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建筑增加钢框架电梯井道的设计探析

2021-04-02刘同焰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振型钢结构框架

刘同焰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在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建筑,由于建设时的客观经济条件约束,以及其他原因没有设置电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建筑增设电梯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从设计角度进行一些技术探析。

1 增设电梯的原因

①功能改变的需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建筑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已经很普遍,譬如在老城区将一座使用时间不太长的规模较小的商业建筑,改造为酒店或者办公楼,按照现行使用要求或者规范规定需要增加垂直电梯。

②业主主观需要,譬如大量的建于2000年之前的多层住宅建筑,根据当时设计规范以及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没有设计电梯,现在因为国家政策鼓励和业主要求增设电梯。

③客观使用需要,譬如某一建筑,在建设时已经设计有电梯,满足当时的设计规范以及使用需求,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已有电梯数量不够,需要增设电梯。

2 增设电梯的方案

2.1 在既有建筑内部增设电梯

一般做法是建筑师在满足现行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和建设单位协商后,在建筑内部找出合适的位置布置电梯,结构工程师按照现行设计标准对其进行加固改造设计。

2.2 在原有建筑外部增设电梯

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及对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此类增加电梯的井道多数采用钢结构,而原建筑的结构材料一般为混凝土结构或者砖混结构,新增钢结构与原主体结构分为连在一起和完全脱开的两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新增钢结构与原主体结构连在一起的设计方法。

3 设计方法

3.1 结构体系的确定

由于新增电梯井道为钢结构,而既有建筑的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或者砖混结构,当新增钢结构与原主体结构连在一起时,一幢建筑出现了两种结构体系,新增结构阻尼比与原结构的阻尼比不一样,抗震计算时结构体系怎么认定,作者根据多个工程实例计算比较,发现无论结构刚度、自震周期、地震反应,新增钢结构对原主体结构影响都很小,一般不超过2%。所以作者认为即使新增钢框架与原结构连在一起,但整体结构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为原结构体系。

3.2 结构设计

①基础设计:新增钢结构电梯井道的钢柱一般要和原主体结构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新增部分的基础才有可能实施。新增基础类型原则上同原主体基础类型,并经过沉降分析,确保沉降差和沉降量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②上部结构设计:竖向荷载作用时,除了考虑新增钢结构与主体结构连在一起计算外,还要进行不考虑新增钢结构与主体结构连在一起的计算,即单独计算钢结构自身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水平荷载作用时,应进行整体受力分析,按照现行设计标准(规范)计算,原主体结构如果存在不满足现行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应告知建设单位,是否加固改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③连接设计:为确保新增钢结构能够和原主体结构协同受力,新增钢结构和原主体结构需有效连接。新增结构楼板建议为波纹钢板加混凝土,钢筋通过植筋植入原结构梁柱板内。在原结构梁柱内植入化学锚栓,布置后置锚板,钢梁和后置锚板焊接。计算化学锚栓数量时,应有足够的富余。

4 具体案例

某医院住院部大楼建设于2008年,地上19层,1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30600m,500张床位,共设置8台电梯。运营初期,由于病床数量按照设计数字控制,电梯运营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科室病床数量大量增加,上午探视高峰期电梯数量不够问题凸显。医院决定在主体建筑外增设2台电梯,详见图1所示。

图1 平面布置图

4.1 新增结构简介

新增钢梯井道采用框架支撑结构,钢材为 Q355级,钢柱 H20×400×400×26型钢,钢梁采用H20×400×300×26型钢,支撑□120×6方管。楼板采用1.0㎜波纹钢板加120厚C30级混凝土,活荷载标准值3.5kN/㎡。

4.2 结构分析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独对钢结构进行计算时,恒载分项系数取1.3,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5,钢柱最大稳定应力比0.56。水平荷载作用时,考虑整体受力,即新增钢框架与原主体共同受力分析。考虑到原主体正在使用无法加固改造,故计算时恒载分项系数仍然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1.4,仍然按照7度进行抗震计算,8度采取抗震措施。原主体结构阻尼比取0.05,新增钢框架阻尼比取0.03,经计算原一层刚度为RJX1=4.9651E+07(kN/m)RJY1=5.5935E+07(kN/m),增加钢框架后变为RJX1=4.9695E+07(kN/m)RJY1=5.6148E+07(kN/m),刚度增量不到1%,其余楼层类似。层刚度比几乎无影响。原有建筑第一振型周期2.3198s,第三振型周期1.8754s(扭转系数 0.82),周期比0.808。增加钢框架后第一振型周期2.1178s,第三振型周期1.7256 s(扭转系数0.85),周期比 0.815,整体抗扭性能略微变差,但仍然比较好地处在规范允许值范围。从周期结果可以看出,以扭转周期为主的振型仍然是第三振型,说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几乎没有改变。结构位移见图2。

图2 增加钢框架后位移图

从图2可以看出,顶层因为是构架层,位移相对大点,增加钢框架后整体位移虽然有微弱减小,但位移特征仍然为框剪结构特征。底层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 (抗规)为X向柱28.12%,Y向柱20.61%;所以可以认为结构体系仍然为框剪体系,没有变化。沉降计算,新增钢结构采用和主体同样基础形式,即人工挖孔桩,800mm桩径,扩大头1200mm。桩端持力层为④层强风化砂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500kN,钢框架最大沉降量为2.3mm,原主体建筑沉降基本稳定,沉降差通过设后浇带的方法解决。为保证新增钢框架与原主体能形成一体共同受力,连接设计是关键。本工程钢梁与混凝土框架柱梁采用刚性连接,在弯剪拉力共同作用下,后置化学锚栓及钢板做法,见图3所示。新增楼板钢筋采用植筋方法植入原混凝土梁内,见图4所示。

图3 后置化学锚栓及钢板做法

图4 植筋方法

5 设计建议

对于多层建筑室外新增钢框架电梯井,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在其自身高宽比满足规范规定的情况下,建议与原主体结构分开,新增钢结构支撑体系,按照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设计,与原主体建筑抗震缝距离满足规范要求;对于高层建筑,一般情况下钢结构自身高宽比无法满足规范规定,应和主体连在一起,确保结构整体安全。

猜你喜欢

振型钢结构框架
钢结构工程分块滑移安装施工方法探讨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基于ANSYS的发动机缸体模态分析
CFRP索斜拉梁面内自由振动建模及参数分析
通信机房走线架结构隔震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