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放入大江来
2021-04-02王芳丽
◎ 文|王芳丽
终于到了2021年,就像翻过了一座大山,先前一切艰难险阻都被抛诸脑后,此时畅快地只想对着远方大喊:你好,新的一年,我来啦!
即使各地疫情依然此起彼伏,我们却不像去年伊始那样手忙脚乱,唯一遗憾的,是不能随时来段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坐在办公室里,看作者们笔下的山水风光,除了艳羡难免有些憋闷。
闲来翻看前几年的杂志,刊首语随处可见《李商隐的少年游》《陶渊明的春游》《杜牧的春行》此类的篇目,我又转而艳羡古人,毕竟骑马行船一步步走出来的游历,远比现代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要更真实,更原生态,连旅途都显得生动、饱含希望,多少开怀洒脱的诗句,就这样流淌出来,像春日阳光下清脆的风铃声,千年后仍在时间深处叮铃作响,使得那些暂困在一方天地的人听了,一边心神荡漾,一边热泪盈眶!天呐,此时我做梦都想来场拟古式的壮游!
中国古代的壮游传统由来已久,唐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而“壮游”一词,更是出自杜甫具有自传性质的《壮游诗》。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也可以说在流亡。在他二十岁(731)到二十九岁(740)之间,曾有过两次真正的壮游,主要范围在吴越和齐赵地区,那时他意在通过献诗获得达官权贵赏识,早日实现“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但是十年时间,他考试落第了,也没有遇到什么真正能给他帮助的人。反而是他的诗歌,经历了江南山水和民间疾苦的洗礼,从此变得宽阔、健壮起来。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朋友——李白。宣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无疑是壮游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实际上他提倡的“四方之志”,也包含了自我宣传,追逐权威的成分。
虽说壮游之风盛于唐代,但这时的壮游,物质和功利气息太浓厚了些,毕竟少了几分纯粹。沿着历史继续上溯,太史公司马谈为了让儿子接替他的职位,在司马迁20岁时给了他一驾马车,让他到广阔的天地间接触民间风物、饱览壮丽山川,以便为日后撰写史书打下基础。如此一来,这场游历倒更像是今日的学术考察活动了。再往前细数,庄子的游历则更轻快逍遥,有了神话的成分。反观现代的毕业旅行,虽说游乐的成分远多于开阔眼界,倒也比唐朝时少了几分功利,未尝不是对古代壮游传统的一种延续。
说起壮游路线,沿长江东游或西游,大概是最常见的一种,抑或时间再短些,就沿着长江的各个支流漫游,也是不错的选择。长江上游最为繁华的都市要数成都,陆游就曾沿长江到溯游而上,写下著名的《入蜀记》,可谓是一部关于长江的“西游记”;长江三峡段,风景最为绝伦,关于长江最耳熟能详的诗篇,大多跟这一段有关;下游更不必说,江南富庶之地从不缺人气。
本期杂志便是围绕长江展开,或写长江山水之风光,或写沿江游历之见闻,西起奉节瞿塘峡,东至岳阳洞庭湖,新的一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这些文章曲径通幽,就如同歌里唱的:“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当然,这是对于读者朋友们,我们杂志社编辑部,一推开窗便是浩浩荡荡的长江,也算是工作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