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发展与应用

2021-04-02贾志伟

现代园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宿根北京地区花期

贾志伟

(北京采育锦昊晟绿化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大兴 102600)

1 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及植物概况

1.1 气候特点

北京市位于中纬度暖温带,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夏季高温且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两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0~12℃。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d,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mm,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 这3 个月,7、8 月有大雨。

1.2 植物概况

据北京地区花镜材料调查,涉及宿根植物195 个,菊科植物比例最大,涉及21 个属,48 个种及品种;一二年生植物涉及52 个种,每个植物种的品种都极为丰富;涉及球根植物37 个种及品种;水生植物14 种;中小型乔灌木19 个科79 个种及品种;常绿植物8 种;藤本植物17 种;观赏草28 种;涉及具有应用前景的乡土植物29 个科91 种,共计513 个[1]。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适合花镜应用的植物材料种类丰富,丰富的乡土植物尤其有利于北京地域特色花镜的发展。

2 北京地区花镜发展现状分析

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花镜在国内迅速推广,已成为城市绿化与美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镜这个绿化形式传到北京地区后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目前北京地区花镜发展水平相对于上海、江浙地区,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营建花镜技术水平较落后,目前只应用于公园、广场等少数场所,在城市绿化中占比较低。

2.2 存在的问题

对北京市及周边各种类型公园、绿地中的花镜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北京地区花镜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的植物造景仍停留在模纹修剪灌木造型上,多处运用一二年生草花组成的色带,自然生态的植物配置手法相对缺乏,将花镜的概念与花带、花丛、块状种植混淆在一起。②优秀宿根花卉品种严重缺乏,乡土植物应用程度较低,本地市场上的商品化花镜材料品种和数量严重短缺。设计师在花镜植物的设计上就限制了品种和数量的选择,造成一二年生花卉和花灌木在花镜设计上过度应用,为追求即时效果,不顾各种植物生长变化,采用密植的种植形式,缺少建立长效花镜的理念。③由于花镜事业刚起步,缺乏成熟的专业花镜设计师,目前设计师普遍对植物造景意识较为薄弱,不了解种与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对单种植物形态、质感、颜色缺少经验,因此在立面效果、季相变化和色彩变化设计上没有对比和统一。尤其北京地区冬季寒冷,大量花镜植物地上部分进入枯死休眠阶段,设计师缺乏对这种现象的处理经验。④花镜缺少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与园林要素的结合及周围环境的融合不紧密,在设计花镜时,采用大量相同的花镜材料、相同的设计手法。⑤绿化管理人员缺乏对花镜中每种植物细致了解和专业养护管理经验,导致花镜后期景观效果较差。

3 地域特色花镜的概念及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的特点

3.1 地域特色花镜的概念

地域是一个区域范围的概念,地域景观是区域范围内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地域景观承载着地域中的物质实体、生态、精神、文化。[2]花镜是景观的众多表达形式中的一种,地域特色花镜概括地说就是利用各种宿根花卉、花灌木,特别是某个地域独特的乡土植物等多年生观花观叶植物为主要材料,通过各种植物配置造景的手法,来体现某个地域的地域景观,在植株群体形态、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3.2 北京地区地域景观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景观差异巨大,但恰巧因为这点,让我国的地域文化得到蓬勃发展。北京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留下了宏伟壮丽的帝王园林及寺庙园林,古都文化是北京地区最独特的地域文化。植物景观中的树种选择以统治阶级的意愿为主,大量选用松柏以体现其统治安定、经久不衰,如松柏之长命和常青;选用牡丹、玉兰、海棠体现富贵荣华。北京地区借助独特的四季分明气候条件,植物景观的季相也很突出,如闻名遐迩的香山红叶(鸡爪槭、黄栌、五角枫、火炬树)。民间广泛种植菊花、月季也由来已久,花文化早已深入人心,现已成为北京市的市花。北京西郊山区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色彩艳丽,如金莲花、红旱莲、蓝盆花、铃兰、沙参、石竹......每逢初夏花期时就形成一片片令人震撼的“五色草塘”,成为北京这个园林生态城市名片。

