空间。于观众来说,因为随着年龄、阅历增长,负面情绪像厚重云层不断累积,真正的自我也就夹杂了更多的负能量。这个自我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当放空自我时,见到的“我”是痛苦的时候,那个“我”的表情、情绪,是语言无法表述的可怕,那一瞬间,观众体验到的是非常无力、绝望的感觉。
不只是数学老师张东升,执意要与张东升离婚的妻子徐静,以及严良、普普、朱朝阳这三个与两桩命案有关的孩子,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爸爸朱永平,朱永平的新婚妻子王瑶,这几位年龄、身份、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都能轻易将观众拖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在各自空间看到的那个“自我”,观众也看到了。大家在欣赏这部剧时,就像集体被催眠一样,随着角色的内心波动而波动。
四、结语
通常情况下,悬疑类作品通过周密的剧情铺陈和前后呼应的细节设置,很容易抓住观众眼球、带来流量。《隐秘的角落》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走红,走进大众视野,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演员的实力演技外,还在于其给予观众更多的审美心理体验,值得人们反复探析。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安妮萍(199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