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诗自然灾害书写研究
2021-04-02杨淑雯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灾害书写深刻显示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灾害下社会与个人的深刻体悟。明清两代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灾害现象严重。傅山的自然灾害诗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实录,根据对《陈批霜红龛集》的统计,傅山创作的自然灾害题材诗歌共14首,内容主要涉及水灾、雪灾两类,并有少数对旱灾、风灾的描写。
一、水灾
(一)黄河水患
明清两代水灾频发,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河流,水患灾害严重。《明史》中记载了“七年六月,太原河、汾并溢,伤稼”和“山西汾水伤稼”;《清史稿·灾异志》中记载:“八月,余姚、山阴大水,害稼……十二月,汾州府属大水。”傅山的五言律诗《河涨》记录了暴雨引起汾河水患的情况。诗云:
“台骀犹敢怒,雷电总无劳。平地浮槎起,獶头五丈高。黄陵来裂石,白气冒波涛。对面兰村树,希微只沼毛。”
首联描写了雨势之大。《左传》中记载:“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傅山用此典故,描写台骀作为治水神明和山西汾河的守护神已然发怒,而雷电面对大雨也徒劳无功,无法将大雨击退,渲染了雨势之大。
颔联着重描绘了暴雨灌注、河水上涨的景象。“浮槎”意为在水上浮行的木筏,庄子《逍遥游》中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河水上涨淹没平地,平地上的木筏已经浮起,天地之间似乎已成汪洋,人和犬都惊慌失措。这两句展现了河水暴涨,平地成汪洋的景象。
颈联及尾联描述汾河水涨,山洪肆虐。“黄陵”“兰村”皆是傅山时居太原的村名。“裂石”指太原的裂石山(今称二龙山)。颈联及尾联记述汾河水位暴涨,漫到黄陵的裂石山,波涛翻滚,兰村的树木只有树梢依稀可见,就像沼泽里的小草一样。
(二)雨患
傅山的诗作中有几首是以雨入题,如《岩宿夜大雷雨同白范二子枕上成》一诗,是诗人与友人夜遇大雷雨有感而作。当时电闪雷鸣,雨势汹汹,诗人与友人踯躅彷徨,内心悲怆。诗云:
“電刷夜崖墨,雷驱山阁奔。寒薄佛灯灺,梦来客枕逡。鬼神迷日月,猿狖矜风云。谁怜石壁里,吟咏泣诗臣。”
首联描绘了雷雨之猛烈,电迸金光,雷霆震怒。“灺”意为灯烛熄灭。供于佛前的灯烛早已熄灭,诗人与友人同宿,睡梦中的友人呈现出了焦虑不安的模样。面对猛烈的雨势,诗人想到自身际遇,忧从中来,以诗当哭。
《冠山雨中三章与儿辈问答赓乔庄简公韵》中写道:“空山云雨不时来,乱响飞泉喷石隈。”此句描述了冠山黑雾压山,雨灾频发,导致崎岖山路上雨水横流、乱石丛生。
《枣园头阻雨泥十里不得至晋祠见所期》描写了春季久雨成涝,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其中“烂泥春雨顿成秋,十里闲关不可谋”一句记述了诗人走到枣园头村时,因大雨如注而无法前行的情况。
二、雪灾
明清时期,中国正经历“小冰期”,气候比较寒冷。据《中国灾荒史》统计,明代霜雪之灾有16次,而清代霜雪之灾多达74次;而据《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统计,有清一代雪灾次数达45次。
冬雪时,诗人思及战乱下的军士,写下了七言绝句《乡雪》,表现了对军士的关切之情。诗云:
“琤琤到耳带哀声,喜杀田翁盼岁登。白眼一同云泪想,?空素甲天下兵。”
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冬雪是难以忍受的灾害,但在老百姓眼中,冬雪对农业耕种有极大益处,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雪落之声在诗人耳中并不是静悄悄的,而似琤琤哀乐。诗人泪眼望天,思及严寒天气却身着铁甲素衣的士兵,内心十分难过。
在《冰灯诗》中,诗人借冰灯之冷、打冰之劳抒发自己高洁的性情。诗云:
“主人恶媚热,风雪访吾侪。念我寒于石,骇而丑可柴。炎凉讵同好,莫忘冷云斋。”
诗人将风雪视为“同道”,评价自己性情淡漠冷静“寒于石”,体现了傅山坚守本心、不慕荣华的气节。