3.3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的特点

在充分了解北京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北京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参考国内外花镜的发展趋势,归纳以下几点作为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的基本特征:

3.3.1 以混合花镜为主,其他类型的花镜为辅。混合花镜以小乔木和花灌木为骨架植物,以宿根花卉、观赏草为焦点植物,再配上适量的一二年生草花,以乔灌草相结合,错落有致,立面景观丰富。其他类型的花镜,在特殊地点或特殊场合有着混合花镜无法替代的地位,例如植物园中有科普作用专类植物花镜,郊野公园中呈现植物自然野趣的野花花镜等等。

3.3.2 充分体现植物多样性,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符合生态园林城市发展需求。每种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株型、质地、叶形、叶色、花色等特征,正是由于具有这些不同特征的花镜植物增加了花镜景观的丰富性。乡土植物在当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地域文化的代表意义,如菊花和月季已被列为北京市的市花。另外,乡土植物的低养护成本满足生态园林城市的需求。

3.3.3 以长效花镜为主,展示花镜为辅,两者相互结合。北京地区花镜主要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公园和绿地中,大多数作为稳定景观营建,所以长效花镜作为北京地区特色花镜的主流形式。展示花镜应用于节日庆典、展会竞赛等场合,满足了短期展示的需要,又为节日花卉景观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应用形式,改变往日传统节日花坛一统天下的局面。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有明显的季相变换,与周围建筑、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全年皆可观赏的景观效果;同时,具有鲜明的北京地域文化(古都文化)风格,识别度高。从确定花镜设计思路、意境营造手法到花镜植物的选择,再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各个细节都散发着北京古都文化和北京地域特色的气息,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北京印象,作为北京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城市名片和宣传窗口。[3]

4 北京地区营建不同类型的地域特色花镜方式方法

鉴于花镜分类方式很多,本研究综合观赏特性、应用场景、环境条件等因素,将几种常见的北京地域特色花镜营建方式方法作简要说明。

4.1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月季、菊花专类植物花镜

专类植物花镜,多用于植物园某种植物科普展或公园以某种植物为主题的花展,展示的是某种植物丰富的色彩和立面景观效果。北京地区做专类植物花镜常用的2 种植物材料是北京的市花——月季和菊花,这两种花卉都有源远流长的花文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科研院所和专业公司培育出众多具有花期长久、花色繁多、形态各异的优良品种。

专类花镜所用的花卉要求花期、株形、花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变化,从而体现花镜的特点。同种植物的不同园艺品种,花期也不相同,通过合理配置达到延长花期的目的。如夏菊和秋菊的搭配,观赏期达到半年之久;月季专类花镜中通过花期长的丰花月季和花期短的品种月季、藤本月季合理搭配,再加强花后修剪、肥水管理,也能使观赏期从5 月份延长到10 月中旬。

同种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的株高,五彩缤纷的花色丰富了花镜的色彩、立体感和层次感。株高较高、株型较丰满的植物可以作骨架植物,如树状月季、木本菊;株高较矮的、开花量较大的植物可以作水平线条植物、主调植物,如灌木月季、丰花月季、品种菊、国庆小菊;株高较高的、株型紧凑、具有独特形态的植物可以作竖线条植物,如切花菊、切花月季;人为艺术修剪造型加工后的植物可以作为园艺小品,在花镜中作为焦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花瓶状造型藤本月季、古桩月季盆景、塔状造型菊花、动物造型菊花、悬崖菊盆景。

