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及阅读推广路径创新
——基于浙江省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
2021-04-01曾翠,王娟
曾 翠,王 娟
(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8)
1 引 言
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关乎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全民阅读”(Reading for All)活动,旨在推广阅读,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等视觉材料来获取信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倡导全民阅读”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当今,越来越多的阅读行为发生在新媒体软件中,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针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做好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
本研究试图结合新媒体环境变化,就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推广活动等展开实证研究,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特点、动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应顺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行为特点,找寻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创新发展路径,从而有效发挥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职能。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下沙区”)5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下沙区可以满足本研究的取样要求。杭州下沙区设有大学城,高校林立,课题组在前期针对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偏爱使用手机在微博、微信等平台阅读。其次,浙江省具有独特的“互联网+”优势。浙江是现代互联网的发祥地,是全国互联网产业中心,整个行业对新媒体使用市场持开放积极的态度。再次,浙江省图书馆界利用新媒体服务水平较高。在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和优化阅读服务的模式上一直处在行业前沿,这也可以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式来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行为态势,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创新具有可行性。
2.2 问卷设计与样本概况
课题组根据本次调研目标,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成果,设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与阅读认知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包括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载体、阅读平台以及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方式的认知状态、阅读推广活动的认同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分析大学生阅读行为和学习现状。本次调研采用严格的多轮分层抽样法进行采样,以求调研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动向和趋势。课题组预计一共获取 1 400 个大学生样本,在确定各大学应采集的样本数后,再充分考虑到各高校大学生的男女性别比、各年级、各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分布比例,科学地确定采样方案。问卷的正式发放和回收自2019年10月启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课题组于2020年1月完成问卷发放和回收任务,总共发放 1 400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1 383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8.79%,数据处理和整理工作于2020年5月底完成。在院校、性别、年龄、年级、学科等层面上都比较均衡,达到了预期的最优化抽样标准(见表1)。
表1 新媒体环境下杭州市下沙五所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
续表1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
3.1.1 阅读方式偏好。由图1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有多维度呈现。纸质阅读为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但仍有大部分学生选择纸质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并重的阅读方式。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大学生认为新媒体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各有优势,新媒体阅读能提供视频、图文图像、动画等多种资源的内容呈现,并能及时将学习资源推送给学习者,但容易受网页干扰,诸如广告等信息频繁跳出。因此,大学生更喜欢在纸上阅读长而复杂的文本,但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缺点是纸质书很厚重,不方便携带。新媒体阅读的优势在于体积小、储存量大,通过新媒体,读者可以快速查找最新资讯,新媒体设备还能大量储存书籍,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得所需的内容,视图和文字大小也可随意调整,但是,阅读时间过长会导致视觉疲劳。而纸质阅读使用户更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连贯性,纸质书触摸感更强,也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专注度。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阅读推广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融入新媒体阅读时代,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
图1 被调查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单选)
