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对企业和科技的影响

2021-04-01王良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科技企业

王良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存在着频繁发生的地区冲突、贫困、失业、贫富分化加剧等给世界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有人将造成当今世界诸般乱象的根源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企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3-0001-03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全球化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全球化”的含义、研究方法,以及对归因于全球化的问题的诊断和解决,都存在着诸多争议。

作为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其过程和表现形式都是十分复杂的。尽管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时髦词”,但许多使用这个词的人可能并不熟悉它所包含的一切。此外,人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学者的学术语言给“全球化”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于经济之于全世界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自然就成为最为关键的全球化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发生的过程。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经验事实,它涉及一系列进程,通过这些进程,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相互依存度得到提升。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一过程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一些学者将全球化的源头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急剧扩大。还有一些学者将19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比如工业革命等纳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范畴。此外,也有学者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追溯到更久远的时代。

尽管“经济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创造一个术语来描述全球化之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就已经开始了。尽管学者们对历史时期的划分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全球化的历史叙述都强调了民族国家之间日益加深的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在于贸易和商品及人口流动的增加,这些方面较之过去历史时代表现出了重大的改变。此外,殖民主义的蔓延是揭开全球化历史的关键,由此也造成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经济不平等的增长。

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这一进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近代时期,表現为一种涉及自由市场、竞争和资本商品私有制的经济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嵌入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之中。近代世界的全球化以殖民扩张为主要特征,加上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而在当代(1970年至今),则主要表现为由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的创建,加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不断增加的资本、货物和人口的流动。在最近的全球化时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工业蓬勃发展。

从历史脉络上看,经济全球化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表现为欧洲影响力的增加,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以及中国和阿拉伯商人的商业活动。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的结束相重叠,即从1850年开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其特点是远距离移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增加、交通和通讯改善、贸易商品价格日益统一,所有这些都为西方和其他发达国家带来了繁荣,包括日本以及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特点是贸易以及商品和资本流动进一步增加,与第二个阶段相比,移民有所减少。在第三次移民浪潮中,有两种类似的移民形式是核心,一是少数来自较富裕国家的熟练专业和技术工人;二是大量来自较贫穷国家的非熟练工人,他们在较富裕国家寻求更好的生计。在第三个阶段中,特别是在北美和欧洲国家继续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亚洲国家在经济上也受益匪浅。在最近的经济全球化时期,以技术和科学创新为重点的产业已经大量涌现。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竞争状况的影响可分为三个方面:规模、地理位置和压力。规模效应包括更大的市场潜力、更多的潜在客户、更多的潜在竞争对手,以及更多的潜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位置涵盖价值链、离岸、外包和复杂的供应链。压力则包括成本和价格压力、更高的变化率、更多样化的市场、更低的创业门槛和更低的知名度。

规模效应意味着企业竞争的市场不再是一个或一组区域性的孤立市场。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全球大部分地区更像是一个单一的市场。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同质的市场,而是说市场相互联系在一起,阻碍外国参与本国竞争的障碍已经逐渐减少,其他国家也有可能进入。国家市场可能是多样化的,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地方性的。这意味着,对于单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而言,由于行业边界地理范围的限制,以前存在细分的地方,市场潜力更大。随着市场总量的不断增加,潜在客户的数量、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潜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生产过程的碎片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克鲁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价值链的分割”,并指出,这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之一,导致贸易增长高于各国的基本增值或GDP的增长。这一较高的贸易增长来自于跨境位置选择的增加。这是因为商品、资本和技术流动的壁垒降低,价值链的不同部分增值。这些举措通常被称为“离岸外包”,并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近年来,企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是集中于核心活动和一系列业务职能的外包。绝大多数跨国企业的离岸外包规模似乎都在增加。然而,外包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企业继续将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但企业边界的设置却各不相同。外包的主要经济因素是降低成本、节约成本和减少资本投资,使这些最新形式的离岸外包和外包成为可能的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组织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些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在企业和国家经济的竞争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zslib202204011923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竞争压力,造成了所谓的压力效应,竞争压力的增加同时来自多个方面。由于新的经济开放,成本和价格压力增加了。为了保持竞争力而削减成本的压力,对进一步的离岸外包和外包活动以及价值链的进一步專业化或碎片化施加更大的压力,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率也更高。较高的变化率与产品周期、生产技术、竞争对手和客户偏好有关。另一个增加压力的因素是市场的多样化,随着行业界限的全球化,新的更大市场中的多样性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竞争对手可以拥有更大的全球潜力,但要实现这一潜力,就必须解决这种增加的多样性问题,而能力更强的企业将会获得竞争优势,技术和信息的传播也降低了创办企业的门槛。

