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断指手外伤病患不同阶段心理状态及护理策略
2021-04-01张寅霞
张寅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手足创伤骨科 安徽 合肥230000)
断指手外伤是指从事工作、生活等多种活动时手部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临床较常见且多发。断指再植则是针对完全脱离或者未完全脱离肢体血管重新吻合、循环、对骨骼、神经、肌腱以及皮肤进行彻底清创与修复的一种手术技术[1]。有研究显示,断指手外伤患者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基于此我院在对断指手外伤患者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效果理想,特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0 岁,年龄均值(32.6±1.4)岁,断指原因:10例工伤,13例交通事故,7例自残;断离情况:18例完全断离、12例不完全断离;6例学生、13例工人、7例农民及4例职员。30例患者全部接受断指再植手术干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应知情同意文件
1.2 方法
1.2.1 评估方法 使用焦虑评价量表(SAS)、抑郁评价量表(SDS)在护理前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SAS、SDS 量表均将51 分作为分界值,大于等于51分为存在焦虑、抑郁情况,50 分及以内为心理状态正常;借助科室自拟心理调查问卷在护理前后对患者恐惧、紧张及悲观情绪构成比进行调查[2]。
1.2.2 护理方法
1.2.2.1 心理护理。作为急诊手术的断指再植技术,手术前护患间接触交流时间过少,医护人员需使用通俗易懂语言,态度亲切的接待,并做好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最大限度争取信任,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
1.2.2.2 健康宣教。接受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断指成活率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在护理查房、空余时间时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后自我护理方法与相关注意问题,并指导患者学会病情自我监测,同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1.2.2.3 环境干预。最好给予患者单独病房休养,保证病房中空气清新且流通,室内温度控制在25℃,湿度70%左右,每天早晨与晚间均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1.2.2.4 基础干预。手术后24h 内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严密监测,对断指末端的血液运动情况、手术切口情况定期进行观察,避免植指出现坏死与出血问题;切口愈合情况不理想的患者,则给予其使用烤灯照射手术视野[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自制问卷调查问卷中紧张、恐惧、本官等情绪的患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情绪波动对比30例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紧张等情绪波动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情绪波动对比(n,%)
3 讨论
随着国内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交通事故、工业伤等发生率也在逐步增加。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断指手外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随着国内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断肢、断指再植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而且再植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有效保证了患者生活质量。断指再植术作为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临床工作经验、仪器操作的精密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患者必须密切配合。相关研究显示,断指手外伤对患者心理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而紧张、恐惧及悲观等是患者普遍存在的负性心理情绪,会对手术植指的血管收缩情况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病情的康复有着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对植指成活率产生直接影响[4]。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30例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紧张等情绪波动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分析认为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靶向性护理干预,可以加快吸收炎性物质的速度,常规护理只是注重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干预,对其心理状况的干预服务较少,而针对断指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心理干预是重中之重缓解,针对患者表情、态度、行为及语言等多个方面实施靶向性心理干预,保证心理干预的系统全面化,从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为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断指手外伤病患者受疾病影响,自身情绪波动较大,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