4.2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野花花镜和观赏草花镜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生态自然,呈现植物野趣之美和群体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野花花镜多采用草本花卉种子混播方式营造,分为一二年生野花花镜和宿根野花花镜。因其造价成本低、养护简单、出效果快速,适用于面积较大的绿地和预算成本有限的项目,如郊野公园、荒地绿化美化。在花卉品种选择上注意避免有害物种的侵入,合理科学配比各种花卉种子;花镜施工前做好土壤施肥改良、清除土壤中的建筑垃圾等准备工作,除了利用不同株高、不同株形的植物以外,还可以通过塑造微地形增加花镜的立面层次,并在恰当的地方设置园林小品作为花镜焦点;播种时按照5~10g/m2的标准进行播种,切忌播种密度过大造成后期倒伏;播种后及时碾压并浇足水,在发芽期间保证土壤湿润;花期过后及时修剪残花、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复花,尽可能延长观赏期。在冬季清理完毕野花花镜后,摆放几组由设计师精心构思设计,以枯树枝、树皮、松果等园林废弃物为原材料制作出的有寓意的地景艺术作品,可以成为郊野公园冬日里的亮点。

4.3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混合花镜

混合花镜要有鲜明的北京地区地域特色,从植物选择上就要多选用北京地区乡土植物,如华北香薷、黄栌、鸡爪槭、月季、菊花、婆婆纳、金莲花等等。从季相变化上,表现每个季节景象的植物要有代表性且配置均匀合理。造景手法上,通常用花灌木或小乔木作背景,形成一个长久的结构,约占1/4~1/3;以色彩艳丽、姿态多样的各种耐寒的宿根花卉为主体,占据1/2 甚至更多的空间;少量而精致的观赏草会成为花镜中的视觉焦点;花镜中混植点缀常绿灌木、常绿草本或色叶植物来丰富叶形、叶色,辅以低矮匐地类草本植物为饰边材料,富有景观层次。但如果盲从这个原则,则易形成植物按高低顺序排列,呆板如同合唱团,景观乏味,适当把一些高茎植物前移,花镜的整体形象就显得层次分明且错落有致。一些观赏草纤细高挑、疏影婆娑而给人一种朦胧美,置于前景可打破花镜边缘呆板的线条,使花镜更富有跳动感。鉴于北京冬季寒冷、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花卉地上部分已枯黄、景观效果较差,冬季的花镜景观定然不及夏季的绚丽多彩。冬季的焦点应集中在彩叶类的常绿针叶树种和观茎、观果植物上,丰富冬季景观的色彩,增添冬日乐趣。如蓝色的科罗拉多蓝杉、蓝湖柏、‘蓝尔卑斯’刺柏、艳红色茎秆的红瑞木、金灿灿的金枝国槐、累累红果的北美冬青和红果山楂。早春季节的北京地区,气温仍然较低,宿根花卉刚刚萌芽,景观效果较差。为了充分表现出春天勃勃生机、春暖花开的景象,骨干植物宜选用开花早、花量大、花色艳丽的花灌木,如太平花、猬实、黄刺玫、紫叶矮樱等。球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可以用来丰富色彩并弥补宿根花卉花期上的空档,前一年11 月中旬在宿根花卉的间隙种植早春开花景象壮观的球根花卉,如郁金香、风信子、南美水仙、大花葱等。在春季球根花卉花期过后,宿根花卉生长迅速可以掩盖球根花卉夏季枯萎休眠的黄叶。早春时的花镜,还可以再补充一些耐寒的二年生花卉来丰富色彩,如紫罗兰、金鱼草、三色堇、羽衣甘蓝、雏菊等等。

北京地区特色混合花镜最突出的特点——鲜明的季相景观变换,这个景观的形成一方面在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于色彩、结构、层次等方面的搭配手法。选择花期相同、花色不同的花木配植,选择花色相同而花期不同的花木配植,选择不同花色、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植,选择不同花色、不同花期的花木混栽,选择不同叶色、叶形的花木进行配植,或是利用色彩的对比调和,或是利用植物层次变化等设计手法,可以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

