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与处理措施探讨

2021-04-02

治淮 2021年2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污染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3号)资料,中国目前建制镇31925个,行政村596450 个,自然村260 多万个,生活垃圾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的占26.1%,生活污水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的占82.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有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处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极为紧迫和重要。

一、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1.农业污染源污水现状及原因分析

(1)现状特点。农业污染源污水是指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染源引起的水体污染。农业种植所需用的氮、磷、钾和农药附着在植物表面或进入土壤中,随降水形成的径流和渗流带入水体;由牧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排入水体,使水体水质恶化,造成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污染甚至富营养化。农业污染源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难于治理。

(2)原因分析。①我国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1980年化肥使用量为1.27×107t,2010年化肥使用量为5.46×107t,30年增加了3.3 倍,年均增加11%。2015年最高达到6.02×107t,其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为5.62×107t。但农业施用的化肥中,只有1/3 被农作物吸收,1/3 进入大气,剩余的1/3 则留在土壤中。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形成污染水体。②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 ~10.0×105t,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占95%以上,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其余80%~90%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一部分在灌水和降水等淋溶作用下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部分则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③农业种植业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化工肥料替代,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间分配不平衡,导致土壤板结、土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从而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硝酸盐含量超标,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2.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及成因分析

(1)现状特点。生活污水是指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浴室、厕所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以及各种洗涤水。生活污水中99%以上是水,污染物不到1%,且多为无毒物质,含大量有机物,合成洗涤剂,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原生物病原菌等。生活污水的特点是浑浊、色重、有异味,

(2)原因分析。①农村民居生活条件的限制,没有上下水,且污水排放无处理设施接纳,致使农村生活污水就地排放。有的通过庭院外的排水沟排放附近河道或坑塘,有的受条件限制,不能出庭院,直接渗入地下水,污染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②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储存及处理措施和管理缺失或不到位。存在垃圾随意倾倒,无人管理、收集,污染地表水体,进而污染地下水体。

二、农村污水控制措施技术研究

1.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民居上下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对镇村民居室内给排水系统、室外给排水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处理设施、排出口及事故排出口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室内设置上水、下水设施,室外实行“雨污分流”,达到“上水下水管中流,雨水污水分开处”。解决生活污水因无处理设施接纳,直接下渗或任意排放问题。

2.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改善现有农业种植模式和作业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容动摇,农业所创造的价值不容忽视。但农村农民从农业所得到的收入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需要改革现有的土地种植模式,实现土地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

3.创新农业施肥方式,改变农业种植技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种植技术,已不适应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食品安全”的新要求。为改善农业产品品质,须做到:大力发展有机肥种植技术,改善施肥结构,实施精准施肥;结合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特点,做好资源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技术,实施规模生产,循环利用;加大农业种植施肥科学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种植及施肥技术。

三、农村污水处理措施及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一是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二是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废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体的等)。化学处理法又分为两类,一类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如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等;另一类以传质为基础,如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后者又称为物理化学法。三是生物化学处理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染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资。

1.村镇企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一是要加大村镇企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在单个企业能力承受范围内,就在厂内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二是在现有处理技术和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或处理成本太高,超出单个企业承受能力范围,宜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由上一级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2.农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在土地改革取得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施肥模式采用有机肥和化工肥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农田排水体系的规划建设,可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用人工方式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按不同方式控制有效停留时间并使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研究。宜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全县内的污水处理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生物膜法(厌氧生物膜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等)、自然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和物理化学方法(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和化学法除磷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设置除渣设施和调节设施。除渣设施可选用机械格栅、人工格栅或格网。可设置沉砂池。应采取防渗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定期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理与处置应符合资源化的原则。污泥处理可采用自然干化、堆肥,也可采用与农村固体有机物协同处理或进入市政系统与市政污泥一并处理。

四、结语

1.农村民居环境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须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在充分征询农民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一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让所有权变成股权,以土地入股分红;二是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规模种植养殖农业、工业、建筑业,旅游服务业等工作岗位,让农民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2.加大乡镇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和责任担当。一要让生产企业成为环境保护宣传主体,提高企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治理方面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二要加大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成本,利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种手段,让不法企业不敢违、不能违和不想违,使国家、社会和公民享受生态和环境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污水污染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