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1-04-02谷古宋密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
谷古,宋密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世界级城市群交通发展受到城市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断探寻着平衡供需、提升效率的路径,呈现出共性的发展特征。本文梳理此类共性特征,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建议。
1 世界级城市群交通规划建设共性特征
世界级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旧金山湾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各城市群概况见表1。
长三角城市群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概况 表1
世界级城市群主导交通模式比较 表2
1.1 现代交通网络系统建设是基础
铁路、公路混合主导:京津冀城市群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密度4.5km、4.4km/100km,规划到2020年构建京津石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1h通勤圈”,覆盖京津保唐的“1h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密度7.9km、4.5km/100km,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12312”交通圈;伦敦城市群构建了环状、放射状结合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主导: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城市群内50%以上的出行会选择轨道交通。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长度超过2500km,密度已经达到7.0km/百km,其中城际轨道交通占80%以上。
公路主导: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以高速优先原则开展整体诱导和控制,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8km/100km,比长三角城市群高一倍。
1.2 区域协调机制建设是保障
城市群必须通过建立区域组织协调机制,才能统筹相关规划落地,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切实突破行政管辖范围的桎梏。
1.3 交通智能化发展是方向
京津冀城市群编制智能交通规划蓝图,构建交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交通运输监管应急等功能集成的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交通系统智能化建设。欧盟通过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和地平线2020等发展基金,在智能交通领域共支持了超过200个项目,包括智能交通云服务平台等。
2 对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侧重于围绕首都的功能疏解与区域良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侧重于延续传统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实现创新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是自下而上(省、市、县在发展过程中对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有需求和期待,并持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和自上而下(国家战略对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有要求)的双重力量交互作用发展,有动力并更具可持续性。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尺度大,地域面积35.9万km,是京津冀城市群的1.5倍,粤港澳大湾区的6.4倍,同样远超国外主要的世界级城市群,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密度 4.1km/100km、3km/100km,小于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更迫切需要通过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
2.1 机制创新—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交通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由国家部委牵头组织,长三角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统筹综合交通相关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区域规划组织,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统一区域行业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建立区域统一的交通运输市场。
统筹配置用地、用海要素资源。申请国家用地、用海指标支持,加强对长三角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轨道及港航项目建设的用地指标、占补平衡等政策倾斜。
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明晰各级政府在交通发展中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相结合。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支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策创新试点。在土地政策方面改革创新,尝试跨区域用地指标统筹,探索建立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开发模式。构建“全息感知、信息共享、精明调控、全程服务”的智慧交通服务闭环,支持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交通发展样板。
2.2 网络复合—促进区域通道的层级化、复合化、网络化发展
应建立层级化、复合化、网络化的区域交通通道,包括国家级高速通道、区域城际通道和都市圈放射通道。
应发挥“空、海双港”集成效应,全力提升主要城市在国际航运体系中的竞争力,适应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方向,配建综合交通廊道,由关注核心、中心城市之间的轴线联系走廊的构建,逐步向网络化、更均衡的交通结构转变。
可以适度超前建设城际综合交通体系,强化中心城市带动引导其他城市发展的作用,通过交通引导,形成更合理的城市群结构,促进区域协作。
世界级城市群交通协调组织机制构成表 表3
2.3 因地制宜—构建与城市群发展相适配的交通模式
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广义轨道交通体系包括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轨道、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未来将主导城际出行,需要在集约化、高效率基础上高质量发展。
以多元化的城际交通服务体系为主体。对应通勤、商务、旅游等多元化的交通需求,需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航一体化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遵循优化服务为导向的规划建设原则。将服务水平提升作为城市群交通规划建设的引导方向,对城际交通体系各组成要素进行“体检”,相关结果用于优化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相关环节,通过相互的及时反馈,强化交通体系的有机更新。
2.4 高效衔接—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衔接效率
加强航空、铁路等不同类型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衔接,便捷枢纽内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宜路则路,宜水则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将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与中心城市的功能布局相互结合、与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相结合,实现城际客流快速地“就地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