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创建示范河湖的实践与建议

2021-04-02

治淮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制河湖河长

一、创建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2019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河湖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湖长制工作提供样板,并公布了全国17 个拟建设示范河湖名单,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江屯溪段入选。为贯彻落实水利部部署,安徽省河长办转发《通知》,并就全面启动省级示范河湖创建工作做出相关要求。转发《通知》中明确提出2020年底前,每个市要建成省级示范河湖不少于1 条(个)的建设任务,制定了《安徽省示范河湖建设评分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对标达标建设,由市级初验后于2020年10月底前报省水利厅验收。通过市级推荐和省级遴选,在全省16 个市确定了开展创建工作的29 条(个)河湖,拟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尽快打造一批立足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彰显河湖文化的示范河湖样板,并持续推进示范引领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推进氛围,努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二、典型经验和做法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各地示范河湖建设基本完成,并全部通过市级初验和省级核验。从省级核验情况看,示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持续改善,河滨景观良好,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元素渐浓,昔日的臭水沟、湖洼地成为水绿交融的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也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1.完善体系,创新机制

完善河湖长组织体系,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创新探索“河长制+”模式。马鞍山市和县将河湖长制体系向小微水体延伸;池州市东至县形成了创新构建行政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生态检察官室“四长一室”工作责任体系;宣城市宁国市推行“河湖长制+旅游”模式,建设河湖长制主题公园。

2.河长牵头,上下联动

充分发挥河长牵头优势,编制实施方案,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涉及乡镇,进一步明确示范创建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制定任务单、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示范河湖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合肥市建立以河长协助单位为责任主体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在河长牵头下,县级河长协助单位专门组建示范段河长制办公室,协调推动示范建设各项工作。

3.系统治理,精准施策

以防洪保安为前提,以水质改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为主线,结合实际实行分段分类治理,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合肥市双桥河实行“上游保护,中游控污、下游修复”,为以河保湖的巢湖治理保护工作探索积累了经验;亳州市针对茨淮新河违建、耕种、围网、养殖等问题多次开展多项专项行动,有效改观河湖面貌。

4.强化管护,发挥效益

创新河湖日常管护模式,有效整合河湖日常保洁、水利工程管护、园林绿化管护、城市执法监管等多方日常管护力量,如宣城市广德市将湖长制工作与建设小型水库管护深入融合。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示范建设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促进综合效益发挥,如阜阳市颍上县五里河创建了4A 级景区。

5.社会共治,人水和谐

积极引导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巡河护河,布置亲水廊道、亲水平台等便民配套设施,营造人水和谐氛围。如宿州市开展新汴河摄影大赛、开展中小学节水和水生态教育实践;宣城市绩溪县推广“生态美超市”,引导群众参与护河管河;黄山市新安江屯溪段沿线布局滨水慢行道、亲水平台、便桥等设施。

三、对示范河湖建设的几点建议

安徽省建设省级示范河湖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地域文化和河湖水文化挖掘、展示、营造不足,尚未有机融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先进技术运用不足;宣传内容和方式较单一,尚未形成全民护河的社会氛围。

1.保护自然禀赋,建设健康河湖

示范河湖建设要根据河湖自然禀赋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有关功能区划要求,科学有序地实施系统治理、生态治理,尽可能保护河湖原始自然生态,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杜绝河湖“四乱”问题,恢复河湖自然生态空间。要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理,科学制定河湖水量分配和闸坝水量调度方案,通过生态补水、调引客水、水系连通等措施,保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保障防洪安全,建设美丽河湖

示范河湖建设要在保障河湖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打造美丽河湖。首先应该要建设安全可靠的河湖。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提高洪涝水防御能力,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规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还河湖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做到人水和谐相处。其次要建设整洁美丽的河湖。要以创建“无违”河湖为目标,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严格管理涉河建设项目,巩固和拓展河湖执法成果;要根据农村河湖和城市河湖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加强农村河湖“最后一公里”管护,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打造城市河湖滨水景观带、亲水平台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3.挖掘地域文化,建设文化河湖

示范河湖建设应加大优秀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价值研究,加强宣传与展示;要结合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各地地域文化,加强文化传承与弘扬,推动水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通过调查研究河湖流域内的古代水文化和治水历史,整理挖掘古代治水人物、故事、诗词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利用河湖及工程载体合理展示水工程文化、治水文化、水知识,讲好河湖故事,提升河湖水文化内涵。

4.运用先进技术,建设科技河湖

示范河湖建设要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技术,持续提升河湖管护信息化、智慧化程度。逐步完善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有效整合相关监测数据,在河湖水资源调度管理、雨洪水及再生水利用、河湖生态用水保证、河湖水质保护、河流生态岸坡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和防洪调度等各个方面,强化科技引领,把成熟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案应用到河湖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提升河湖治理成效。

5.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幸福河湖

示范河湖建设成果不仅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需要群众广泛参与。要加强宣传引导,适时开展“寻找最美河湖卫士”“逐梦幸福河湖”等活动,树立基层河长、企业河长、河湖警长等先进典型,讲好先进典型事例;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河湖长制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中小学节水和水生态教育实践,积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幸福河湖共建、共管、共享。

四、结语

“十四五”期间,河湖治理管理保护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安徽将迎来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和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期,示范河湖建设并不是终点,仅仅是新时期河湖治理管护的起点,总结好、用好示范河湖建设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查缺补漏,提标升格,建设一条条健康、安全、美丽,富含文化底蕴和科技含量的幸福河湖,将会为安徽省人水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新画卷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长制河湖河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