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当前艺术品交易变现的七种模式
2021-04-01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几年来,中国的艺术品金融进行了种种创新尝试,虽然做法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思想都离不开一点:将金融的手段引入到艺术品领域,进而分享快速增长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金融化的本质是试图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工具。严格来讲,“艺术品+金融”并不是金融本身的创新,而是金融的对象崭新而已,是现有金融手段在艺术品上的运用而已。到目前为止,艺术品金融化大致有以下几种尝试:
以“银行理财产品”形式出现
如2007年某银行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因为这家银行不少高管对艺术品情有独钟,有的甚至自己就搞些收藏。为什么是从银行开始呢?因为银行有销售渠道,开发艺术品理财产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
以“艺术品银行”方式出现
2007年,北京一家美术馆推出了一项“艺术品租赁”业务。客户只要按规定支付租金,就可以从美术馆里租走作品,用于放置家里、办公场所或会议现场等。其性质类似于银行存贷业务,因此该项业务也被称之为“艺术品银行”。
以“艺术品期权”面目出现
2009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推出了一项名为“艺术鉴赏计划”,类似金融里的“套期保值”。其做法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其选定的艺术品升值,则客户仍可以按之前约定的价格购买该作品。客户只要交一部分保证金就可以把画作拿回家,一年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性质有点类似期权概念。
以“信托产品”形式出现
这是迄今为止,艺术品金融化过程中使用得最广的一种方式。其做法是由信托公司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之后聘请专业的艺术品投资顾问进行投资。
以“艺术品投资基金”方式出现
严格来讲,信托产品尚不能称为基金。2010年以来,市场才真正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其模式是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投资人与基金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其具体方式多为契约型基金。这一方式规模目前暂时比不上信托产品。
以“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方式出现
艺术品份额化就是将艺术品先进行估价,再将其价值按照份额拆成若干份,投资者购买一定份额即可参与艺术品的交易。
该模式采用股票竞價交易方式。只可惜这种模式如昙花一现,目前在政府介入下进入严厉的整顿阶段。
以“首付+保函”方式出现
2012年5月份,一家经营艺术品的公司在北京推出了“首付+保函”的业务模式。其做法是,投资者如果想得到指定艺术家的作品,在该公司取得确认后,再与投资者签署艺术品订购协议,投资者只需支付10%首付款和3%的手续费。投资者拿到作品以后有几个选择:一是委托公司进行代售,无需支付剩余90%的款项,公司按升值部分收取10%佣金;二是选择持有,支付完剩余90%价款后,公司出具防伪证书,并承诺三年后回购;三是退订,退回首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