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研究

2021-04-01杜梅

流行色 2021年1期
关键词:系带带子上衣

杜梅

徐州市禧汉裾服饰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00

一、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分析

(一)主要领型和变化形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交领右衽”领型,其是汉服的灵魂所在。如图一,此种形式主要是指衣襟、衣领是直接连接的,“交领右衽”中的交领主要是指在胸前,衣襟呈现相交叉的形式,右侧和左侧衣襟分别在下面和上面,也就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能够自然形成领口的交叉,故称为右衽。“交领右衽”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服形制的典型特征,其中部分因素为五行文化。在日后的发展中,领子呈现了多元化特征,如直领、圆领等,圆领也是右衽,即使历史不断变革,但是“交领右衽”传统是没有变的。

虽然“左祍”服饰也有出现的,但是其主要是在其他族群中。部分民族在服装领域,曾经借鉴了汉服,尤其是学习了“交领右衽”领型,如和服。大致上看,其与汉服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通过仔细的区分,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如在交领所呈现的形状来看,汉服与和服是存在差异性的,前者所呈现的形状是“y”形,而后者并不是[1]。从前面衣襟的相交点来看,二者也是不同的,前者在胸部,后者比较靠右下侧。可见,汉服的领型是独具特色的,有着显著的特点。

在汉服的领型方面,“直领”和“盘领”是比较常见的,其实际上是“交领”的补充。之所以称为“盘领”,主要是因为其领型是盘子状的,在汉唐官服中采用。直领服装主要是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其领子呈现了垂直状态,如没有系带而是直接敞开。

(二)上衣下裳的结构方式

1.“上衣下裳”相连

图一 汉服

“上衣下裳”相连是汉服的主要结构之一,其叫做“深衣”制,可将其规划为长衣类。如,长衫、直裾深衣、褙子等等。“深衣”属于休闲类服饰,一般会出现在非正式场合中。

在“上衣下裳”相连结构中,上衣与下裳分开裁剪是最主要的形式,并在腰部将二者进行连接,将上衣和下裳连接在一起,展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2.“上衣下裳”分开

在汉服的结构中,“上衣下裳”分开也是主要形式之一,其与“上衣下裳”相连接有所不同,其比较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着。例如,冕服就采用了“上衣下裳”分开的形式。在君主百官参加重大礼仪时,会穿此种结构的服装。

3.“襦裙”制

“襦裙”制主要是用于常服。相对其他结构的汉服而言,“襦裙”制并没有相关的礼仪规定。该结构服装的上身是短衣,也就是所谓的“襦”,如半臂、上襦、短衫等。“襦裙”制中的“裙”是下身穿的,如围裳、裙等。在古代中,“襦裙”制深受历代女子的欢迎和青睐。另外,“襦裙”制也出现在了普通百姓身上,很多男子下身以长裤为主,上身以过膝短衣为主。

(三)袖型的典型特点及其变化形式

汉服的袖型在服装领域独树一帜,汉服的袖子又被称为“袂”,其最显著的特征为袖长且宽。虽然此特点比较流行,但是也有部分汉服并不完全属于这一特点。

宽袖子在其他民族服装中并不常见,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袖型。大多数的汉服都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袖子的设计,彰显着飘逸灵动的风采。同时,宽袖的礼服,更加显得雍容大度,能够提升整个人的气质,可给人一种雅典庄重之感。在普通百姓服装中,宽袖也是比较流行的,将广袖作为最主要的袖型。一方面,此种袖型具有增加美感功能,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还具有实用功能,既可散热,又能够遮阳,穿起来比较舒适[2]。

一般来说,汉服的袖长应该达到垂下手时不将手露出来。之所以有这一要求,其与深衣是分不开的。在深衣裁制方面,就对袖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保证其长度达到相关的标准,能够“回肘”。在该规定的影响下,使得长袖广为流传,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都要求其长度超过手臂,使得长袖成为汉服的主要特点之一。

汉服在不同历史朝代,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审美需求存在差异,所以在袖型设计上也表现了不同特点,其袖型是不一样,短袖也是主要的一种。例如,在宋明时期,小袖是较为流行的,深受人们的喜爱。

与现代服装相比,汉服是没有口袋的。所以,其袖子还承担着装零钱、手帕等小物件的任务,其通常可被袖子兜住,很少会出现掉落的问题。另外,汉服的衣襟处也能放置一些呈扁平形状的物件。由此可见,汉服的实用性功能是比较强的。

(四)穿着方式中独特的隐扣系带

隐扣系带是汉服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无扣,另一种为有扣。在汉服制作中,对扣子的使用情况不是很多,在后来的服装发展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扣子的应用频率,但是也会将扣子隐藏起来,从外观上来看,是看不到扣子的[3]。在实际穿着时,会用带子来打结系住,所在采用的带子都是比较细的。将衣襟固定的方式主要是以一左一右的系带形式为主。与此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该带子与左右侧腋下带子功能不同,一左一右带子主要是用于打结系住,发挥的是实用性功能,充分体现了汉服的自然之美。而腰间的大带所发挥的是装饰性功能,其力度提升整个服装的美感形成一种飘然若仙的美感。另外,腰间的长带子或者大带子也具有象征性功能,其属于权衡的象征。

(五)汉服色彩特点

汉服的色彩最开始以单色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有了多种色彩,如绛红、紫红、朱砂红、金黄、蓝、绿、白、黑等。进入封建社会,受五行文化的影响,汉服色彩不仅具有实用及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色彩作为了一种区分贵贱、等级的标志。将赤、黄、青、黑、白视为正色和高贵色,把青白之间的碧、赤黑之间的紫及熏、緅、缁、黄、黑之间的骝黄等称之为间色和低贱色。例如唐代始终以汉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服饰以外,其他士庶是不可以穿黄色衣物的。中国历代的汉服色彩,黄色始终象征着最高权力,是帝王家族的专用色彩,而红与紫色则是贵族们的服饰用色。

二、汉服的继承和发展

汉服又被称为汉衣冠,由首服、体衣、足衣、配饰等几部分构成。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的体现,其起源远在汉代之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周朝时期,汉服开始定型,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健全,以四书五经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冠服体系,为汉服的继承奠定了良好基础[4]。

汉服是我国礼仪之邦的体现,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各个汉族王朝的统治者都给予汉服足够的重视,不仅对当朝衣冠礼仪进行了总结,而且还优化了汉服体系,使其日益科学化、合理化,映射着儒家的仁义思想,既属于别贵贱的符号,有行使着遮羞保暖的功能,使得汉服体系有效实施,一直延续到明朝。

汉服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在完善过程中,汉服体系虽然逐渐扩大,服制成熟,但是其所遵循的形制没有大的变化,造就了汉服特有的文化特点,仍然以衣裳连制、上下分体制为主,历代王朝都遵循了这一原则。汉服在中华大地上飘逸了四千年,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是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华文化的价值凸显,汉民族自尊心也开始逐渐觉醒,使得汉服复兴成为主要话题之一。为了有效发扬和继承华夏五千年文明,应该加强对汉服特点与流行性的研究,彰显汉服宽大、包容的风韵,积极继承,拂去往昔沧桑的汉服,再现襟带飞扬,领略霓裳翠袖的绚丽,继续落实和实施相关的道德准则,进而彰显华夏民族的民族特色,重塑礼仪之邦。

猜你喜欢

系带带子上衣
止步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作品(十六)
男性“见红”,不能一抹了之
玩转系带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
玩转系带
紧身上衣阔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