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网未来
2021-04-02文|
文|
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这是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着重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之后,交通行业发展再获重大政策加持,意义重大。正如2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规划纲要》宣贯电视电话会上指出的,“这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对在新发展阶段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确,这是事关未来,也是通达未来的蓝图。《规划纲要》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的规划,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共同构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同时,这也是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发布的交通运输规划纲要。
早在2019年该规划工作启动时,交通运输部便明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包括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通道和节点,是一张布局完善、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资源集约、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海陆空骨架网络。
总体而言,此次《规划纲要》从更高层面,更加突出地强调了“综合立体”和“统筹融合”的要求。到2020年底,我国的综合交通网里程超过550万公里。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支撑和融合的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现在和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要看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国家、对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价值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也给交通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统筹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自身强”的必由路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中对国土空间开发(引领),以及运输时效的凸显。其中,由6条主轴、7条走廊和8条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主要是围绕“四极”“八组群”“九组团”的城市布局架构的。而从两个“123”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目标的提出来看,在强调“走得了”“走得好”的基础上,出行的时效成为衡量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毕竟交通的本质是一个时空概念。从这一点上讲,《规划纲要》回到了对交通本质内涵的拓展。此外,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一个特点是,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这里更多涉及到水运和民航,在此不必多说。
《规划纲要》的实施事关未来15年乃至30年我国交通网络“主动脉”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从当前各方面的反应来看,各界对《规划纲要》的实施给予了高度认可和期待。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长期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且复杂,需要有战略定力和坚强毅力,聚各方共识,合力推进落地实施。
我们坚信,在15年之后,一张“覆盖国土、连通全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或许那就是未来交通的场景和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