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高层门式建筑设计的技术要点
2021-04-01曹侃
曹侃
门作为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同时也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建筑师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将“门”在历史沉淀中演化而来的各种造型提炼出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门式建筑”。现代建筑中,门式建筑以其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通常成为特定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为取得大跨度门式建筑中使用功能与建筑设计理念的平衡,建筑设计方面的技术要点变得尤其重要。现有研究对平面布局、空间设计、结构选型等技术要点做了大量理论分析。然而,由于“门式”建筑设计要兼具“标志性”“象征性”与“实用性”等要求,在实践中的难点往往超前于理论研究。基于此,本文以醴陵华瓷汇产业园总部大厦为例,探讨大跨度高层门式建筑在设计中的技术要点,通过案例分析来丰富现有的门式建筑设计研究。
一、项目综述
华瓷汇产业园总部大厦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是醴陵“中国陶瓷谷”以及整个经济开发区的核心总部基地,也是“一区一谷”的重要门户。建设方“华联瓷业集团”是醴陵市陶瓷产业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彩色陶瓷色谱和最丰富的陶瓷造型模具。基于项目特殊的地理地位和鲜明的企业特色,总体建筑体现了“世界最全‘色谱’与世界最大‘模具’”两个象征意义,并以此作为核心构造元素,组成大跨度高挑空的高层门式建筑。建筑总长度162m,宽度40m,西侧部分87m,东侧部分39m,中部以拉开的模具造型形成高42m跨度36m的门式空间。
二、总平面设计
建筑在满足规划退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临街面做连续的消防登高场地,并在场地内部形成环形消防车道。而对于长度超过了160m的建筑需设置中间穿行的消防车道,门式空间将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有条件设计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隐形消防车道,也满足了规范上的需求。
三、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在三层和十层的位置联通,其余部分均通过“门”式造型空间将建筑分成东西两部分。联通部分的防火分区如何划分、疏散距离如何控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门”式空间跨度36m,中间无法实现垂直交通,如果将联通部分与东西两侧垂直交通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受限于疏散距离和防火分区面积的要求,西侧部门需要增设一个防火分区,并需增加两部楼梯和一部消防电梯,而增加出来的垂直交通,对于其他中部断开的楼层则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因此,设计中在联通层将防火分区界面设计在联通区中间部分,优化疏散楼梯的位置,用以满足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合理控制各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使联通层与中空层都保持三个防火分区,让消防疏散达到最优。
四、结构选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无法满足大跨度的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虽常用于大跨度框架结构,本项目的跨度也恰好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经济跨度范围内,但混凝土结构自身重量较大,15~20的跨高比对建筑层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设计中在大跨度挑空部分采用钢结构,而其他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使建筑整体形成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结合的横向混合结构体系。
与常见的高层大跨度门式建筑(如东方之门、拉德芳斯之门)整体采用钢结构不同,混合结构体系即满足了大跨度的空间要求,经济性也能得到保证。
五、空间设计
1.悬挑部分的空间设计
与常规的现代高层门式建筑中设计结构加强层不同,本项目共十层,钢结构体系仅用于中部大跨度区域,长度约为建筑总长度的1/5,同时考虑到建筑内部的空间使用需求,不形成高差,因此不适合在该区域设计整层的结构加强层。结合陶瓷模具造型与建筑之间的空腔,设计4根钢结构柱,形成虚拟端柱。
在中部悬挑梁的选择时,为了最大程度上缓解结构的高度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经过结构专业的精细计算和对比,从空间尺寸、造价和施工作业的角度充分比较筛选,最终采用了钢桁架-支撑+普通窄翼缘H型钢梁的结构形式,使建筑整体在不出现明显层高变化的情况下,满足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需求。
2.悬挑部分的镂空设计
单纯的门式造型不能完全表达出建筑设计想要体现的内涵。建筑分别在三层和十层联通层的中部设计了“一圆一方”两个透空空间,并在三层中空处设计了一个矩形树池,取自“上通天光、下采地气”之意。
六、技术措施
1.楼板变形缝
整体结构体系采用横向混合体系,出于对两种结构在伸缩、沉降、抗震方面要求不同的考虑,在两种结构体系交界处设置一条宽度为400mm的能够满足最大缝距要求的变形缝。而建筑西侧混凝土结构长度达到80m,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要求,“为减小由于温差(早期水化热或使用期季节温差)和体积变化(施工期或使用早期的混凝土收缩)等间接作用效应积累的影响,将混凝土结构分割为较小的单元,避免引起较大的约束应力和开裂,因此需要设置伸缩缝来削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而为了保持项目的整体性,设计中采用了混凝土膨胀加强带来取代伸缩缝。在西侧建筑中部混凝土收缩应力最大的部位设置2m宽的混凝土膨胀加强带;在加强带的两侧竖向绑扎密目钢筋网(一般网孔为5mm×5mm),将带内和带外区域分开,防止带外混凝土进入到加强带中;带中混凝土采用膨胀率为0.03~0.04%的微膨胀混凝土,使混凝土工程可以连续浇筑,同时省去了后浇带内部清理工作和防水设施,缩短了施工周期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2.屋顶变形缝
为了保证顶部联通层的使用高度,建筑设计中将中部钢结构部分提高,使钢结构梁底与混凝土梁底保持同一标高。钢结构主梁高度为1400mm,混凝土结构部分主梁高度为700mm。为了确保屋面变形缝的防水高度,减轻顶部荷载,钢结构屋面浇筑600mm高女儿墙,墙顶与混凝土顶板形成了1300mm的高差。建筑外立面设计了高度为1800mm的幕墙,女儿墙高度为1700mm,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部分与钢结构部分的女儿墙高度不一致。
同时,为了保持整个屋顶的连通性,还需要设置楼梯解决三段结构的屋面通行。那么两种结构屋顶的变形缝如何处理,楼梯的搭接位置如何确定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关于此的相关要点有:
(1)将临近钢结构一侧的混凝土结构女儿墙设计为1300mm的高度,使两个屋面的女儿墙高度保持一致,在混凝土结构顶板上设计钢楼梯,两段女儿墙在顶部设计满足楼梯宽度的缺口,缺口底部高度比钢结构屋面的建筑完成面高150mm,楼梯上部标高与缺口处的女儿墙齐平,错开变形缝的位置。
(2)两段女儿墙中间使用保温材料填充,女儿墙顶部变形缝按照标准图集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常规上屋面女儿墙防水做法是在满足泛水高度的位置设置盖板,并固定好防水卷材和防水附加层,本项目为了满足楼梯通行,不能采用高低墙变形缝做法,因此设计中将防水材料直接从混凝土底板敷设至女儿墙顶部,留出变形余量后,继续延伸至钢结构屋面,并在角部做防水附加层。钢结构屋顶通过固定栏杆来限定通行路径,用以解决钢结构屋面女儿墙高度不足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3.屋面排水
由于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结构屋面的标高不同,雨水管不能穿越变形缝,屋面整体雨水排放系统被分成三段,因此建筑整体设计为雨水内排水系统。钢结构屋面在南北两侧设置两条排水沟,每条排水沟内设置4根落水管。由于钢结构部分为大跨度中空空间,因此设计中雨水管在十层的吊顶内部并管,由屋面的8个雨落口合并为4根雨落管,并通过中空空间的造型柱内部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网。
七、结语
高层门式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设计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别从平面布局、空间设计、结构选型、技术措施等角度将高层门式建筑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建筑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