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与价值研究
2021-03-31范星荣
范星荣
摘 要:明代中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吴门画派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使苏州在此后数百年中成为荟萃人文、文人山水画发展的重镇,对当时及后世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明末董其昌重视笔墨的抽象形式,他的“南北宗论”是对中国绘画风格的新分类,对明以后绘画发展影响巨大。
关键词:文人画 吴门画派 审美价值 南北宗论
一、文人画的概念
文人画的概念
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趣味,亦称“士夫画”,泛指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狭义地讲,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为宗旨,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中意境的构造。
二、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与美学理念
1.以诗为魂,画的诗化
诗与画是兩种不同的艺术样式,诗靠听觉传达,画是视觉的艺术形式。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再现与表现、写实与写意的辩证的结合。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把诗的重精神、重个性、陶写性灵纳入到文人画的范畴,确立了中国文人画以诗为魂的理想境界。
2.以写为法,画的“书”化
古代书画论中早有“书画同道”之说:“书成而学画,则变其体不易其法,盖画即是书之理,书即是画之法”,书、画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法则相通。郑板桥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可见,文人画是书法化线条的体现。画的“书”化,是文人画的重要审美特征。
3.水墨为上,重在表现
中国文人画之创始者王维论山水画:“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尚。”唐以前绘画重色,重勾斫之法。自王维开水墨风气之后,绘画开始重视水墨的表现,从而把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画家水墨观念的确立,也为中国山水画派的形成和划分提出了理论根据。
4.借物写心,发之情思
写意是中国文人画最为独特的美学传统,表现画家主观感受,属于表现的范畴。文人画不着眼于存形写照,达于事理,而是“发之情思,契之绡楮”,视之为表心造理、抒情写意之作。文同画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画枯木怪石以解其胸中盘郁,元代文人雅士更是寄情写意,倪瓒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三、明代文人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一)吴门画派对文人画的传承与创新
“吴门画派”是以董、巨、米、高和“元四家”为宗主的画派,是“文人画派”的一支,属于“文人画派”的艺术特点。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渊影响。论其功劳最著、家学背景、个人经历和创作才能都出类拔萃的是沈周、文征明。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山水画师承王蒙、黄公望。以粗笔为多,早期画风师承家学及杜琼、刘钰,多作小幅,精工细密,笔墨严谨细秀。晚年画法师承吴镇而上溯董源、巨然,笔墨更加粗简遒劲,质朴豪放,气势雄强,形成了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的主要风貌。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雄逸沉厚,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作品里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文人画的美学追求。粗笔作品《东庄图册》、《江村渔乐图》等。细笔作品《庐山高图》,其分章布白,繁密严谨,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干湿互用,层次关系更加分明,山峦没有崇高险峻之感,而是增添了几分温雅柔丽。山水画对后世特别是吴门诸家有深远影响,扩大了水墨画的表现范围,丰富和提高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文征明,字徵仲,长洲人。山水画用笔沉稳而老到,设色苍古而清润,画面气氛恬静优雅。有“粗文”、“细文”两种风格。早年师承沈周,墨色干湿浓淡多有变化,浑然一体而层次丰富,他学习赵孟頫和“元四家”也借鉴了赵伯驹、李唐、刘松年等画风工整严谨的院体画家,将古人与自我巧妙结合从而创造了文人画独特的新面貌,开拓了山水画的体裁和境界,对文人画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成为明代山水画的最大特色,代表作《绿荫清话图》、《万壑松风图》、《真赏鉴图》等。用笔皆精细沉着,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树如纵剖、山多斜倚,追求平面感,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典雅,风格缜密秀雅,自有一种“士气”面貌。粗笔作品有《古木寒泉图》,描写古木矗立,流泉直泻,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体现了宁静优雅的气质。
(二)董其昌对文人画笔墨语言的审美追求
董其昌,字玄宰,华亭人。山水画风格清润灵秀,讲究笔墨韵致,追求写意,改变了造型写实技巧的传统而重视笔墨结构,开创了松江派的独特面貌。秦祖永《桐阴论画》列董其昌为神品第一人,称其画“落笔便有潇洒出尘之概,风神超逸,骨格秀丽,纯乎韵胜。观其墨法,直取董、米之精,淋漓浓淡,妙合化工,自是古今独步”。他进一步提纯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使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他主张学习古人作品,对程式化的树石进行重新组合,做“不似之似“的组合,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和“画欲暗不欲明”。以前人母题作画,如以王蒙《青卞隐居图》为母题的《青卞图》、仿黄公望《江山秋霁图》,其作品以平淡天真、古雅秀润取胜。董其昌巨大的影响还在于画论,推崇以文人画宗旨的“南北宗论”,把山水画区分为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是行家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构建了以南宗文人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及审美趣味。董其昌对文人画的重笔墨和绘画语言的抽象表现,是当时艺术史上最早意识到笔墨形式结构重要性的人物,从画家的认识境界分出雅俗高下,对明清以后的绘画发展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7.
[2]苏州国画院.《传承与创新》.吴门画派论坛.古吴轩出版社.2012—10.
[3]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2.
[4]薛永年.《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
[5]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
[6]陈辞.《董其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5.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