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1-04-01王丹阳王东明张欢
王丹阳,王东明,张欢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沈阳 110000)
1 引言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重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综合房屋的结构、周边生态环境、稳定性等需求,以及项目的技术指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探讨,解决混凝土结构构造方面的问题。另外,施工人员还应当及时总结风险管理问题,依据既定的现场作业要求进行统筹策划,进而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性。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应用优势
2.1 有利于凸显基础材料的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水泥、混凝土、骨料、外加剂被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中,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约为2 900 MPa),从而保证建筑核心构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逐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保证内部钢筋材料的稳定性和质量[1]。
2.2 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隔震、保温、防爆性能,能够使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达到建筑设计的标准,进而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为居住者提供安全保障。
2.3 适用性强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调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凝固时间、刚度等,使其满足建筑中不同结构的需要。例如,C15 混凝土常用于垫层结构;C20 和C25 混凝土常用于构造物的基础结构及挡墙结构等;C30~C35 混凝土多用于小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3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3.1 施工管理
开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需要管理人员制定施工项目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采用有效的施工管理模式。在主体框架结构施工中,技术人员应运用信息化技术探讨施工组织和施工进度,了解施工中设计交叉专业工程施工的要求,以便提升现场管理的合理性。另外,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总结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需求,制定“以人为本”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便在安全管理、现场监控、施工技术总结的过程中协调环境、现场实践方面的需求,提高管理的有效性[2]。
3.2 材料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尤其是要重视材料使用的合理性,消除混凝土、钢筋材料强度不达标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并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应力、稳定性不足的现象。另外,若混凝土材料的水灰比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材料的水化热超过额定指标,造成材料内部的稳定性不足,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影响施工质量。
3.3 技术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若模板安装、拆除、管理存在问题,尤其是工程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不合理,可能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过程中,若采用的养护技术不合适,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散失过快,材料收缩异常,引发混凝土收缩裂缝问题,当水分通过裂缝进入结构内部时,又会导致钢筋锈蚀。
4 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4.1 前期施工准备
施工前期设备阶段,施工人员应当总结各类材料的使用要点,具体包括以下4 点:(1)应确保水泥的强度等级、质量符合相关质检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检测材料的合格证书、生产要求及生产日期。(2)材料成本控制期间,应当选择高性能、低价格的原材料。同时,砂石、骨料等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硬度高、清洁、应用效果较好的砂石材料,并且碎石的直径应符合级配要求[3]。需要注意的是,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因此,应选择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材料。另外,需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振捣、养护过程的规范性,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4)混凝土结构配比控制过程中,应根据砂石材料的性能确定其用量,并检测其含泥量等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其影响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当结合混凝土的配比、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利用信息化技术监测混凝土的拌和、振捣情况,及时排除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5)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当检查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及机械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确认泵管是否堵塞,使用高质量的泵架材料,固定好泵管的弯头区域。待上述检测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填写现场材料、施工计划清单,及时标识出混凝土的标号指标及配合比数据,为材料后期的使用、搅拌、浇筑等过程提供技术依据。
4.2 混凝土运输技术
混凝土运输期间,施工人员应当注意混凝土的存放、运输要求,结合既定的管理、控制模式进行针对性管理,具体应注意以下要点:(1)混凝土运输期间应当使用专业的搅拌车进行作业,注意及时将拌料、原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并注意将运输时间控制在120 min 以内。同时,运输期间切记不可在材料表面加水,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当材料运输到指定场所后,施工人员应当立即进行取样测试,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抽检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筛查管理,可确保材料的功能性。(2)搅拌设备使用期间应当注意控制设备的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短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若出现搅拌不均匀问题,应当立即进行返工[4]。(3)实际开工前,应当检测搅拌筒内的湿润度,并将积水清除。
4.3 混凝土泵送技术
混凝土泵送期间,应当注意泵送的要求与实际情况,并注意以下要点:(1)浇筑前应当使用定量的砂浆处理泵管,保证泵管的湿润度;(2)搅拌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可在混凝土内加入外加剂,期间应当注意混凝土中碎石的含量,待搅拌均匀后可进行泵送作业;(3)应使砂浆均匀分布在工作面上,切记不可进行集中浇筑,应当注意泵送的中断时间不得超过60 min;若中断时间超过60 min,施工人员应当进行清管处理,或在泵机中加入一定含量的混凝土材料,方便泵机的持续运行。
4.4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柱体混凝土浇筑作业中,应选取循环控制模式进行在线作业,先对1 根柱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持续浇筑2 m 后可进行下1 根混凝土柱的浇筑作业。同时,浇筑期间应当注意2 根柱体的浇筑间隔时间在60 min 以上。另外,分层浇筑作业过程中,应采用由下至上的浇筑顺序,将各层的浇筑厚度控制在1 000 mm 以内,同时注意捣鼓的方法及要点。(2)梁板混凝土浇筑作业中,应采用阶梯式的推进方法进行分层浇筑作业,待对板底进行标高后,采用统一浇筑的形式进行现场作业,还应当注意梁体的高度。若梁体高度h>1 m 时,应采用单独浇筑的方式,浇筑至板底以下约3 cm 处,此时再对板底进行浇筑、搅拌作业,可消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同时,应当持续对混凝土板进行振捣,当钢筋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时,应使用重物进行碾压作业,可在特定技术的支持下促使混凝土达到终凝。
4.5 钢筋绑扎技术
钢筋绑扎施工是固定钢筋的重要步骤,故需要施工人员掌握钢筋的绑扎要点。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要点:(1)施工前,管理人员应采用动态化跟踪的方式分析钢筋材料的性能、型号及参数,尽量使用同一批号的材料进行现场作业。(2)提高钢筋加工质量,减少材料浪费,避免不达标材料的使用。在此过程中,应当先掌握钢筋的下料要求及绑扎要求,确定不同区域钢筋的密度及间距。若钢筋的间距较小,则绑扎难度会较大,故需要监理人员对钢筋的绑扎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因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4.6 模板组合应用
模板搭建及组合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探讨模板的搭建、使用及规格参数,分析混凝土的浇筑要点,可提升模板使用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模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施工人员应当分析房屋建筑工程中内外业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标书内容,利用信息化技术检测模板的强度及刚度,采用标准测试和计算方式分析模板的受力情况及载荷参数。(2)应当确保模板内外侧的光滑性,及时清理模板表面的油污,提高拆模质量。拆模作业中,应当在规定位置涂抹脱模剂,有利于保证拆模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3)模板搭建期间,应当分析模板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尤其是要检测模板的支撑及搭建效果,避免模板出现位移、形变等情况,影响浇筑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满足工程的设计和防火需求,在必要的区域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可在此过程中协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指标。
4.7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故需要施工人员明确混凝土的养护要点,主要包括:(1)模板拆除后,应当即时开始养护作业,原因是浇筑完毕后应当确保模板的湿润时间持续约7 d,以提高材料的功能性;若材料具有防水作用,应当进行14 d 及以上的养护作业[5]。(2)应当指定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养护,采用全过程管理的形式进行跟踪审查,提高养护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现场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方法,结合前期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混凝土养护等内容进行在线监管,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