傅山创作的关于雪灾的诗还有《天龙禅院》,诗中描写了倒春寒的景象:“山雪融复冻,松根带水晶。”意思是山雪融化又复冻,山间松树都挂满了冰凌,由此可见天气有多么寒冷。《春雪》组诗其一描写了春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如“敌泥毡屐曳,防滑薄冰循”。面对冰雪天气,除了人类受冻遭灾外,动物、植物同样难以抵御寒冷,《载赓大雪是吾天四首》其一描写了天寒地冻中,鸟雀挨饿受冻的情况:“大雪是吾天,冰壶夜懒眠……冻雀擘椒顾,饥鸟高树颤。”《载赓大雪是吾天四首》其二写到了雪云相照,雁冷无力:“大雪是吾天,弥罗素焰然。同云高惝恍,?雁冷连翩。”这些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元日雪二首》描写了雪后景,其一诗云:“地寒愁是见花迟,素蘤东风作细枝。沾唇画阁屠酥酒,彻骨青氊池草思。”意思是寒冷彻骨,花草尽失。其二诗云:“一年水旱应无准,明日新晴早起看。”诗人在雪夜关心新一年的水旱灾害情况,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三、旱灾、风灾
《云汉》中记载:“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旱灾是久旱不雨导致的,会使得百业凋敝、饿殍遍野。风灾往往和雨灾、水灾并行,可以吹垮房屋,影响交通,甚至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傅山诗作中的《雨》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虽以雨为题,实际上描绘了清明时节春雨不足的情况。诗云:
“可惜清明雨,蒙蒙及此都。诬教田舍老,真作旱云苏。”
此诗是对春季干旱少雨的描写。“旱云”意为干云,即不能致雨的云,《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这首诗的意思是清明时节的雨非常珍贵,田间劳作的农民被旱云所欺骗,以为旱云是致雨之云而欣喜激动。欣喜的期盼与春旱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春旱给农民造成的伤害,表现出诗人对受旱灾影响的百姓的同情。
关于风灾的描写有五言律诗《江风》,诗云:
“舵舣狂澜紫,芦怜断岸青。东西好山色,出没绮窗棂。鸥白真堪狎,鹅黄不待醒。雄奇惊睡眼,电搅大江明。”
《江风》记录了诗人坐船夜行江中突遇大风的情景。江风呼啸,怒起波澜,船在江中飘摇。狂风大作,诗人于睡梦中被电闪雷鸣、壮阔的波涛景象所惊扰。行舟江上遇狂风暴雨是最危险的,然而诗人并无丝毫畏惧瑟缩之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镇定态度。
四、傅山詩歌自然灾害描写的独特性
描写自然灾害的诗歌一般具有纪实性和深刻性,即对灾害的纪实描写和抒发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书写灾害现象并非诗人写诗的第一目的,一般写自然灾害意在劝谏、讽刺或寄予同情,并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傅山诗中的自然灾害描写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即个人情感与创作理念的融合,同时具有托物言志和善于用典的创作特征。《河涨》一诗中,诗人面对山洪暴虐,借“汾水之神”台骀震怒抒发内心情感,天地自然守护神的形象在灾害与现实中都尤为珍贵;《岩宿夜大雷雨同白范二子枕上成》中,诗人感慨世间清明不复,对前朝命运的悲痛愤懑难以疏解。这些体现了傅山诗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乡雪》中思及严寒暴雪中抵抗清军的将士,诗人泪眼望天,沉痛之极;《冰灯诗》中,诗人以寒冰自拟,表现了高洁人格;《江风》体现了诗人不以物迁的超然风貌;《愿旱》以激昂的情感引领全篇,令人动容。
傅山经历了国破家亡,诗作中蕴含着其悲怆的情怀。《愿旱》一诗尽管没有写到旱情,却是诗人情感的宣泄,直抒胸臆。诗云:
“雨浸人心熄,旱烧冀复燃。烧之竟不热,心臭腥廖天。愿诉祝融帝,火龙挥三千,烈焰吐一世,燎此污邪原。”
诗句激昂愤怒,动人心魄。大雨只能浇灭人心,对于乱世污浊,傅山激愤无比,愿祝融大帝驱三千火龙将世间的污浊吞于烈焰之中,还天地以清白。《愿旱》一诗因雨而发,却表达了诗人对艰难动荡的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们深切的同情,情感真挚,极为动人。
傅山在诗作《览息眉诗有作》中发出“不喜为诗人,呻吟实由瘼”的叹息,然而其诗作中关于自然灾害的描写却是有感而发,表现出傅山“呻吟实由瘴”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傅山的诗中多选取清冷高峻的物象,将个人鲜明的性情感悟与灾害描写相映衬,彰显了“缘情而发”的创作特点。傅山认为诗应字字真情,在《老僧衣社蔬》中提出了“诗则性情之音”的观点,关于灾害的描写更是体现出傅山写诗情真意切的特点。
五、结语
傅山以独特的视角和思想家洞察的眼光看待并记录了自然灾害对社会与个人产生的影响,其创作的自然灾害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淑雯(199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