4.4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市政道路绿化花镜

“节奏”“色彩”“低养护”是北京地区市政道路绿化花镜的特点。因为城市道路车流量大、人流量大,车、人停留驻足的可能性小,所以应弱化植物个体,强调花镜景观的整体感、面积感、色彩感,植物团块的面积相对较大,应至少在10m2以上。由于特殊的位置及性质,要求花镜的养护管理简单粗放,在植物选择上以适应北京气候、抗病虫害、耐修剪、耐干旱瘠薄及观赏期长久的花卉和花灌木为主,如锦带花、绣线菊、玉簪、月见草、丝兰、马蔺、八宝景天、红瑞木、醉鱼草等等,还有北京的市花——菊花和月季。在花镜中主团块周围或中间穿插布置一些开花灌木、彩叶灌木等稍小的团块以及景石、小品等,以增加景观的生动性和丰富感,并可在约50cm 或100cm 处作一隔断,强调节奏感。骨架植物宜选用彩叶常绿灌木及常绿针叶树,如花叶冬青卫矛、火焰卫矛、凤尾兰、白皮松、塔桧、青杄等。推荐主体植物:八宝景天、宿根鼠尾草、大花萱草、马蔺、荆芥、丰花月季、宿根天人菊、紫松果菊、金鸡菊等,搭配植物:矮牵牛、金叶番薯、彩叶草、非洲凤仙等。城市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作花镜,首先应满足其功能要求,考虑隔离会车时的灯光及噪音影响。所以花镜中间高两边低,中心植物应选择较高且植株浓密的木本植物,两侧花卉增加色彩感,整体上适宜布置以灌木为主的混合花镜。在冬季可以利用彩色的有机覆盖物勾勒出各种花纹图案,掩盖裸露出的地面,体现北京地区一直宣传的生态环保理念;或布置由一组错落有致、充满山水写意的雪浪石和雪白的碎石子,青绿色的仿真苔藓,营造出日式枯山水景观,成为北京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4]

5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植物选择标准及优秀花镜植物材料推荐

伴随着花镜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的浪潮,花镜植物得到了众多知名园艺公司和育种公司的重点关注,从而加大了选育新品种的力度,每年推出一些新的花镜材料,有的甚至成为“网红植物”,深受花镜设计师的青睐。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并不是每一种花镜材料都适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北京地区花镜营建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本研究归纳了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植物选择标准,并推荐一些优秀的花镜材料,供大家在营建花镜时参考。

5.1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植物选择标准

5.1.1 应适应北京气候的大环境和花镜项目地的小环境。植物的耐寒性要稍微好一点,北京冬季极端的天气可达-20℃,没有很好的耐寒性是无法顺利过冬的。对光照的要求,除了夏天光照时间比较长以外,其他3 个季节的光照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对于光照需求非常强的植物是不太适合的。要能耐低温也要能耐一定的高温,北京的夏天还是很燥热的,虽然全年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摄氏度,但是夏天的气温也可以高达40℃左右。北京地区的乡土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完全可以适应花镜项目地的小环境,其他引种过来的花镜材料则需实地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后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5.1.2 低养护、抗性强、耐修剪。因为前期花镜整体造价相比其他的绿化形式单位造价要高,为了后期只需低廉的费用仍能维持高质量的景观效果,要选择那些低养护成本、抗性强、耐修剪的花镜材料植物,通过降低浇水频率、减少打药次数来降低养护成本。

5.1.3 观赏期长。要想达到花镜景观长久的效果,花镜植物材料得具备观赏期长的特点(包括花期长和绿期长)。骨架植物以绿期长久的常绿针叶类灌木、彩叶类花灌木、花期长久且花量巨大的花灌木为主;主调植物以色彩艳丽、花期集中且持久的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补充少量一二年生花卉和球根花卉。

