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研究
2021-04-02张尊喜
张尊喜 刘 琳
一、浙江省经验启示
浙江省于2015年提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初步构想,并于当年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全面部署。2016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省水利厅制定5年实施方案,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典型引路”的思路,完成顶层设计构建,分步推进实施。省级成立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制定11 类工程12 项管理规程,各项技术工作实现有章可依。每年落实省级奖补资金4.5 亿元,带动全省年度运行管护经费投入约15亿元,资金投入保障到位。目前,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已全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正加快推进标准化管理2.0 版本,即“三化”改革:一是开展产权化管理,全面完成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推行确权登记制度,进一步明晰管护责任主体。二是推行物业化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监管体系。三是推行数字化管理,打造数字水利工程,建立数字化管理流程,强化联动协同管理。
实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浙江省工程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水利部门职责定位更加清晰,工程“依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广泛应用,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1.管理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实行标准化管理,每个工作事项都得到系统梳理,细化了岗位职责要求,强化了责任分工,能够较好地解决管理责任不清、制度执行不严、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降低责任风险。
2.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管护模式,可以实现管护主体的多元化、管护内容的定制化、管护成本的最优化和管护水平的专业化。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责任落实不彻底、隐患排查不全面、日常管理无抓手、工作过程不留痕的问题,有效提升工程的运行管护效能。
3.工程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制定管理手册和操作手册,使管理制度得到查缺补漏,每一个管理事项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作业方法和工作步骤,管理更加程序化、痕迹化、专业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二、山东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差距
1.需要继续深化改革
相比浙江由政府层面统筹推动而言,山东省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推动落实,在涉及资金、土地等事项时部门协调难度较大,各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进度不平衡、步调不一致的问题。部分市县对标准化管理概念模糊,主动意识不强,工作力度不大,缺少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对标准化管理不深入,管理方式方法仍大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上。
2.管理标准仍需完善
部分水库工程监测监控设施不完善,且普遍老化失修严重,即使正常运行,有的监测精度也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水闸、堤防等工程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存在工程面貌差、设施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给标准化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工程内部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同类型设备操作规程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经费渠道不畅通
涉农资金整合后,除小型水库有明确的定额补助标准外,其他工程均未落实经费保障政策,各地大中型水利工程省级维修养护资金争取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标准化相关工作开展。人员队伍方面,无论是水管单位,还是基层水利站所普遍存在年龄层次高且断层严重、水利技术人员匮乏等现实问题,在资金保障不充分的情况下,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又难以为继,导致工程容易陷入无人管的窘境。
三、工作建议
1.明确工作思路和实施计划
结合浙江省有关经验做法和实施过程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好山东省顶层设计,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明确工作范围、节点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措施,确保顺利推进实施。
2.完善工作标准
尽快出台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编制指南,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岗位和关键设备操作规程不统一、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评价验收前,根据工程管理权限,由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操作手册进行审批。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标识指示牌设置与维护规范,对标识标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尽快发布水库、水闸、堤防工程运行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出台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为标准化有关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遵循。
3.加强督导考核
建立“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开展暗访督导,根据暗访情况采取下发提醒函、挂牌督办、通报批评等措施,推动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将标准化管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等工作考核,将任务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奖等挂钩,努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4.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各地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管护模式。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数字化保障标准化,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定期举办工程标准化管理培训班,及时向市县水利部门和乡镇管理人员讲授水利政策和实用技术,帮助基层单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