3.1.2 阅读目的偏好。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进行阅读的目的选项中,选择科学研究、撰写论文的为604人,占有效样本数的43.67%;选择查找电子文献资料为582人,占有效样本数的42.08%;选择考级考试为529人,占有效样本数的38.25%;选择提高个人修养的仅为222人,占有效样本数的16.05%;选择社交需要的为197人,占有效样本数的14.24%。这说明大学生参加阅读活动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阅读与写作应试能力,而增强个人综合能力和社交需要为其次。新媒体环境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读者的阅读目的更趋多元化。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阅读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与兴趣,他们的阅读以浅阅读、泛阅读为主,追求功利性,缺乏深层次的学习。同时,在阅读过程中缺少远期目标规划,大部分学生阅读价值取向不明,他们也渴望在阅读书目、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专业教师的推荐与帮助。因此,高校图书馆可在阅读推广服务中强化对读者阅读价值观的指引。
图2 被调查大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多选(最少一项,最多两项)]
3.1.3 阅读类型偏好。由图3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类型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为小说/经典著作/哲学历史类,为906人,占有效样本数的65.51%;第二是选择实用书籍/工具书/教科书/计算机类,为560人,占有效样本数的40.49%;第三是选择软文推送/短信息/电子邮件的为466人,占有效样本数的33.69%。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经典类书籍要求比较高,然后是实用工具教科书类的书籍,软文推送/短信息/电子邮件类略少于实用工具教科书类的需求。目前,大学生借阅的主要是用于课程学习的专业类书籍和用于休闲娱乐的文学类书籍,阅读深层次书籍的热情不高。这与2014年《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中的调查结果相符:在不同图书品类搜索中,考试类图书的占比以10—19岁和20—29岁的年轻人为主,占比分别为33.33%和66.67%。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类型偏好,注重分配比例,充实图书馆的各类馆藏资源,而开展的推广活动也可根据学生阅读偏好进行策划和设计,引导学生从功利性浅阅读走向专业性深阅读。
图3 被调查大学生喜欢的阅读类型[多选(最少一项,最多两项)]
3.1.4 新媒体阅读载体选择偏好。从图4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最经常使用哪种新媒体进行阅读选项中,选择手机阅读的比例最高,为 1 170 人,占有效样本数的84.60%;第二是选择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为510人,占有效样本数的36.88%。可见,在数字阅读载体的选择上,大学生比较看重设备的便利性和搜索功能。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移动载体快捷的搜索功能能够很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他们可以不需花过多时间即可阅读到所需的信息,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功能齐全的手机、iPad等便携式设备阅读,其中,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手机深受大学生喜爱。多媒介的变化带来阅读服务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有利于大学生掌握和了解阅读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介技术会使人的主体能力下降,变得更愿意接受那些浅显、轻松、充满趣味的内容,开始用浏览代替攻读,碎片化思绪代替系统的知识理论。人们在碎片式的阅读中不再珍视阅读的严谨性,这逐渐弱化了人们的思维力与判断力。图书馆肩负教育功能,应对提供给读者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与甄别,以引领学生正确合理利用。
图4 被调查大学生平时经常用来阅读的新媒体[多选(最少一项,最多两项)]
3.1.5 新媒体阅读平台选择偏好。由图5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新媒体阅读软件的选项中,选择微信、微博进行阅读的为 1 124 人,占有效样本数的81.27%;第二是以超星、京东为代表的阅读软件,选择人数为438人,占有效样本数的31.67%;第三是以手机知网为代表的知识文库,选择人数为342人,占有效样本数的24.73%。新媒体的强互动性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让用户体验更为完整。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媒介能向用户提供互联、高效、便利的学习空间,图书馆可通过加强移动终端服务,开发“人机结合”的服务模式,搭建更多的用户体验平台,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在竞争性阅读市场环境中,必须强化平台及其产品在用户头脑中的感知,而定位变量则可以是读物的质量、价格、包装、形象以及其他要素。
图5 被调查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新媒体阅读软件[多选(最少一项,最多两项)]
3.2 大学生对传统纸质阅读与新媒体阅读的认知状态
由图6可知,在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是否被新媒体阅读方式所取代的看法选项中,76.28%的大学生认为,纸质阅读将与新媒体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长期共存;17.93%大学生认为,纸质阅读永远是主流经典的阅读方式;仅有5.79%的大学生认为纸质阅读将被新媒体阅读方式所取代。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新媒体阅读的普及使大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阅读头条微博、微信、视屏等短篇幅内容,而传统纸质阅读能带来严肃、宁静的笔墨情怀,也是吸引读者的要素。大学生认为纸质图书的外观稳定厚实,纸张的触感能让他们沉浸于内容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新媒体设备能够存储海量信息,读者可以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搜索到所需的内容,但新媒体设备上广告信息过多,读者容易受到干扰,容易中断阅读思路,无法保持专注力。读者普遍认为新媒体载体不会影响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阅读效果取决于读者自身阅读能力、阅读动机、阅读兴趣等心理因素。因此,如何帮助读者既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又能充分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化学习成为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推广创新发展路径,就是要帮助读者在阅读的天空中能够更加自由地飞翔。
图6 被调查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的看法(单选)
3.3 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认同情况
