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美术素养的教学举措

2021-04-01李丹

流行色 2021年1期
关键词:色彩美术素养

李丹

江西省宁都县第三中学 江西 赣州 342800

美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视觉的艺术,良好美术的素养要求学生们除了能够给看到美之外,还应该通过美的表象来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进而理解及吸收作者表现的方式并且还可以为己所用,这就是美术素养最核心的部分[1]。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素养缺失原因

美术课程就是一门人文教育的学科,它被认为能够培养学生们创造力最有成效学科之一,还是学校展开审美教育实践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有效的途径[2]。它在文化传承以及人格培养的方面具有着举足轻重地位。而此功能在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地挖掘。

(一)重技法、轻本质

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侧重于传授技法,如何构图,如何布局,如何加强明暗关系,如何强调色彩,这些方法传授也许日复一日讲解的足够细致,而对于美术的观察力、创造力,甚至美术背后的人文底蕴却一无所知。美术是一门直达心灵的艺术。举个例子,美术教材上有《最后的晚餐》,初中生如何欣赏这幅画呢?首先,需要对整个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必要时要去查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开启了其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人文世界的探索。美术更像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美学美育离不开人文素养。

(二)重西式、轻传统

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国灿烂丰富的文化艺术。曾经的皮影戏、泥塑、剪纸、年画、面具等传统美术形式,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十几岁的中学生有多少人能接触到这些传统艺术呢?艺术是需要传承需要弘扬的。近现代各行各业都在学习西方,但是也不能丢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中西兼容,不但要有宽度,更要有深度。这个深度是指历史的纵深感,文化艺术在时间上的延续性[3]。

二、改善目前中学生美术素养缺失的策略

(一)学会鉴赏,评价

在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几章,总有艺术鉴赏的内容,或者是中外名画,或者是名雕塑,或者是知名建筑……学生怎么看,怎么想,怎么了解和领悟,是其美术素养的体现和提升。比如说有一个章节的美术内容是《名楼名阁》《古桥古塔》。教材上着重介绍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文字也就是三言两语,极其精简。教材中更多的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和思考[4]。首先,学生对这三座古楼并不陌生,不论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当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只知道它们建造的年代和文人墨客的故事,对于古建筑的结构、色彩、作用知之甚少。如下图1 所示汉代的建筑。

图1

汉代,五色就是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着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着朱雀,意指南方,白色象征着白虎,意指西方,黑色则象征着玄武,意指北方,然而黄色就象征着龙,意指中央。天花往往就是青绿色调的,栋梁则是黄、红以及蓝色调的,墙则是红色的或者大红色。所以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一一去寻找答案。再融入大家的讨论,抒发自己的感想,这就是鉴赏的过程。这个过程无形之中提高了中学生自身的美术人文素养。

(二)举办艺术活动,增强学生兴趣,拓展眼界

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有些学生几乎把精力全部投入在考试科目上,对于其他与考试无关的任何事充耳不闻。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此,举办艺术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艺术的方式。比如说艺术节书画展、摄影展、手抄报展、手工作品展等等,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很好地学会整体着色。整体着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是在观察物体时,既要看到整体的色彩色调,还要注意主打颜色和辅助颜色,背景颜色等颜色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带学生多观察、多写生、多读图、多模仿。多观察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整体和局部的色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色彩。多写生指在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将观察到的事物加以处理后描摹下来,并注意整体和局部色彩色调的把握。多读图是多看名家画作,看名家是如何用画笔表现色彩的,从中学习表现色彩的方法技巧。多模仿是指在看名家画作后,进行摹仿画,在模仿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着色技巧。由此一来,能够调动大家动手的热情;还可以活跃大家的校园生活;最后是通过活动大家能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基础的美术素养。

(三)创设情境,探究传统艺术

华夏五千年孕育的文明,艺术形式不仅多样,而且流光溢彩。石窟壁画、雕刻、刺绣、扎染、陶艺、书法、建筑……数不胜数。美术教师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是没有直观印象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自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才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书上的某张照片,某个文字而已。记得上大学时,都有外出写生的经历。我记得当时美术史老师介绍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时,看着厚厚的课本上的黑白照片,内心毫无波澜。后来学校组织写生活动。我们不远万里来到敦煌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彩塑,层层叠叠的洞窟,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心灵上的震撼。那种感觉真的远远超过书本上的感染力,直观且具象。在中学美术教育阶段,虽然没条件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是我们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探究[5]。八年级教材有一课《会动的画》,内容是由生活中的影子延伸到古时的皮影戏,现代的动画片。一般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按照顺序讲课。但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想些小点子,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实验,做一个走马灯,走马灯上有各种连续性动作,我们把它罩在一个灯泡外面,转动,并且不断加快它的旋转速度,这就像一个简单的动画片了。学生通过制作和观看这个实验,更加明白动画的原理。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不仅课堂上非常主动参与,下了课还自己找材料做其他图案的走马灯呢。这不就是在传统艺术教学中的创设情境吗?讲剪纸艺术可以展示剪纸,讲泥塑可以制作泥塑,讲编织工艺可以动手编织。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坚持的话,传统艺术将不再是书本上的泛泛而谈,而是真真切切实际接触的东西。艺术就应该贴近生活。我们的学生哪天能捏个活灵活现的泥人,剪个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制作个色彩斑斓的面具……这就达到了提高美术素养的目的了,而且过程也显得生动有趣。

(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

1.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是不同的光谱反射于人眼形成的不同结果,人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色彩,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事物会以不同的色彩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有颜色可归结为三原色:红、黄、绿,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相互按不同比例搭配,即可生成其他颜色。色彩的分类是调色的基础,理解这一点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认清色彩的社会属性

色彩是可以被感知的,人在感知色彩时的心理活动就是色彩的社会属性。比如红色、黄色给人温暖的感觉;黑色、蓝色给人冰冷的感觉,所以红色、黄色等往往构成暖色调;黑色、蓝色等构成冷色调。根据色彩的社会属性,作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选择不同的色调,如心情愉快的就用暖色调表示;热情似火的就用红色类色彩表示;伤心难过的就用冷色调表示等等。总之,在绘画中根据实际情况来搭配色彩风格。

结论:

纵观我国美术发展历程,由人类简单岩洞的壁画,到现代各美术门类和流派的并存,中间经历无数次审美变迁,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整个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就是人们美术的素养,就是人类的表现美能力。所以,初中美术的教育需要侧重培养学生们美术素养。从美术教师角度上来说,只有提升学生们美术的素养,才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美术艺术的精髓。

猜你喜欢

色彩美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