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叶沼兰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方法

2021-04-01李本华陈静怡黄蔚李松克李思云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李本华 陈静怡 黄蔚 李松克 李思云

摘    要:美叶沼兰是兰科植物家族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兰花之一。美叶沼兰叶宽大,绿底衬紫色,变化较多,近边有规整的紫色斑纹,而且遗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美叶沼兰分布较窄,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严格。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掌握栽培技术对美叶沼兰的资源保护、研究和栽培产业化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对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美叶沼兰;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03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志码: B

沼兰属(学名:Crepidium)是兰科下的一个属,地生,较少为半附生或附生草本,通常具多节的肉质茎或假鳞茎,外面常被有膜质鞘[1]。全属约有26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8种,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园艺价值,美叶沼兰是其中之一,且分布较窄,资源少,已濒临枯竭。

1   生物学特性

美叶沼兰(Malaxis calophylla)与兰科羊耳蒜属(Lipais L.C.Rich)紫花羊耳蒜种(Lipais nigya Seidenf)及见血清种(Lipais nervosa(Thunb) Lind.)的根、茎相似,株高5~13 cm,茎3至多节,宽0.5~1.5 cm,美叶沼兰比紫花羊耳蒜矮得多,比见血清略矮,须根略少,茎间短,包藏于叶鞘之内。叶卵圆形,叶片3~5枚,包茎,长4~12 cm,宽3~5 cm,叶基带紫红色,叶正面酱紫色,叶脉5~6条,常凹陷,背面绿色或淡绿色,叶脉凸出明显,叶边缘波纹锯齿状[2]。叶边缘至第一脉间有连续或断接宽0.5~1.5 cm的白印红斑带,至叶尖处,幼叶时淡,成熟叶明显。叶春夏秋季均可发出,至12月倒苗枯萎。美叶沼兰花从叶顶端抽出,长5~7 cm,纤细,鲜时绿色或绿带紫色,花梗短,3~8 cm,纤细,绿色,枯时灰白色,5至多朵小花、果小,长圆形,有棱3~5个[3]。花葶长7~25 cm,总状花序长2.5~12 cm,具10~25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长1.5~2.5 mm;花梗和子房长2~4 mm;花淡黄绿色,仅唇瓣基部紫红色;中萼片近长圆形,长4~4.5 mm,宽1.0~1.8 mm,先端钝,两侧边缘外卷;侧萼片宽,长圆状椭圆形,长4~4.5 mm,宽2~2.5 mm,边缘亦外卷;花瓣近丝状,长约4 mm,宽约0.3 mm,先端钝;唇瓣位于上方,整个轮廓近宽长圆形,由前部和一对向后方延伸的耳组成,全长5~5.5 mm;前部宽3.5~4 mm,向先端骤然收狭而成短尖并有极浅的2裂,中央有1个由肥厚的褶片状脊围成的凹槽;耳卵形,约占唇瓣全长的1/3~2/5;蕊柱粗短,长约1 mm,顶端有2个三角状披针形的翅[4]。蒴果狭倒卵状长圆形,长8~12 mm,宽3~5 mm;果梗长4~5 mm。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美叶沼兰分布区域较窄,仅分布于中国云南、海南省,如今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安龙县有发现。常生长于海拔1 200~1 600 m高山草地、疏林下、林缘阴湿地段。

2   栽培方法

美叶沼兰喜阴,不耐阳光直射,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另外,美叶沼兰栽培以观叶为主,因此,栽培时要充分了解美叶沼兰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在基质选择、配比、花盆选用、创建栽培环境、栽培方法等方面做好系统研究。

2.1   美叶沼兰对栽培因素的要求

2.1.1   对土壤的要求

美叶沼兰喜欢含腐殖质丰富的褐色壤土与棕红色土壤,要求土壤保水性好、无污染,含P、K、Fe、Zn等丰富,pH值为5~6.5。

2.1.2   对温、光、水、热、气的要求

对温热条件的要求:美叶沼兰温度在5~33 ℃条件能生长,18~30 ℃最为适宜,5 ℃以下处于休眠期,33 ℃以上生长受滞,短期内即可造成叶灼伤或枯焦,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5]。

对光照的要求:美葉沼兰喜荫蔽有散射光的湿润环境,栽培环境遮阴度65%~75%为宜。

对营养的需求:美叶沼兰相对于国兰和洋兰要求的N、P、K三要素要多,特别是P、K、Fe、Mg等元素也是其增强叶片色泽所必须的。因此,增施叶面肥是提高其观赏性的关键之一。

对湿度的要求:土壤含水量为70%~75%,基质含水量为75%~85%,空气湿度为75%~85%,过低和过高的含水量及空气湿度时间长,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2   美叶沼兰栽培技术