由图7可知,大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存在不足,选择宣传力度不够的为949人,占有效样本数的68.62%;第二是数字资源推广不足为944人,占有效样本数的68.26%;第三是选择新媒体阅读推广平台搭建不足的为784人,占有效样本数的56.69%;认为缺乏专门的阅读推广营销团队的为599人,占有效样本数的43.31%;认为纸质资源更新不及时的为472人,占有效样本数的34.13%。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大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的活动类型呈现不满意状态,主要是因为日常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服务观念陈旧,服务内容单一,活动流于形式,大多以书目推荐、图书借阅等传统活动为主,未能及时顺应新媒体变化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既缺乏系统的线上线下同步阅读活动,又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不能有效激发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趣。
图7 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的不足[多选(最少一项,最多三项)]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创新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应顺应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变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无缝对接,重视传统阅读推广和新媒体阅读推广相结合,全方位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4.1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
阅读是一个提升民族能力、精神修养、文明传承的基本途径。个人可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上适应社会。阅读可以培育人的科学精神,形成理性地思考能力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全民阅读工程”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起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负载道义,应该引领全民阅读工程。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缺乏远期目标规划的现象,而且他们的阅读呈现功利化、碎片化和浅层次趋势。新媒体变化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权,然而,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又干扰了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表现为阅读缺乏纵深性和专业化,偏向于泛阅读、浅阅读和功利性需要。高校图书馆应该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向大学生传播馆藏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科学思维、道德观念,塑造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4.2 建立细分化的读者群以提升阅读服务质量
传统阅读推广很少从阅读推广客体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服务对象的诉求。读者群组细分化既有效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亦能有效实现精准化阅读推广服务。分众阅读推广是将阅读推广对象按照知识层次、文献需求层次及其他个体差异进行聚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读者群制订相应的阅读推广策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阅读目的、类型等呈多维化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大学生多样化、异质性的阅读需求,建立细分化的读者群。借助智能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抽取线上与线下大学生相关数据,搜集大学生常浏览的文献类型等动态行为,对大学生个人阅读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读者群组的特殊性需求制订相应的阅读服务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具有共同阅读兴趣与阅读目标的参与者创建网络阅读共同体,与读者共建阅读推广栏目,提高读者的阅读参与度。用户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交流,利用豆瓣、企鹅号、BBS、QQ空间等分享阅读心得,同时,还能够分享相关文字、图片、语音、链接、视频的阅读资源,将读者感兴趣或研究领域相关的资源推荐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推广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通过新媒体与其他读者建群,在线提取相关信息,参与互动和答疑,与读者实时交流、讨论与合作。唯有通过交流与反馈,建立起阅读推广的反馈机制,才能帮助读者从自身出发,理解经典,最终运用经典为自己的人生答疑解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4.3 馆藏文献采访注重回应读者需求
阅读推广的要点有二:一是激发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二是赋予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们阅读的条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纸质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并重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调研学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哪些不足选项中,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纸质资源更新不及时。在调研阅读类型选项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资源类型主要是经典图书和实用工具类书籍。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线上数字资源和线下纸质文献的竞争,而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正改变着读者阅读习惯。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提高馆藏文献采访质量。无论是纸质文献采访还是数据资源采访都必须根据高校读者的个性需求和用户特点准确定位,图书馆馆配业务也需根据本馆馆藏特色与重点读者需求,把最适合本馆入藏要求的出版社和数据库商纳入重点采购对象。高校图书馆还可在资源采购中增加经典图书、实用工具书类书籍,但更应注重馆藏采访的分配比例,提高专业性书籍的采购。同时,应加大电子资源采购力度,对电子资源进行认真筛选和严格审核,保障所提供资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PDA)也称需求驱动采购,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资源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高校图书馆在馆藏采访中可适当引入该模式,并把好荐购图书的质量关,把适合入藏的图书购入图书馆。例如,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与浙江省新华书店合作共建“芸借购”平台,通过在线“芸借购”,读者可直接购买书籍并由新华书店直接将书籍快递给读者。“芸借购”平台迎合了读者需求,提高了馆藏采访质量,实现了馆藏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有效联结。
