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
2021-04-01李潞
李潞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与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高校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这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就业也有帮助,从而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在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校企合作;新模式;对策措施;分析研究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的时候我国教育部就指出,不断对高校进行转型发展,建设更多项目搭建与高校合作的平台,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面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充分发挥出校企两者间的优势,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目前校企合作是国内外院校最常见的一种办学模式,并逐级成为一种趋势,校企合作就是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的就业有保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将实际应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以后参与到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校企合作模式这里的企业并不是工业企业,而是一些与学校专业相对口的单位,这种企业主要是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为企业输入更多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进行校企合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地方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断改变,要培养专业型人才,确保企业的利益。2. 学校主动原则。很多企业都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因此要坚持主动原则,主动与社会与企业接轨。3. 校企双赢原则。企业都是为了盈利,只有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才能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双赢互惠的原则让企业得到好处,才会更愿意投资教育。4. 培养人才原则。高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这也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在学校中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让人才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真正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区域经济下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将高校与企业相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朝着经济强国发展的标志,这样做主要是能够让我国技术型人才得到应用,也能够不断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校企合作的方式是两种社会性质组合的结果,进行校企合作能让高校教育直接为我国经济服务,这也是一种经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只有进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才能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起一种互动机制。既能够加快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也能够让我国拥有更加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校企合作培养出的人才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分别是企业动手能力和校内专业知识,如果是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企业和学校各取所长还能收获很多,建立起高效培训机制才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改善我国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校企也要將此作为一项长远的使命。
三、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提高,很多高校都与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保障措施不到位、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校企发展较慢,很难有新的突破。
(一)观念陈旧
我国很多高校都进行校企合作模式,但是由于观念不统一,很多高校将办学的负担转移到了企业上,企业还要利用优势的部分填补学校办学的不足,这样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利益,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高素质高能力,这也与学校教学设施缺乏,师资力量不够有关系,由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对企业的利益产生威胁。同时还有很多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力度太小,对学生管理不够严格,从而导致学生的责任心不够,因此企业为学校承担的风险太大,所以很难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
(二)协调机制不通畅
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和学校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政府干预比较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问题依旧存在,但缺乏解决方式,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校企合作大多是职业院校,此类学校的学生素质不够高,在适应企业发展的时候也比较慢,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实践锻炼,从而导致不平衡的现象。一些高校即使建立起来机制,但是政府的协调能力小,管理上也十分松散,更不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三)缺乏有效保障
虽然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重视,但是还没有有效保障的原则进行指导,也没有提出更多法律规则,在一些地区没有约束力,导致校企体制没有法律的保护,学校在进行合作的时候也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使得企业在参与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如果基础环节都得不到保证,就更难得到发展。校企合作停滞不前不能达成共识,社会人才供不应求,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四)区域经济与校企合作不对接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断发展,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产业升级的压力,对专业人才要求很高,而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是重点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平台却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没有更好的应用,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中,高校和企业都不理解区域经济的概念,不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导致高校的效益下降,区域经济也不能快速稳定发展。
四、国内外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分析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两种:1. 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在德国校企合作就是以企业培训为主,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告诉学生怎么做,学校则是对学生进行辅助,以理论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将中学毕业生招收到企业中,并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指导与培训,让学习知识与技能交替学习。2. 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在美国与英国有所不同,校企合作可以是工读轮换的方式,将同年级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学习,一半参与到企业工作中,然后按照学期进行轮换。还有半读半工的方式。学生利用部分时间上课,其余的时间可以参与到劳动中。或者是采用劳动实习方式,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进行校外劳作一段时间。前苏联的培训方式也是利用企业的物质基础,聘请相应的专家并开设各类课程,学生按照专业参与到生产劳动中。
(二)国内校企合作模式
国内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帮助,并逐渐形成了三种校企合作模式:1. 企业配合。企业一直处于辅助的地位,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2. 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方案,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出具体的内容,并且积极参与到培养人才的任务中。3. 校企实体合作。高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企业与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参与。从而实现校企合作良好发展。
五、基于区域经济校企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制定严谨的研究目标
我国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应该制定出严谨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不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取得胜利。重点发展区域经济,高校地址与企业地址应该相符合,不能出现高校在南方,企业在北方的情况。对高校师资团队进行培训,增强教师的自身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结合高校校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提升高校的整体形象与教学质量。
(二)校企之间互相鼓励
校企之间不断融合,不断鼓励,做到学校为企业提供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实训设备的齐全,学校与企业合作建造起办学环境,高校分为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都对口相应的企业,高校培养出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采集信息提供给学校,校企双方可以制定出协调工作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学科知识之外,更要让学生多到企业中进行实训,这样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让校企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从互赢互利的方向出发最大程度的实现了人才共享,对学校来说要针对学校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包括设备资源以及师资条件方面,尤其是师资条件一定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起一支品德高尚、素质高的团队,还能够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的动态,对于企业来说,多对学生进行考查才能够从学校中找到最适合于企业的员工。而学生对自己的业务能力足够自信才能愿意留在企业中,总而言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缩短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适应期,为以后迅速融入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合作互赢的环境
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融合,能够建造起校企双方共赢的基地,特别是对于一些职业院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方面要选技术好、设备先进的企业,企业作为企业基地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专业的发挥,确保学校与企业的产品技术相符合,學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机制,包括在合作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能制定出合理的目标,还要提前设置出实训的过程。企业可以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参与到学校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指导,为学生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设置上要符合企业的建议,增强课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就业市场双向连接,构建一种开放式办学模式,让区域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四)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
我国校企合作趋势加快,但是一些政策没有得到应用,对于这种情况国家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校企进行保护,不断完善与校企有关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办学方式,完全符合我国对区域人才的需求,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因此政府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响应党的号召,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政府部门也要掌握时机将校企合作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顺应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学校与企业之间互帮互助,让单一的体制变的多元化,校企之间实现真正的合作。
(五)制定教学文件,合理开发教材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各专业可以聘请优秀管理者参与到其中,并制定出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也要制定出方案,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多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专业的力量。在学校方面可以对教材进行开发,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开发出专业性强的教材,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并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从多个渠道推进合作,实现企业、社会的互惠互利。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对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是当代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有着深远的意义。校企双方通过相互融合的方式,进行资源互助资源共享,让教育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教育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培养技术人才打下基础,我国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保护,从多重角度考虑与分析,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教育与市场结合起来,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的尝试新的融合模式,为构建中国特色教育道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丹,杨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4):104.
[2]孟利.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5):50-51.
[3]田丹,杨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4):104.
[4]夏爱玲.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8-9.
[5]苏镟.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证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6(09):34-35.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