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及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疗效观察

2021-04-01黄念仪朱锦隆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效贴脉冲电流面瘫

黄念仪,朱锦隆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多因脉络空虚,受风热、风寒、瘀血阻滞导致气血失和,引起筋脉肌肉弛缓不收,也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造成营养不足、代谢障碍等而发病[1]。因周围性面瘫患者面容会发生改变,与其他疾病比较存在特殊性,患者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面部感觉神经异常或挛缩肌联带运动等相关并发症[2]。西医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可采用推拿、艾灸、针刺等方法以提高面部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善患者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6岁~69岁,平均(48.7±6.5)岁;左侧面瘫患者26例,右侧面瘫患者34例;平均病程(6.1±2.1)个月。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7岁~70岁,平均(49.2±5.9)岁;左侧面瘫患者29例,右侧面瘫患者31例;平均病程(5.8±1.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评定疗效标准》[3]评定。口眼歪斜,恶风发热,耳后疼痛,胸脘满闷,闭眼无力,病程较长,舌质胖,少苔,脉细涩。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病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4]评定。患者在静止时存在双侧额纹不对称等情况,双侧眉毛高度、眼裂大小不相等,存在单侧鼻唇沟不同程度变浅、口角下垂情况;患者皱眉、闭眼等动作正常,但鼓腮、耸鼻等动作会出现面部不对称,作咧嘴、示齿等动作会出现口角歪斜,患者亦有夹食、流涎等症状。

1.3 纳入标准

经临床检查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因患有亨特综合征、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炎、中耳炎、后颅窝肿瘤等疾病导致周围性神经炎性面瘫者;已经接受可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治疗者;存在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存在低频电刺激禁忌证患者;对肌内效贴过敏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维生素B1、地巴唑片、泼尼松片等常规药物治疗。

2.1 对照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方法治疗。①针刺:选取主穴牵正、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合谷、翳风,用针横刺或直刺进皮肤约1.0寸,以患者出现酸胀感为宜,留针时间30 min,同时利用艾条悬灸翳风、下关、颊车等穴位,30 min/次,1次/d,每周治疗5 d,20次为1疗程。②肌内效贴:利用2条Y形贴布和1条I型贴布,通过贴扎法把1条Y型贴布从患者耳屏前和颧骨下沿着颧小肌、颧大肌、笑肌方向施加拉力,将口唇周围及鼻旁周围皮肤进行贴扎,并利用另1条Y形贴布将患者咬肌用贴扎法进行贴扎,把I型贴布从前额中部往患侧额部进行贴扎,贴扎时间为24 h,1次/d,30次为1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方法治疗。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选择合适的电极片放置在患者患侧的面部神经上,分为上、中、下、总4个部分,并连接输出线,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波宽,通道调整为1∶5,同时对电流强度进行调节,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电流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收缩且患者无不适感为宜,20 min/次,1次/d,30次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面部神经功能:依据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包括吹口哨、微笑、皱眉、鼓腮、闭眼、动鼻翼6项,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记0分(患侧无法自主运动)、1分(患侧稍有自主运动)、2分(患侧运动比健侧减弱)和3分(患侧运动与健侧相仿);同时包括患者安静时印象分,分别记0分(差)、1分(良)、2分(优),总分为20分,总分越高,提示面部神经功能越佳[5]。②临床疗效: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显效:面神经支配区功能恢复正常,面部外观对称,H-B分级Ⅰ级;有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得到改善,面部肌肉轻微瘫痪,在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略有不对称,H-B分级Ⅱ-Ⅲ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面部肌肉完全瘫痪,明显双侧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6]。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分)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6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与风热、风寒入侵面部神经有关,因脉络空虚导致气血瘀滞、筋脉失养,继而引起面部肌肉神经收缩功能受损,直接导致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临床治疗以行气化瘀、祛风除寒、滋补气血为主[7]。

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渗出,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面部肌肉收缩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应用较普遍[8]。筋膜系统是信息传递、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而皮肤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可通过筋膜传导到深层组织。肌内效贴是一种透气性较强的无药物成分的弹力胶带,它通过合理的贴扎方法,改变皮肤表面的延伸力与拉力,使皮下产生褶皱,增加皮下组织与皮肤之间的间隙,改善筋膜系统的状态和功能,缓解肌肉紧绷与痉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感觉神经输入,刺激神经功能加快恢复[9]。而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疗法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面部运动神经,增强面部肌力的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控肌肉萎缩、痉挛、硬化及纤维化,同时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10]。

本研究中,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面部动作和表情恢复良好,Pormann评分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更有优势。提示观察组采用针刺、肌内效贴和低频脉冲电流联合治疗,三种疗法协同,刺激面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更有利于面部受损神经的修复。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针刺及肌内效贴联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效贴脉冲电流面瘫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脉冲电流对GH4169合金高温压缩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多层板被动电磁装甲结构电路分析
脉冲电流密度对纳米晶镍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低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足三里穴对高强度军训士兵抗疲劳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