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云格凸河景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浅析

2021-04-01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岩裂隙岩体

李 江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二地质大队,贵州安顺561000)

贵州地处碳酸盐岩地区,碳酸盐岩发育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高位隐蔽性、突发性强。是我国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近年来灾难性崩滑灾害频发,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以紫云格凸河景区为背景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行浅显分析旨在为地质灾害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地质环境条件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属高原溶蚀、侵蚀型低山—中山地貌。区内地形较复杂,总体地势东高西低,调查区域海拔高度在941.6~1372.6m之间,地形°相对高差一般在15~431m之间。自然坡度一般为30°~60°,局部在80°以上,地表植被较发育,地面基岩裸露较多,覆盖率达到40%以上。区内短小冲沟较多,谷底坡降较大。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未出露地层有泥盆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地层,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三叠系与二叠系地层最为发育,次为石炭系、泥盆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岩性主要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粘土岩、页岩、钙质页岩为主。

研究区所属构造单元为羌塘—扬子—华南板块—扬子陆块—江南复合造山带黔南坳陷区—都匀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

研究区周边未发现全新活动性断裂,区内无大型断裂发育,工作区位于北西向向斜两翼附近,左翼岩层产状35°~75°∠70°~80°,右翼岩层产状186°∠26°。

区内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两个农业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

2 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

研究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23处,其中3处危岩带分别发育较明显的危岩单体(WYT01、WYT02及WYT03),危岩带WYD02中的危岩体WYT01已经治理。

3 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地质灾害极其发育。分布特征在区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总体上为高陡山坡中部及顶部。

4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规律

4.1 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条件

研究区内崩塌的形成,其首要条件是有特定的地形地貌特征,区内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起到一定的影响,与坡度、坡高、地貌类型等密切相关。斜坡的坡度越大,临空条件越好,坡面和坡顶的拉应力区分布就越大,越易产生变形破坏。

该景区所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在山体斜坡及陡崖,为崩塌提供了势能空间和崩塌前缘临空面,也促进了软弱结构面的发展,使崩塌体失稳。

4.2 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条件

研究区内崩塌出现的时代地层主要为石炭系(马平组、黄龙组及摆左组),且景区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向斜构造,景区内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纵横交错的深切割地形地貌,导致形成陡崖,景区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碳酸岩,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影响下,形成较大的构造裂隙及溶蚀裂隙,随降水及昼夜温差的影响继续加大加深,在临空卸荷面的作用下,岩体产生卸荷出现崩塌。或在降水及风化作用下,下伏较软弱层出现软化变形,使上覆坚硬岩体失稳卸荷崩塌。

4.3 地质灾害发育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在一定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下,坡体结构也是决定崩塌发生的重要条件,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区内崩塌体主要受节理裂隙控制,节理及裂隙均以陡倾角的形式出现,当其走向平行于斜坡面时,崩塌发生的规模较大,或当呈“X”型或“楔”型剪切岩体时,崩塌的发育方式以危岩掉块或倾倒为主,部分崩塌的发育方式以独立危岩体的形式存在,其依附的岩体整体稳定,崩塌体呈独立的危岩体产生崩塌,其下部结构面一般平行于坡面。少数为岩石沿软弱结构面向临空面滑移失稳,向临空面倾倒形成崩塌。

4.4 地质灾害发育的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据统计,区内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两个农业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年均气温为15.3℃,无霜期长,实际霜日少,热量资源丰富。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5.9℃,最低年为14.4℃。工作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36.0mm,年最大降雨量1874.5mm,年最小降雨量873mm。

由于地表水系发育,水资源量丰富,河流冲刷边岸强烈,在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和不良岩土体的共同作用下,地质灾害普遍沿河岸陡崖呈线状分布。

气候条件多样,在崩塌易发地区昼夜温差大,降雨比较集中,气温的变化,加速了岩体的物理风化作用,造成节理、裂隙的加深加宽。降雨沿裂隙、节理的下渗,增大了对岩体的动水压力及静水压力及对结构面的软化,也造成了对下伏较软岩层的冲刷、掏空,且增加了岩体的重力,使岩体卸荷产生崩塌。

4.5 地质灾害发育的人类工程活动条件

研究区内崩塌危岩体等地质灾害的触发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的双重作用,二者的综合效应是诱发本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它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比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坡体结构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强烈。

5 结语

(1)通过本次调查,全景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3处危岩带及3处危岩单体,其中1处危岩带(WYD02)已经治理,23处危岩带中目前只有8处危岩带有威胁对象情况。

(2)区内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群发性,一般集中分布于雨季6~8月,灾害在年内明显分布不均,且多分布于雨季;在空间上在坡顶分布较多。

猜你喜欢

危岩裂隙岩体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某水利工程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单一层状岩体和软硬复合岩体单轴压缩破损特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