4.4 构建线上虚拟阅读推广平台
在调研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哪些不足选项中,68.26%的学生认为数字资源推广不足,56.69%认为新媒体阅读推广平台搭建不足。有效的阅读推广平台能够引导大学生进入深度阅读过程,并通过营造交流互动的氛围提升知识内化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微媒体与微传播,构建各类线上阅读推广平台。
4.4.1 打造微信微博互动推送平台。调研发现,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载体选择上比较看重载体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阅读服务可以利用读者使用手机的习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创建共建共享的阅读信息资源库,定时向读者的智能手机、iPad等数字移动阅读终端推送相关资源。微博作为一种分享简短实时信息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能够便捷及时地分享信息与知识,并与用户进行社会互动,是图书馆开展社会化阅读推广服务的有效媒介。微信使阅读推广做到更精准,满足读者随时随地的移动阅读需求。微信公众平台能吸引更多用户,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情和需求,注册微信订阅号或服务号,从而进行移动端阅读推广服务。微信公众号除了信息推送功能,还有强大的社交功能以及菜单和小程序带来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微信和微博,在新书入库前发布相关信息。通过微书评,帮助读者甄别图书。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高校图书馆推荐图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将微博与微信共联共享、互为补充,形成全方位阅读互动推送平台。高校图书馆还应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实现个性定制(如新书推荐、数据库资源介绍、图书借阅排行榜、讲座、视频)等阅读推广服务。安排专人负责编辑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开展定时推送服务,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阅读帮助。
4.4.2 建设网络交互平台深化移动阅读服务。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平台选项中,选择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通信软件进行阅读的占有效样本数的81.27%;以超星、京东为代表的阅读软件占有效样本数的31.67%。新媒体的强互动性赋予了读者更多的选择性,移动阅读已然成为一种基本阅读模式。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体网络交互平台深化移动阅读服务,让读者通过手机或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入图书馆移动客户端,自助查询借阅图书馆资源,并能自由获取下载阅读全文。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引入超星学习通、京东阅读等软件,在该平台设专题栏目、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听书栏目,读者通过注册学习通、京东阅读账号即可尽情享受掌中阅读的乐趣。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还通过这个平台组织了“21天阅读挑战赛”“芸阅读”等活动,并设置奖项和积分奖励活动优胜者,同时还在其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在微信上推送。该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读者粉丝群,扩大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还利用新媒体开辟网上导读栏目,采用学生喜欢的软性植入方式,实现阅读的趣味化和视觉化,在该校图书馆主页开辟了《浙商大文库》电子栏目,设有新书推荐、获奖著作、学院荐书、特藏书目等内容,让读者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通过简洁明了的摘要式阅读,满足读者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同时,也使读者在不经意间回到纸质图书的世界。
4.5 开发线下推广活动新优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缺乏系统的线上线下活动,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不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线上阅读推广方式的兴起,为传统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新环境,也从另一方面开发了传统阅读推广活动新的功能优势,而线下推广活动能更好促进大学生情感交流,从而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深层次阅读兴趣。
4.5.1 打造个性化阅读体验实体空间。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传统阅读模式习惯,图书馆正在逐渐突破封闭性,成为实体阅读空间和虚拟阅读空间相结合的开放空间,衍生出知识交流、会友、休闲与人际交往功能。借鉴台北公共图书馆北投分馆的空间布局,讲故事区、展区、影音室、普通阅读区、多功能讨论室分布在北投分馆三个楼层,并且每一楼层都提供室外空间阅读区。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利用现有馆舍,融合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需求,进行馆舍布置改造,设立经典书展区、主题展览区、阳光书房、休闲区、茶室会友区、室外朗读区。通过书架、桌椅、靠背沙发,坐垫等设施创意布局,墙面、灯光、绿植等人性化设计,美化各区设置,形成体验式阅读的温馨环境,让读者享受快乐阅读时光。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活动的线下环节“朗读亭”增强了阅读活动的仪式感。