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探讨
2021-04-01赵文亮许景达梁明杨海彬刘欣
赵文亮,许景达,梁明,杨海彬,刘欣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1 引言
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地基基础施工会对房屋最终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基础的承重能力以及防渗等各方面性能,在进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环节施工操作的管控,科学展开点位布置以及检查检测等一系列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能够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能够为房屋建筑的高质量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从而达到切实提升房屋建筑空间使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目标。
2 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复杂性。因为我国各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水文情况并不相同,地下空间的地质以及管线布置和周边的既有建筑等也并不一致,所以,整体施工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基础技术的选择与控制,以便保证最终工程施工效果。(2)隐蔽性。因为地基基础工程主要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完成施工的基础也不会暴露在外,所以,有着明显的隐蔽性特点,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会对房屋结构的使用安全性造成直接威胁。(3)严重性。地基基础是整体工程施工的关键与核心,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所以,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建筑坍塌的状况,损坏严重,需要对该部分的工程施工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保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
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3.1 地基勘测控制技术
地基勘测是获得工程施工前期各项数据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勘察明确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建筑荷载等各项内容。所以,为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施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各环节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具体进行勘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工程结构性质以及规模等各项内容,对施工区域的各项情况展开分析,通过计算明确地基形变范围,做好地基埋深值的判断,明确地基地质不良原因以及具体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防不良地基对基础工程施工造成干扰[2]。勘测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确保地质信息获取精准度,并要在发现存在地质不均匀问题时,运用原位检测的方法获得相应准确信息,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分析与研究。
3.2 土方挖掘控制技术
土方挖掘是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需要按照施工图内容以及施工位置的各项信息,确定挖掘方向以及水井设置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管道以及既有建筑的保护,合理展开杂物清理以及管线规避等一系列的举措,防止施工对原有管线和既有建筑造成不良破坏[3]。在对边角处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人工挖掘手段,保证挖掘工作的开展精度,并要按照地基土挖掘标准,做好施工误差的控制工作,保证最终工程施工的水平。
3.3 静压力桩控制技术
在进行地基建设过程中,会通过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达到提升松软土层硬度,防止地基变形的效果,会在地基土层展开打桩施工。如果采用传统打桩技术,存在着噪声较大的问题,在城市中心以及人群密集地区并不适用,而静压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会通过在桩上施加静压力的方式,将桩节压入地基之中,可有效解决施工噪声问题,保证施工不会对周边民众产生过大的干扰[4]。
3.4 素土挤密桩控制技术
素土挤密桩会通过对挤压作用的应用,对桩孔内部的地基土展开加密以及夯实处理,会将粉土或黏性土填入桩孔之中,通过分层捣实的施工方法,保证土桩的制作质量[5]。这种技术具有应用成本较低以及施工简单等方面的优势,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以某住宅楼项目的施工为例。按照工程的整体情况,施工团队展开了素土挤密桩技术的应用,按照DDC工艺展开了4 000根素土桩的制作,根据梅花形状进行了布置。桩芯间距为800 mm,排距在750 mm左右。通过对机械洛阳铲的应用,完成成孔施工操作。包括人工就位、成孔以及位移3个过程,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隔行隔点地展开跳打成孔操作,分4次完成桩的成孔处理。这种地基的施工效果相对较为理想,能够达到切实提高建筑地基稳固程度的目标。
3.5 点位布置控制技术
在进行地基的点位布置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确点位的最终布置区域,从而做好检测点的布置工作。如果在进行基坑支护过程中存在地基发生变形或位移的状况,或地基工程施工环境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按照地基勘测结果对点位进行布置,利用监测点对施工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变形量以及位移量等各项情况,以便后续展开施工调整以及优化防治工作。
监测工作需要对特殊位置予以高度关注,如基土挖掘深度比以及基坑边坡变形度等,需要根据各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基坑的支护效果做出正确判断,以便在出现与建筑设计标准不符的状况时,及时按照判断结果对支护设计展开调整,做好严重变形的补救。需要通过对支挡以及回填等技术的应用,对基坑支护问题展开科学处理,对基础施工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通过每日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做好施工内容以及施工参数的调整。需要对特殊环境预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好降雨防雨以及冬季防寒等各项工作。需要科学展开基坑排水系统设置,以防因为雨水过多问题而对地基造成破坏,导致沉降问题的出现。要利用排水管道完成积水的排除工作,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3.6 检测控制技术
需要通过对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做好基础的检测管控工作,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效果[6]。首先,需要做好检测点的布控工作,对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或基层支护变化较大的区域,展开合理检测点布置;其次,就要对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展开观察,做好基坑底部的开挖深度比值以及位移的测量工作,对基坑支护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地基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展开调整与优化,确保在出现异常支护状况时,可以运用回填以及支撑的手段,达到稳固基层边坡质量的目标;最后,需要在进行支护过程中,也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检测工作,确保各项隐患产生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使隐患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并要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好排水设计,展开地基土质以及基坑支护检测工作,保证整体建设工程的安全水平。
3.7 灌注桩控制技术
在对该项技术进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在设计桩位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在孔洞内放置相应规格的钢筋笼,并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完成地基桩基的建设工作。该技术应用具有噪声小以及无振动等方面的优势,整体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在某住宅楼的项目施工中应用了此种施工技术。在具体进行应用时,运用了62根工程桩以及3根试验桩等展开相关施工操作。因为桩基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规格需求并不相同,所以,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桩基础的规格需求,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参数等展开针对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完善的工程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方案,确保灌注桩施工能够有序展开,能够将桩基础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4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 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需要运用以下手段,不断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水平:(1)加强对实际勘测工作的关注力度,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科学展开基础的设计工作;(2)对建筑物图形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结合周边气候以及环境,找到工程质量与经济之间的平衡点,保证工程方案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3)保证数据结果计算精准度,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沉降以及倾斜等问题展开预处理,保证各项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整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7]。
4.2 合理选择地基基础形状
地基基础的选型会对工程后续施工产生直接影响,需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全面性分析,做好基础类型的匹配工作,保证工程的承载力以及整体质量,降低变形问题发生的可能性[8]。需要按照各基础结构的特点以及优势,结合工程具体需要展开类型使用以及功能发挥。在完成选型工作之后,需要做好参数指标的控制工作,以便保证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避免出现不良问题。
4.3 保证施工技术操作规范性
提升工程施工操作规范性,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材料分配以及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检,并要在施工之前再次对其性能以及各项情况进行检查,需要保证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的匹配度,以便从源头入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9]。进行操作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依据现代化设备以及现代化技术,对人员施工操作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以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4.4 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现代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各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工程施工管控提供支持与保障。一方面,需要做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为施工设计以及施工管控等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依据;另一方面,需要运用BIM等先进技术,通过构建仿真模型的方式,对工程施工进行试验与模拟,做好设计参数调整以及碰撞实验检测等各项工作,实现对工程潜在问题的智能化处理,保证各种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消除,工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操作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5 结语
科学展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工程施工团队需要结合地区具体情况以及工程建设要求,通过对工程施工特点以及施工各项条件的分析,合理展开勘察数据收集以及静压力桩控制的一系列控制手段的应用,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能够达到技术要求,可以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施工模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为施工团队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