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程中巧妙融入德育内容的实践探索
2021-04-02黄瑾
黄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既是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扎根语文教学,找准语文和德育的最佳融合点,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最终达成语文与德育融合育人的目标。本文以《一封信》教学为例,谈谈语文与德育融合育人的基本策略。
一、依标扣本,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找准语文与德育的融合点,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在语文课程中有机融入德育内容
《一封信》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露西想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一封信,先后写了两封:第一封是她独自写的,彼时她情绪低落,“我们很不开心……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后来她把这封信揉成了一团;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写出来的,“我们过得挺好”——这是妈妈定下的内容基调,露西的情绪慢慢调整了过来,“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露西在这封信中跟爸爸分享了许多开心事。
依据语文课标和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提示,结合本课内容,笔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习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课标提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在本课中,共出现了封、削、锅、朝、叠、刮、胡、灯、修、肩、团、重、完、期、束、鲜16个会认字,封、信、今、支、圆、珠、笔、灯、电、影10个会写字;对内容的理解,重点是梳理出前后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感受信中表达的亲情和情绪,明白生活态度不同、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难点是通过将前后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并能说明喜欢的理由,懂得要主动调整不良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
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明显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之情绪调适、适应社会生活等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可通过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与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初步学会自我控制等。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实践探索
在语文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对德育内容的有机融入,切忌生硬灌输,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培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经验告诉笔者,识字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趣”为先的原则,可尝试用游戏形式调动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用浅显、富有童趣的语言组织生字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课文《一封信》中的16个“会认字”里,包括“削、朝、重”三个多音字,要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读准全部字音、熟记全部字形,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于是笔者设计了几个相互连贯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的课堂学习。
教学字音时,笔者依次创设了“与生字宝宝交朋友——喊出它的名字”“‘开火车读生字”“大小声读生字”三个小游戏,让一个个汉字符号化身为具有鲜活生命的“生字宝宝”,调动学生与“生字宝宝”“交友”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乐于学习,由易到难高效学习。首先,让学生在“交朋友”的过程中认读(喊出它的名字)带有拼音的16个生字;其次,去掉拼音,让学生“开双列火车(两列一组学生)”复认生字;最后,让生字回归词语当中,师生通过大小声游戏读新词(师轻声读生字,生大声读新词)。以上字音教学,以玩带学,以玩促学,不仅有效达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且给学生课堂学习进行了“情绪热身”。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到了“生字宝宝”的“身上”。
之后课堂进入熟记字形阶段。熟记字形需要方法。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熟记这些“生字宝宝”呢?笔者采用了先同桌交流、再课堂交流的教学方法。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哪一桌的同学识字方法最多、最妙。
生1: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封、削、锅、朝”。
生2:我们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记住了“削、刮”,这两个字都是立刀旁,说明它们都跟刀有关。
生3:我们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鲜”——有“鱼”有“羊”,味道才够“鲜”美。
师:猜字谜确实是帮助我们识记字形的好方法!老师也有个字谜,给大家猜一猜。“一口咬木头”,这是个什么字?
生:是“一束”的“束”。
师:“十月十日”是什么字?
生:是“朝向”的“朝”。
师:“朝”是多音字,除了读cháo,它还有一个读音念zhāo,zhāo可以怎么组词?
生:朝阳、朝气。
师:朝阳是早上的太阳。你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就像是早上八点钟的朝阳!
寫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在写字教学环节,教师要重点培育学生书写的信心。依据语文课标要求,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点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本课10个会写字,涵盖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和独体字四种类型,“封、圆、影”几个笔画较多的字又是难点中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形结构和笔画的关键细节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巡堂中要特别关注对薄弱生的书写方法指导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最后可引入红豆评价机制(如表1),以评促写,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诚恳的态度互评、互助,减轻心理顾虑,树立写好字的信心,巩固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在课文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主人公情绪的变化,初步感知自我控制不良情绪的重要性
语文课标倡导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一封信》这篇课文,内容接近学生生活,极易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带有情绪、情感的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加深情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学习的方式,通过反复朗读两封信中带有不同情绪的有关语句,发现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的情境”,并“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露西先后写了两封信,请用“ ”画出第一封信的内容,用“ ”画出第二封信的内容。(生画毕)那第一封信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第一封信写的都是爸爸不在家、露西不开心的事。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爸爸不在家,露西很不开心。
师:信中有个词,“冷清”。谁知道“冷清”是什么意思?