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搭建固定的线下“朗读亭”作为活动的实体空间,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4.5.2 通过读书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日集中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例如,设计举办读书专题讲座、微书评、真人图书馆等阅读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达人”“书香校园”等评选活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元旦、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推出民族文化讲座、阅读经典、有奖征文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图书馆以阅读的方式欢度传统佳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利用开学季的宣传。新入校的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未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面对不断推出的新书,也不知该如何选书,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新生入学这个时机,适时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如何帮助这些学生科学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每年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快速找书竞赛”“数字资源游园会”等,比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奖,鼓励学生科学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这些活动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4.5.3 立体化拓展阅读服务。高校图书馆要重构服务体系,从坐等读者上门变成主动“走出去”,创建流动阅读服务。“图书漂流”活动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软件工程师Ron Hornbake在家中游览一个摄影爱好者网站(phototag.org)时突发奇想,将该网站的灵感应用到图书上。自此,第一个完全公益性的图书漂流网站“书游记”(www.bookcrossing.com)应运而生,随后,图书漂流活动迅速在全球蔓延。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从出版社、供应商筹集一批畅销图书、经典作品的同时又从读者中征集一部分好书,建立了“爱心漂流角”。每年,“图书漂流进寝室”活动选取本校25—28个学生寝室进行“图书漂流”,每期“漂流”图书500—560册,获得学生好评,吸引了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还推出送书上门、找书助手服务,立体化拓展阅读服务,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群体。
4.6 联合各方资源共同助力阅读推广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通过联合不同行业主体,以某种形式的合作,搭建开放、互动、服务读者的新平台,共享彼此资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能,还能推动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在调研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哪些不足选项中,认为缺乏专门的阅读推广人员的为43.31%。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仅仅依靠图书馆从事阅读推广,无论是工作人员数量,还是活动精力都是很有限的,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一,高校图书馆最好的合作伙伴是学生读书社团。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与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部等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合作,联合学生“读书会”或者“读者协会”,吸收学生志愿者的新想法、新思维,让大学生担任阅读推广志愿者,亲身参与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又能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阅读,热爱阅读。其二,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与校外政府部门、书店、媒体以及各民间读书会加强合作,形成有效联合、多元发展的合作模式,共同助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例如,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联系各数据库商、书商、出版社商等人脉资源共同协办举办读书节,邀请专家及社会名流进校园开展讲座活动。同时,书商、出版社商利用进校园的机会推出“百万种优秀图书展暨读者‘点书单’”活动,形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融合共赢新局面。
5 结 语
阅读既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陶冶心灵、提升自我的过程。阅读使知识渗透到学生心中并丰富精神家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寻找多元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使之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5所高校的 1 383 个大学生样本的统计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特征,以大学生阅读需求为切入点,探索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媒体与微传播,创新阅读推广的理念和形式来开展阅读推广,尤其应注重对大学生阅读价值观的指引,细分读者群以提供精准服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交互式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大学生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本研究对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以启发高校图书馆人思考如何利用大学生的个性化偏好来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并针对不同读者群体提供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次采样虽然采取严格的多轮分层采样法,但采样工作仅局限于浙江地区的5所高校,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更大区域内采样,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其次,本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行为研究尚属初探性质,还没有更深入地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