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1-04-01李细鸿
李细鸿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114)
大庆油田致密油储层存在物性差、平面分布不稳定等特点,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只能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和大规模压裂的方式进行开采。定向钻井作业面临入窗难度大、斜井段狗腿度大、井眼轨迹不光滑等难题,在进入水平段后易发生钻具自锁、托压和定向难等复杂。通过优化井眼轨迹和井身结构,形成适用于不同井段的钻具组合,通过使用自助研发的近钻头地质导向工具,使机械钻速和水平段延伸长度大幅度提高。
1 井轨控制难点分析
大庆油田致密油藏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难点:
(1)井壁稳定性差。致密油水平段位于青山口组,属于粘土矿物含量高、裂缝发育的泥岩地层,极易发生井塌和卡钻等事故。
(2)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致密油储层埋深在2000m左右,水平段长度大都在1000m左右,少数井水平段长度超过1500m,水垂比在1∶2左右。由于储层埋深变化大、厚薄不均,使油层钻遇率提高难度较大,会导致造斜段局部狗腿度过高,为提高钻遇率,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难度极大,后期起下钻和下套管摩阻也会偏大。
(3)井眼轨迹不光滑。因水平段长和造斜段狗腿度大,大部分钻具都贴在下井壁,会增加起下钻摩阻,当水平段长度大于1000m,起下钻摩阻会超过30t。
(4)井眼清洁难度大。井壁剥落或坍塌通常会在某一井段形成“大肚子”井眼,极易在该处或者井底形成大量岩屑床,使钻具与井壁的摩阻进一步增加。
(5)水平段钻压传递困难,难以延伸水平段长度。
2 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2.1 钻井剖面优化
2.1.1 井身结构优化
根据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综合考虑地层、降低摩阻和扭矩等因素,形成井身结构优化措施[1]:①复杂地区。充分考虑到致密油扶杨油层上部的葡萄花层位注水压力高、黑帝庙层存在着浅层气的特点,表层套管下入深度大于200m,技术套管下入到青山口组泥岩段,并在井口安装防喷装置,以确保施工安全;②无复杂区块。对于没有浅层气和注水井的区块,将三维井眼设计转为二维设计。表层套管下入深度不小于100m封固第四系泰康组,技术套管下入深度以封固嫩二段以上的松软地层为佳。
2.1.2 井眼轨迹优化
针对传统井眼轨道设计会影响对下部造斜段井眼轨迹、增加后期摩阻和不能正常入窗的缺点,实行“略大勿小、增加初期造斜率”的原则,主要技术措施有:①采用“直—增—稳—增—微增—水平”的6段式轨迹设计方式;②优化井眼曲率和靶前距设定,调整扭方位井段和幅度。二维井优化探油顶长度30~50m,曲率3°/30m,减少井眼轨迹上下调整;将整体三维轨迹变化为分段式二维轨迹,并将造斜点上移以降低造斜率[2]。
2.2 随钻仪器和提速工具
2.2.1 LWD随钻测井仪器
截止到2019年底,针对LWD仪器引进费用高、技术垄断的问题,大庆油田在引用国外LWD随钻测井仪器的基础上,已经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成熟的随钻测量技术,累计生产LWD随钻测井仪器50余串。为了有效降低钻井成本和有效控制井眼轨迹,致密油水平井的造斜段使用自主研发的LWD随钻测井仪器,很好地满足了现场施工需求,平均单井故障时间6.5h,同比降低了8%[3]。
2.2.2 旋转导向系统
为实现致密油水平井长水平段的顺利延伸,在水平段全程旋转导向系统,攻克了大功率泥浆发电、双向无线通讯、非接触供电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套旋转导向系统。具有复合钻进速度快、转速高、井眼轨迹精确控制的优点,能够有效降低摩阻、防止托压,提高油层钻遇率,最大程度延伸水平段长度,同比滑动钻进速度提高20%以上。
2.2.3 提速工具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研制出了能降钻井液液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水力振荡器,该工具通过产生高频、低幅轴向振动,可将钻具与井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转化为动摩擦力,降低钻井摩阻、提高钻速。通过该工具的有效应用,解决了在致密油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存在的大摩阻、高托压问题,降低摩阻超过2.3t,平均钻速提高10%以上[4]。
2.2.4 加重钻杆
通过优化加重钻杆长度、位置等参数可有效增加钻具钻压,有效延长水平段长度。在致密油钻进过程中,当井斜角达到25°以后,应该安装加重钻杆,螺旋屈曲段长度小,所以加重钻杆最下方位置选择在造斜段井斜25°以内[5]。
2.3 钻具组合
大庆致密油储层的上部地层采用牙轮钻头,三开造斜段和水平段均使用PDC钻头。根据不同地层情况和井段,使用不同钻具组合。在造斜段进行定向时,用5刀翼PDC钻头,按照“一趟钻”要求配备仪器和钻具组合,使用∅215.9mmPDC钻头+∅172mm单弯螺杆+∅172mm浮阀+∅172mmLWD+1根∅165mm无磁钻铤+2根∅165mm螺旋钻铤+6根∅127mm加重钻杆+45根∅127mm钻杆+24根∅127mm加重钻杆+∅127mm钻杆;在水平段全程选用旋转导向系统,实施水平段“一趟钻”。钻具组合∅215.9mm的PDC钻头+∅193mm的 旋 转 导 向 工 具+∅172mm浮 阀+3根∅127mm的加重钻杆+∅165mm振击器+3根∅127mm加重钻杆+165根∅127mm钻杆+24根∅127mm加重钻杆+∅127mm钻杆。
3 现场应用
形成的技术在大庆油田致密油区块进行了应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效果:①造斜能力增强,通过井身结构优化,造斜段全部采用∅215.9mm井眼施工,钻具刚性降低、造斜能力大幅度增强;②钻速提高明显,机械钻速和行程钻速比优化之前分别提高了25%和34%;③降低井下复杂效果明显,平均单井延误时间由11.25h降低至6.92h,没有发生托压、卡钻等复杂,套管一次下入到底。
4 结论
(1)大庆油田致密油储层由于油层埋藏深,厚薄不均,使定向钻井作业面临入窗难度大、斜井段狗腿度大、井眼轨迹不光滑等难题,在进入水平段后易发生钻具自锁、托压和定向难等复杂,严重影响了钻井速度和效率。
(2)通过优化钻井剖面,形成适用于不同井段的钻具组合,使用自助研发的近钻头地质导向工具,降低了因处理阻卡等井下复杂的非钻进时间,为大庆油田致密油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