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2021-04-01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龙芯半导体研制

现代化国家,没有芯片寸步难行。在中国,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绝大部分芯片都实现了自主生產,很多领域甚至还能出口。

她从22岁进入微电子领域,如今85岁仍然奋斗在芯片研发的最前线。可以说,她见证了中国芯片的发展史,她就是“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黄令仪出生于1936年,在抗日战争中长大,随新中国一起成长。1956年,毛主席、周总理为了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采取了四项紧急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速半导体学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大学开办了半导体专业。当时,清华半导体班广招贤能,黄令仪在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理工大学)的理科成绩名列前茅,于是她被派到了清华进修,主攻半导体器件。

就这样,黄令仪与微电子结下了终身之缘。

毕业后,黄令仪回到母校,创建半导体专业。教课的同时,她还带领一批教工和学生建立实验室,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因为表现出色,1962年黄令仪加入中科院计算所,一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1965年8月,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宣布成立计算所二部,这就是代号“156”的中国第一个芯片团队,专攻微型计算机。黄令仪被任命负责研制半导体三极管,在随后的一年里,她日夜奋战,终于攻克难题,完成了任务。1966年8月,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空间计算机。当年国庆,“156”团队向国家报喜,得到周总理的表扬。

1973年,中科院启动“013”大型通用计算机研制,加强对半导体通导存储器,也就是芯片的研究。当时,国外封锁厉害,很难找到资料,黄令仪和团队靠顽强的意志,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并拿下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86年,50岁的黄令仪赴美国参加国际芯片展览会,她看到欧美国家的先进芯片,但就是没有中国的。好不容易看到几个中国人手中拿着“长城公司”的塑料袋,她立马迎上去问:“你们是来参展的吧?”对方回答:“不,是来参观的。”黄令仪心中猛然一震,掉下了眼泪,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设计一款高水平的芯片来参展,洗刷耻辱。

2001年,黄令仪受邀加入龙芯中科,成为龙芯芯片的负责人。在她的主持下,龙芯一开始就要求做两个芯片,1B求稳,打通全部流程为目标;1C前瞻,要求体积小、性能好。

经过一年的攻关,龙芯芯片终于研制成功了。正在黄令仪主持龙芯的宏单元库全定制模块设计,无情的“非典”来了。不成功便成仁,她带着团队日夜奋战。就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她按时完成任务,龙芯28继之成功。

黄令仪在中国半导体研究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为中国芯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20年来,每一张设计版图,每一项数据,她都要一一过目,绝不允许有丝毫的闪失和偏差。

在她的努力下,龙芯一号、龙芯二号、龙芯三号芯片相继问世。龙芯让中国高铁“复兴号”实现百分之百国产,搞定了“歼-20”战斗机配套相控阵雷达,让北斗卫星也装上中国芯。

鲜为人知的是,新一代北斗卫星上有三个被称为“单机”的黑盒子,其中两个搭载了龙芯1E芯片和龙芯1F芯片,分别负责常规运算和数据采集、开关控制、通讯等功能。十几年前,这种宇航级的芯片垄断在美国手中,中国一“芯”难求。现在,中国芯片不仅能顺利完成指标要求,还能抗外太空辐射。

2019年12月,黄令仪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她主持的龙芯3N38 4000系列处理器,性能追上了美国AMD的挖掘机CPU水平。因为卓绝的贡献,2020年1月,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颁发了CCF夏培肃奖项。

(摘自《恋爱·婚姻·家庭》)

猜你喜欢

龙芯半导体研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全球半导体行业1月份 销售额同比略有下滑
安森美半导体收购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中国半导体产量将占世界2成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龙芯1号”:电脑中国“芯”
龙芯更需要支持而非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