三、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

尽管全球化有许多超越经济的层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会、技术和生态等等,但最为人们熟知和关注的概念就是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增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相互依赖性,因为资本主义依赖于增长,增长产生更多利润,向新市场扩张,利用更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加快生产。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相关的发展问题几乎影响了世界的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做出了重新定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驱力主要得益于贸易壁垒的降低、运输成本的降低、通信成本的降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传播等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在今天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移民增加以及文化模式的变迁等诸多方面。它带来的每一个变化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今天,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变化在这一领域最为深刻,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在这个方面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给全世界带来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当然,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着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内驱力,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表现为辩证地统一。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流程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并且促成了跨国的分工和协作。当今时代,是一个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只有很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并且在创新的基础上做出突破,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数字化的鸿沟,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发展下行、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等,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国家利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重视和重新解读经济全球化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而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努力探索并走好经济全球化这条路。

参考文献:

[1]  郎志鹏.试论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新思维[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2]  师静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战略新思维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4).

[3]  张哲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9,(24).

[4]  迟福林.以高水平开放赢得未来经济全球化逆潮挑战下的中国选择[J].商业文化,2020,(33).

[5]  孙慧.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小企业双向跨境“E贸易”模式探讨——以安徽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6]  薛桂波,温士才.国外科学咨询机制的类型及发展趋势[J].群众,2017,(22).

[7]  薛桂波,赵一秀.“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

[8]  薛桂波,赵一秀.基于“负责任创新”的欧盟科技政策转型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7,(4).

[9]  戴军.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贸易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J].湖湘论坛,2008,(4).

[10]  卢昭.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

[11]  程杨.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新贸易壁垒[J].企业经济,2006,(3).

[12]  班然,门瑞雪.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13]  张晶.经济全球化下的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14]  潘正祥,杨迎会.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7,(4).

[15]  顾建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人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7,(3).

[16]  马维野.科技安全和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4).

[17]  刘跃进.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8]  潘正祥,杨迎会.全球化与国家科技安全[J].中国科技论坛,2007,(5).

[19]  陈翠芳.论全球化与科技异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

[20]  冉聃.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9,(11).

[21]  朱德熠.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行业经济影响分析——基于与“非典”时期的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21,(17).gzslib202204011923

[22]  汲子樱.《哲学的贫困》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21,(25).

[23]  左丽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英尔捷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1,(3).

[24]  程赐胜,邓理能.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网络采购风险评价[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5]  韩邦荣,张小军.科学研究全球化对科技管理创新的影响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4).

[26]  陈新宇.大数据时代科技哲学传播的困境研究[J].汉字文化,2020,(7).

[27]  牛庆燕.全球化视阈中的生态文明话语权重建[J].科学社会主义,2019,(6).

[28]  申雨芊.对社会主义市场的文化思考[J].汉字文化,2019,(12).

[29]  张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形态变化与维护引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2).

Abstract:In todays worl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also frequent regional conflicts,poverty,unemployment,and intensifie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ich and poor that have brought many uncertainties to world development.Some people blam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 the root of the chaos that lies in todays world,bu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2017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Simply blaming the problems troubling the world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facts nor does it solve the problem."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to re-examine and interpret the issu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ll help to better grasp the pulse of The Times and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world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enterprise;technology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科技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科技在线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科技在线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