2.2.1   花盆(钵)的选择

美叶沼兰茎叶比较脆嫩,叶展幅大,没有直根,只有须根。自然条件下每年11月下旬倒苗,翌年春季开始发芽长叶。选择栽培容器时要适用而美观。栽培花盆或花钵应选择高20~25 cm、口径为15~20 cm的塑料硬质容器。

2.2.2   质料选择与配比

质料:使用粗石子或旧细砖块,粗土粒,细土,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粗、中等消毒松树皮、翠云草或干净水苔等。

基质配比:深盆(钵)栽植时,细土用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细松树皮各1/3;浅钵栽植时,细土用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细松树皮各1/5∶2/5∶2/5。各种质料按配比备用。

2.2.3   选取、分株与消毒

用于分株繁殖的母株应选生长良好、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用单株散植和双株拗裂快繁。

取出大兜美叶沼兰,轻微抖动,弃除砂泥,剪除枯叶、枯尖和过长须根,然后轻轻拗下单株或双株,用3%的高猛酸钾溶液浸泡15 min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用50%根壮壮溶液浸泡根部10~15 min,捞出晾干备栽。

2.2.4   栽植方法

栽植前,栽培盆(钵)、工具等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备用。栽植时先在盆(钵)底垫一层粗碎砖块或石子、瓦片,再加一层细砖石,然后填入配好的基质至盆(钵)2/3处。开始栽植美叶沼兰,轻拿植株放入盆(钵)中央位置,用小铲填充基质,轻提植株,摇晃盆(钵),植株基部约高于盆口,上植翠云草或铺水苔即可,放置阴凉处至第2天,用喷雾器喷水,盆底稍有水流出,轻压水苔和翠云草,使之与基质充分接触,然后搬入兰棚或花架上培养管护[6]。

2.2.5   养护管理

(1)阴棚建造:阴棚采用东西向延长,高2.5~3 m,宽6 m,每隔2~3 m设直柱一根,材料可用钢管、角铁、木竹等材料。建造时基部固定于混泥土中,盖尼龙网或覆盖竹、苇秆、苇帘等,再用细竹片夹住,用尼龙绳或细铁丝等捆扎牢固,然后上盖能拉动的遮阴网[7]。为防止强光从东西两侧射入棚内,两侧应设置上、下约2 m的遮阳网。最后还要在棚内架设喷雾水管和龙头,设置补光灯具等。

(2)光照调控:美叶沼兰属短日照、喜弱光,一般每天弱光照射8~9 h即可生长良好。通过调节遮阳网遮阴进行调控,春夏季遮阴度60%~75%,有利于促进其营养生长、孕育花芽,初春、仲秋至冬季遮阴度40%~50%为宜,并结合温湿度进行调节。

(3)温度调控:美叶沼兰在10月下旬开始倒苗,至翌年3—4月开始发新芽,温度在0~5 ℃无凝冻、积雪都能存活。生长发育温度为15~32 ℃,适宜温度为20~26 ℃,调控时把兰棚内温度控制在18~28 ℃为宜。若在温室内培育,延迟倒苗或不倒苗,温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15~22 ℃,晚上控制在12~16 ℃。

(4)湿度(水分)调控:以水云草和水苔鲜活为标志,盆土水分为70%~75%,空气湿度为75%~85%,一般春夏季晴天每天喷水2次,早晚各喷1次,阴雨天少喷或不喷,秋冬季晴天每隔3~5 d喷1次,阴冷天每隔5~7 d喷1次。

(5)空气调控:要求空气清新无污染,棚内通气畅通,氧气充足。温室大棚每隔2~3 h通风换气一次。

(6)肥料调控:培植的时候,除基质含丰富的腐殖质和营养元素外,应该根据其生长发育和长势的需求,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花肥,并追施叶面肥。如施用花用有机肥,每盆每次20~50 g,叶面肥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花宝5号,按照浓度要求每10~15 d喷施1次,结合少施复合花肥。

(7)病虫防控:美叶沼兰茎叶脆嫩,易受蛞蝓、甲虫、青虫等为害,也易受茎腐病、白绢病、叶枯病、叶斑点病等为害。美叶沼兰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随时对兰棚、兰盆(钵)进行检查,定期消毒,同时坚持“治早、治小、治彻底”的原则。平时要注重科学管理,做好日常防治工作,在容易发病季节和不良环境下都要及时喷撒高效、广谱、低毒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防控,如用多菌灵、花康系列农药、百菌清等预防、杀灭病原。

参考文献:

[ 1 ] 金效平,李剑武,叶德平.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原色图鉴(上卷)[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 2 ] 金效平,李剑武,叶德平.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原色图鉴(下卷)[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 3 ] 卢思聪.中国兰与洋兰[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 4 ] 陳心启,吉占和.国兰洋兰三百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 5 ] 陈宇勒.洋兰赏培必备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6 ] 李子红,贾燕.珍品兰花快速繁殖与养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7 ] 李本华,严再蓉,黄蔚,等.附生兰类的栽培方法[J].农技服务,2019,36(2):55-56.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