生1:“冷清”就是没有人,很安静。
生2:“冷清”就是爸爸不在,家里很安静,“我”觉得不开心。
师:是的,在课文中,“冷清”就是因为爸爸不在家,没人跟“我”玩,家里很安静,“我”感到很孤单,很不开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虽然第一封信写的都是露西的心里话,写出了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但是大家想象一下,爸爸如果看到这封信,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1:爸爸一人在外地,读了这封信后,一定会很不安,很担心露西。
生2:爸爸不在家,家里人就过得不好,这封信会给爸爸增添烦恼,甚至会影响爸爸的工作。
生3: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不开心,爸爸看了这封信一定也会很难过。
师:那么,在第二封信中,露西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生:第二封信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开心事。
师:第12自然段中有个词语“还有”,这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1:不能去掉。我从“还有”这个词中体会到露西的开心事不止前面说的那两件。
生2:说明露西要接着跟爸爸分享生活中的开心事,所以不能去掉。
师:对比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谈感受。
生1: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爸爸看了这封信,就不用担心“我”和妈妈,心情会跟“我”和妈妈一样好。
生2:我也喜欢第二封。爸爸从信中感受到露西的快乐,他在国外工作也会很开心。
生3:我也喜欢第二封。爸爸读了这封信,发现我和妈妈过得很好,在远方工作就会更安心,有可能很快就结束工作、提前回家。
师:两封信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第二封信中的事情是令人高兴的。露西在第二封信中既表达了想念爸爸的情感,又考虑到爸爸看信后的心情,这时的她已经是一个懂事、体贴的好孩子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前后两封信对比分析,学生都能明显感受到两封信中不同的情绪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第一封信虽然写的是露西的心里话,但会影响爸爸的心情;第二封信因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内容不同,爸爸看信后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第二封信,因为信中蕴含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关心自然和生命”,向往生命中的美好。
师:课文中的妈妈是怎样引导露西写信的?
生:一开始,妈妈教露西写“我们过得挺好”,于是露西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写出了“太阳闪闪发光”的美好句子,接着写了小狗。
师:妈妈引导露西用“我们过得挺好”开头,把露西原来消极、伤心的情绪状态慢慢调整到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生:妈妈叫露西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
师:台灯坏了,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困难。妈妈在教露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能只是哭诉、抱怨,而是要积极地想办法去解決它。
生:妈妈还让露西告诉爸爸,她们将要去看电影。这个时候,露西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啊,太好啦”。
师:妈妈让露西感受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你们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生1:这是一位耐心的妈妈。
生2:这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妈妈。
生3:这是一位聪明的妈妈。
师:是啊,这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妈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让露西感受到了?
生1:她们很开心。
生2:哪怕爸爸不在家,生活中也有许多美好的事情。
师: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生2:生活中有许多开心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发现。
生3: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师: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调整好情绪,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面对生活,这样才会天天有好心情。
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中妈妈的启发式教育智慧,感受露西情绪的变化,同时明白了“能左右情绪的是一个人看待事件的态度,而不是事件本身”这一心理教育内涵。
(四)引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进一步保持积极心态
从课文《一封信》第二封信中可以发现,一封信的开头句很重要,开头句的情绪决定了整封信的情感基调。而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控制”不良情绪,是本课教学融入的主要德育内容。
师:谁能用“总是”说一个句子?
生1:我在家弹钢琴,总是弹不好。
生2:这个学期,我考试总是得不到一百分。
师:孩子们,弹不好琴,考试得不到满分,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努力想办法,困难一定会被打败,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谁继续用“总是”来说一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生1:不管天气多冷,我总是坚持锻炼,我的身体棒棒的。
生2:每天早上,校长总是面带微笑地迎接我们。
生3:每个周末,妈妈总是带我到图书馆看书,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师: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感谢你们给小伙伴们传递了快乐的情绪。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不良情绪,既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应有之义,也是在语文中融入德育内容的必需。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书信的样式,给不在身边的亲人写一封有两三句话的信。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们写出的信里便充满了阳光的味道,且注意到了开头句定情绪基调的写作技巧。写给爷爷奶奶的:“这段时间,我过得挺好。经过努力练习,我的字写得一天比一天好,你们回来一定会给我竖大拇指!”写给外婆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可高兴了!我们家的小仓鼠也很好,它长得白白胖胖的,可讨人喜欢了。放假了,我会带小仓鼠一起去看您。”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继续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课教学结束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两篇童话寓言故事《哭婆婆变笑婆婆》和《半杯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故事的美好和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知道要善于看到事物积极有利、乐观向上的一面,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念,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俗话说:开卷有益。适当、优质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