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舌尖上的节俭
2021-04-01高山
高山
晏子(?—前500)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一生谨行俭用,其言行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一次,晏子正准备吃饭,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来,但是晏子并未另外添加饭菜,只是将其一分为二,让使者与自己共餐,结果两人都没吃饱,使者遂将此事禀告了齐景公。齐景公惊讶道:“宰相之家竟如此贫寒,我还不知,这是我的过错。”于是,他派人送千金给晏子,晏子却拒不接受,齐景公又多次相送,最终晏子辞谢道:“我家不贫穷啊,我将您之前的赏赐用来照顾父母妻儿,还惠及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已经足够丰厚了,您若再给我过多赏赐,我直接散发也不好,私藏起来更是错误,这都不是智者的作为。”晏子由此表白心迹:“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只要有衣穿,有饭吃,内心就很满足了,这样也可避免祸患啊。
“倔相公”王安石(1021—1086)一贯视饮食为小事,粗茶淡飯,自得其乐。一次,王安石儿媳家的亲戚萧公子前来拜见,王安石说请他吃饭,这位萧公子很是期待。谁知,王安石并没有用什么盛宴款待他,只是几枚胡饼,几块猪肉,随主食一并送上。萧公子大失所望,觉得太过普通,难以下咽,只吃了胡饼的中间部分,还余有四边。王安石倒是吃得津津有味,见萧公子娇纵,也不嫌弃他,还将他剩下的胡饼拿来吃了,萧公子感佩王安石的节俭之风,不禁惭愧退下。王安石身为宰相,不以山珍海味为美,是因他对个人享受不感兴趣,一心都在推动国富民强的改革大业上。
与以上两位相比,北宋宰相吕蒙正(944—1011)对于节俭则另有一番心路历程。
吕蒙正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曾拾别人不要的瓜吃,任宰相后,他还建了一座“饐瓜亭”以示纪念。不过,吕蒙正后来在生活上也讲究起来。他最喜欢喝鸡舌汤,有一天,他闲逛到自家花园,见墙角有一土丘,便好奇地问那是什么,旁边的人回答,这是为相公准备鸡舌汤所杀的鸡毛堆。吕蒙正很惊讶:我食鸡有这么多吗?旁人表示,一只鸡才一条舌,一碗汤又有多少条呢?吕蒙正听后沉默不语,从此再不喝鸡舌汤。吕蒙正知过能改,注重家风,因此其后辈多有名人,他本人也被誉为一代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