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021-03-31朱氏祺
朱氏祺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比较薄弱、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有待加强等。针对此,学校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首先,围绕办学理念,确定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实施途径。学校围绕“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实施途径:一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各有分工,相互合作;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课题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班级德育工作中,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使班主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三是邀请专家指导,保证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四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鼓励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在保证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同时,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其次,加强培训,指导班主任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由于缺乏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班主任无法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购买了情绪管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书籍,推荐给班主任阅读,不定期召开阅读研讨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派班主任走出去,参加心理工作坊,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推荐班主任参加心理咨询师、家庭保健師的考试,分批次派班主任参加高端培训;让心理教师进驻班集体,辅导班主任开展学生自我认识、缓解学习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应对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指导班主任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开展班级活动。
第三,改进评价体系,减轻班主任的心理压力。学校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旨在减轻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例如,实施师生平等沟通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写一封信,跟老师说句心里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教师,指出教师的优点和问题;教师收到学生的来信后,要和学生交流,通过一对一的书信沟通,让教师反思自身的问题,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还把班级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纳入评价体系,让班主任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倡教师重视自我评价,端正态度,努力稳定自己的情绪;针对任务多、任务杂、任务重的局面,指导班主任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学会客观看待评职、考核、评优等外部评价,保持情绪和心理的愉悦,努力为学生提供持续有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人格培育、正确“三观”的形成,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需采取针对性举措,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