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思路
2021-04-01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重点养殖基地县,又是全国典型一化性柞蚕主产区。鲁山县柞蚕生产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采用柞蚕茧丝加工制作的“鲁山绸”因材料地道、轻盈柔软、光鲜亮丽,富有珠宝光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为鲁山县传统“名、特、优”柞蚕产业,在过去曾经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出口创汇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养蚕劳力成本增加,整体养蚕量逐年萎缩,柞蚕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保护古老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笔者深入鲁山县重点养蚕村、组、农户开展柞蚕业生产调研活动,认真分析当前鲁山县柞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鲁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蚕业实际,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建设柞蚕之乡”的发展战略,将柞蚕生产和茧丝绸精深加工列入乡村振兴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鲁山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鲁山县丝绸家纺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动蚕业发展落实蚕业生产补贴和奖励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奖励补贴扶持政策,加强柞蚕科技示范园和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养蚕专业户、示范村、蚕业合作社和深加工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柞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柞园面积6.67万hm2,其中开发利用面积仅有2.60万hm2,重点分布在下汤镇、赵村乡、四棵树乡、熊背乡、团城乡、瓦屋乡等14 个山区乡镇的168个行政村,养蚕农户涉及1.25万户近4万人。全县共放养柞蚕卵3125 kg,总产鲜茧1700 t,产值6000 多万元,实现人均蚕业收入1700 多元。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柞蚕制种场6 家,建成县级蚕业技术推广站1 个,培育大型茧丝绸加工企业3 家,组建蚕业合作社12 个,从事茧、丝、绵、绸销售队伍约有10万人。柞蚕养殖作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对增加山区农民养蚕收入、助力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促进柞蚕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全县柞蚕业初步形成了集生产管理、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深加工生产、市场营销较为完备的“公司+蚕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传统柞蚕养量逐年下降,发展势头不容乐观。再加上缺失有效的扶持政策,新技术成果转化力度较弱,深加工能力不强,致使蚕业发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缺乏政策性扶持
柞蚕生产属于农业生产范畴。近年,国家采取种粮直补,大宗农产品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柞蚕产业作为传统特色农业,在蚕农养蚕以及良种等方面没有相关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
(二)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率低
鲁山县蚕业生产推广应用品种和养蚕方法仍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养殖技术。而省力化养蚕技术、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抗病新品种和一代杂交种在实际生产中引进示范推广应用率低,致使蚕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不够显著。
(三)深加工企业带动能力较弱,柞蚕产业化程度水平不高
鲁山县现有的大型茧丝绸企业只有河南靖焜实业有限公司、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和河南省伟富实业有限公司3 家,其余均为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是以丝绵加工的初级产品——蚕丝被为主,而真正的缫丝织绸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另外,产品主要以传统鲁山绸生产为主打产品,而且丝绸印染及后期处理技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真正的拳头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柞蚕产业化程度较低。
三、发展思路及产业定位
鲁山县位于河南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毗邻秀丽风景名胜区——国家5A 级尧山地质森林公园。境内柞坡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呈典型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 ℃,年均降水量1000 mm,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柞蚕养殖。鲁山县先后被国家、河南省确定为典型一化性柞蚕主产区和优质柞蚕茧生产基地。史料记载,鲁山县柞蚕生产已有2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蚕丝文化底蕴丰厚,植柞养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柞蚕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风险小、产业链条长的出口创汇产业,它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功效。尤其对以农业为主的鲁山县来说,发展传统柞蚕生产可以带动贫困山区群众依靠养蚕增加收入,实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不仅符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而且更符合构建“低碳、绿色、环保、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今后鲁山县柞蚕产业的发展思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以转变蚕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蚕农增收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引领,进一步优化蚕业产业结构,促进柞蚕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知名品牌,打造柞蚕之乡,不断提升鲁山县蚕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全县柞蚕“三产”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鲁山县柞蚕产业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优质生态高效蚕业发展为突破口,按照市场化运作思维,狠抓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省力化养蚕技术,加大茧、丝、绵、绸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蚕的副产品精深加工增值。到“十四五”末,全县力争培育茧丝绸龙头企业5家,建成省级柞蚕观光休闲示范园区3 个,新型蚕业经济合作社15 个,培育新型职业蚕农1万人,柞园面积达到3万hm2,年放养柞蚕种5000 kg,鲜柞茧产量达到3000 t,创蚕茧产值1 亿元,实现茧、丝、绵、绸综合产值5 亿元。
四、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出台惠蚕扶持政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柞蚕产业纳入农业生产补贴范畴,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蚕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议每年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柞蚕产业进行养蚕补贴和种子补贴。另外,还要扶持蚕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茧丝绸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科技引导,坚定养蚕农户发展蚕丝事业的信心,进一步调动山区群众的养蚕积极性,并通过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茧丝绸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的营销模式,推动全县柞蚕产业朝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加大柞蚕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力度
蚕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为加快蚕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结合当前鲁山县生产实际,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发应用柞蚕小蚕保苗、大蚕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培育、示范、推广抗病丰产柞蚕三三及一〇一新品种,大力普及应用一代杂交种,不断提高良种普及率,最大程度地发挥鲁山县柞蚕产业的优势和综合效益。二是引进示范推广柞蚕伐坡、树形修剪、柞园消毒机具、省力化养蚕保苗设施和“一化二放”秋柞蚕养殖技术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单位面积放养量,增加蚕农的养蚕收入。三是加大对柞蚕业制种设施设备的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制种升温、控温、补湿先进设备,进一步改善现有制种生产条件,扩大现有制种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以满足全县蚕农对优质良种的需求。
(三)建设现代化柞蚕科技生态示范园区
打造一化性柞蚕科技生态示范园是引领鲁山县蚕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在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上,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适度、整体推进”的原则,既要对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整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包括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又要兼顾科技生态示范园示范引领和生态高效作用的发挥。重点从科技推广、柞蚕养殖、良种繁育、树型养成、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功夫,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柞蚕“一优双高”科技示范园,力争把一化性柞蚕科技生态示范园打造成全省柞蚕集生产、科研、教学与一体的高科技试验区,展示现代化生态蚕业优质高产高效。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路,辐射带动周边乃至全省柞蚕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大力培育茧丝绸深加工企业,加快柞蚕产业化进程
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离不开茧丝绸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因此,要大力培育县内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通过3~5 家茧丝绸深加工企业的带动,就地实现原料茧的深加工,解决养蚕农户的后顾之忧,并以“公司+蚕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领域,切实做好柞蚕“三产”的有效衔接与高度融合,努力把鲁山县柞蚕产业做大做强,推进全县柞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