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撞机20年,警惕美军机抵近新风险

2021-04-02刘煊尊刘扬

环球时报 2021-04-02
关键词:侦察机解放军对华

本报记者 刘煊尊 刘扬

中美发生南海撞机事件已经有20年,4月1日当天在中国互联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呼唤中国飞行员王伟驾驶的81192战机返航的纪念文章。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也在当天发表了一篇题为“写在中美‘撞机事件20周年”的文章,称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已经过去了20年,美军对华抵近侦察的频次、烈度和针对性在持续强化,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风险也在急剧攀升。不过这篇文章也强调,今天中国军队的能力与2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的文章称,20年前的4月1日,美海军一架EP-3侦察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56.1海里)执行对华抵近侦察任务,与执行跟踪监视的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一架歼-8战机相撞,造成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牺牲,EP-3迫降海南陵水机场。经过四个多月的谈判,这场危机以美方的道歉、赔偿和中方移交人员及飞机而得以解决,中美关系回到正常发展轨道。然而,美军频繁的空中对华抵近侦察始终是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之一,20年来愈演愈烈,风险在不断升高。

特别是2009年以来,随着中美军事竞争的加剧,美军对华抵近侦察的频次、烈度和针对性都在快速增强。目前,美军大型侦察机每年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高达2000余架次,距离也越来越近,3月22日,美空军一架RC-135U电子侦察机,对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开展侦察期间,一度抵近至领海基线外25.3海里(46.9公里)处;2020年8月25日,美空军一架U-2高空侦察机“龙夫人”闯入解放军北部战区实弹演习禁飞区……

文章称,美军机抵近侦察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一是伪装侦察。据中国官方披露,美军侦察机通过更改ICAO(国际民航组织)注册的航空器识别码,伪装成他国客机抵近侦察的行为仅2020年前三个季度就达上百次,严重扰乱了有关空域的航空秩序和飞行安全,给真正的民航客机和被冒用国的飞机带来重大危险。二是雇佣防务公司对华实施空中抵近侦察。其中,美国特纳克斯航空航天公司一架编号为N9191的庞巴迪CL-604海上监视飞机一年时间内共对华实施了不少于250次的抵近侦察。三是无人机侦察。在关岛常态化部署的RQ-4C“全球鹰”和MQ-4C“人鱼海神”大型无人侦察机,每隔两三日,就会有一个侦察架次。大型无人侦察机的常态化应用,必然会增加与中方警戒力量发生误判或摩擦的风险。

另据中国海事局官网3月31日发布的最新航行警告,中国军方将于4月1日至月4月底,在雷州半岛西部海域半径5公里水域范围内进行军事训练。禁止船舶进入。

一位分析人士4月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次的演习本身应该还是我军的常规演习。根据海事局此前的禁航通告,这片海域在3月就一直在举行演习,所以这里可以说是我军常用的演习海域,和20年前的事情应该没有直接关联。但解放军的每一次演习都在提升备战能力,让中国军队随时准备好面临一切军事挑战。眼下美国继续不断对我国进行抵近侦察,让类似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这一责任在美方。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称,鉴于美国与中国间的抵近侦察与反制已经愈演愈烈,风险随时随地存在,两国政府和军队非常有必要探讨管控竞争和避免摩擦的必要规则。虽然大国间所有的规则特别是军事互动规则,几乎都是彼此剧烈碰撞博弈的结果,但当前的中美关系和这个世界可能已经承受不起再来一次“撞机式”的物理碰撞或意志测试。

分析认为,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与战备水平与2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包括歼-20隐形战斗机在内的先进战机列装、国产航母与万吨大驱等大型舰艇服役,都意味着解放军有能力有决心保卫国家安全。南海舰队官方微信公众号“南海舰队”1日当天发布文章详细列举了解放军南海方向的海空装备在20年间的巨大提升。“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就是让悲剧不再发生。今天的世界不应该是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侦察机解放军对华
本期导读
SR-71侦察机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EP-3A和EP-3E电子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