5.1.4 有利于表现花镜景观。新优品种花镜材料,无论在抗性、花色、株形还是在花期长度等方面,相比普通品种能更好地表现出花镜景观效果,助力花镜事业的快速发展。

5.2 北京地区新优品种花镜植物材料推荐

花镜中的植物按用途及位置通常可分为镶边及前景植物、中景植物、背景植物,总结这些北京地区表现良好的花镜材料的性状特点及用途(表1,2,3)。

6 北京地区地域特色花镜的日常养护管理要点

花镜的养护管理对于保持花镜景观的持续性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种植,七分养”。在花镜种植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也要及时到位。有些工作是种植完成后需要立即做的,如浇水、覆盖、支撑等;有些工作是随植物生长而逐渐开展的,如除草、修剪等。

表2 中景植物(花色艳丽、株形丰满的宿根花卉为主)

表3 背景植物(株形高大的花灌木为主)

6.1 水分管理

应本着“因时、因地、因植物而宜”的原则来浇水。种植完成后,头一次浇水对植物存活非常重要,一般要浇3 次透水:种植完成后马上浇第1 次,2~3d 后浇第2次,5d 后浇第3 次,每次都必须将水浇透。平日浇水的时间和次数视天气情况不同而定,夏季浇水应避免在中午及午后温度高时浇水,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灌溉;冬季最宜在中午浇水。多数植物在种植初期需水较大,正常生长时,土壤可见干见湿,保证土壤湿润即可。在冬季霜冻之前,要浇透防冻水,可确保植物安全越冬。在花镜种植完成后,可在植物的间隙中用树皮、火山石、陶粒等覆盖住裸露的土壤,这样既可以涵养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水分直接从地面蒸发;当覆盖物厚度大于7cm 时,又可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为了植物的安全和环境生态,花镜中长出的杂草以人工除草为主,要尽早及时清理,若等到秋季草籽成熟掉入土壤中则会加大明年的工作量。

6.2 施肥管理

在花镜施工时应进行局部土壤改良,铺5~10cm有机肥深翻1 遍,使有机肥均匀分布在30~40cm 深的表层土壤中。一般花镜所在地都比较贫瘠,除了种植前施足有机肥以外,一年当中应施4 次肥,春天萌芽前施1 次以氮为主的肥料,辅以磷钾肥。开花前施以磷钾为主的肥料,开完后结合修剪施以氮肥为主肥料,结合磷钾肥,秋冬季以腐熟有机肥和磷钾为主肥料,提高抗寒能力。

6.3 修剪与整形

为维持花镜良好的景观效果,就要定期对花镜植物开展修剪和整形工作。花镜中的花灌木通过冬天休眠期的强修剪,可以保持理想的株高和形状,剪除病虫枯枝、并生枝、交叉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侵染来源。多年生宿根花卉在开花后进行修剪,及时剪掉残花和枯枝保证花镜的清爽整洁,还能促使某些花卉(如荆芥、美国薄荷、金鸡菊、宿根天人菊、紫松果菊等)二次开花以延长观赏期。宿根花卉春天萌芽后,枝条长到15cm 进行摘心,刺激侧枝生长,达到丰满株形的目的。

6.4 病虫害防治

对于花镜的病虫害防治,最重要的是预防。种植前,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病源。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尽可能选用抗性强的植物种类,保证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时清除残花、枯枝、落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对花镜中各种植物进行合理配置,避免植物间相互感染,还可以种植香草植物,起到一定的驱虫效果。一旦发现植株感染病虫害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其他植株。尽量使用生物治理和物理治理方法,如投放病虫害的天敌、设置灭虫灯诱捕等。特别严重时才能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理,选择低毒、安全环保的药剂,以免污染环境,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6.5 调整补植

花镜施工完毕后,有些植株受到人为践踏破坏,或后期生长不良,则需要补种。对于生长过密,则需要间苗,保证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喜凉的二年生草花,如金鱼草、三色堇、紫罗兰等,夏季花谢后需要换种喜热的一年生草花。有些花卉连作几年后出现生长不良,则需要更换品种。[5]

猜你喜欢

宿根北京地区花期
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内源激素及酶活性分析
优质蜜源植物不同播种期对花期的影响
北京地区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发展及人才培养分析
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
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明清北京地区传统色彩嬗变与成就探析
歌华发布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