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题”导“研” 以“评”促“学”

2021-03-31莫晶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命制试卷评价

莫晶

【摘   要】要想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语文期末试卷,教师需要“对标课程目标,确定考查要素;围绕语文要素,丰富考查形式;指向语文素养,突出能力取向”,让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从而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评价;试卷;命制

随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深入和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纸笔测试命制质量已成为当下语文课程评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份科学、有效的语文试卷,不仅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还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那么,如何让试题的命制走向科学智慧?如何最大程度地让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笔者以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的命制为例,浅谈以“题”导“研”、以“评”促“学”的有效策略。

一、对标课程目标,确定考查要素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命题者只有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精准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辩证思考,才能明確命制目标。

(一)基于课程目标,架构命题框架

为避免在命制试卷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点考查细碎化、机械化的现象,架构合理的命题框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阶段目标。这些目标在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基础上,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又呈现出各个阶段之间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在命制不同年段的纸笔试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情,参照《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来设计框架。如,在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的命制过程中,除“口语交际”不适宜纸笔测试外,教师可将“识字与写字”和“综合性学习”的部分内容加以整合,从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运用角度,架构起“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的命题框架。这三个方面紧扣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便于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能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教师展开教学,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

(二)基于学段目标,权衡模块设置

为准确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命题者需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目标和统编教材的实施要求,在科学架构命题框架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各模块,以便准确把握试题命制的效度。基于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目标要求,不难发现,教材在倡导积累与运用并重的同时,更强调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命制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时,“积累与运用”板块的权重相较于三年级逐渐减少,“阅读”和“习作”的占比适当增加,“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三个板块的权重依次设为35%、35%和30%。这样的设置,既逐步凸显阅读能力检测这一导向,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统编教材编排设置相应的考核栏目,能很好地发挥命题的导学功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基于教学目标,合理编排内容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只有准确把握每册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科学、精准命制。例如,围绕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本册教材多音字数量大的特点,在期末试卷的“积累与运用”板块中设置有关多音字的内容,并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辨析多音字的方法出发,设计如下题目。

“冲”是个多音字。从“小明刚冲(chōnɡ)进家门,就看到小狗冲(chònɡ)着他摇尾巴,随后闻到一股大蒜冲(chònɡ)鼻的气味”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冲”的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意思。下面选择读“冲”(chōnɡ)这个音的一项是(    )。

A.这水流真冲。

B.疫情来袭,医护人员冲往一线,参加救援。

C.你别冲着我说。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多音字,关键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试题让学生在自主辨别“冲”的不同读音的基础上,进入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考量四年级学生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二、围绕语文要素,丰富考查形式

语文要素是对《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细化与具化,指向的是学科的关键能力。统编教材明确语文要素的核心概念,促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命制期末试卷时,要在正确把握教材所设计的语文要素系统的基础上,丰富考查形式,全面、准确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在主题整合中实现“多元”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内容的组合方式多元。教师在命制期末试题时,也要将多个主题与知识运用相结合,注重整合语文要素,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更有兴致参与答题。如,将“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书签竖写的规则”整合在一起,编制的试题如下。

小红准备做一张书签,时刻鼓励自己奋发向上。请你帮她选择一句合适的名言,并写在书签上。

①不怨天,不尤人。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样的试题整合整册教材,兼顾多个主题或知识点,确定了检测的重点,综合性较强。

(二)在语境运用中落实“多维”

基于学生立场选材,创设有意义的试题情境,是教师命题的追求。如,命制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时,教师在充分考虑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前提下,创设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情境,选择符合学生阅读口味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在“积累与运用”板块倡导学生关注时事和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用积累。

如,结合2020年的疫情,教师设计如下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在前”是担当,“不jù jí(    )”是承诺。为了抗击疫情,切实保障我们的生命jiàn  kānɡ(    ),chénɡ qiān shànɡ wàn(    )的逆行者们挺身而出,日夜坚守在ɡǎnɡ  wèi(    )上。这些战“疫”英雄们不畏艰险,jìn zhí(    )的jǔ dònɡ(    )深深感动了我们。

教师在期末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从大主题情境出发,突出在语境中进行考查,让学生在一个一个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既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用程度,并让阅读试题的过程成为多项能力同步提升的契机。

(三)在生活勾连中体现“多样”

一份好的期末试卷,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关联,让学生的经验与成长的需求关联。除了创设情境,教师还要善于在生活中“取样”,让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多样化。如,命制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时,教师为了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并积累了一些词语,出示学生熟悉的电脑屏幕图,让他们分别写出“桌面”“文件夹”“窗口”等词语。在选择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时,教师围绕疫情期间学生每日关注的话题来设计题目。那些源自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在获得阅读经验的同时展开深入的思考。

三、指向语文素养,突出能力取向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并把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五个方面。期末试卷的命制应基于《课程标准》,在充分把握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立足教材,活用教材,并在有限的试题中突出综合考查的特点,强化实践运用,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突出综合考查的导向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目标、内容和语文素养都体现了“综合性”这一特点。因此,命制期末试卷时,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整合知识点,拓展命题的广度和效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师在“积累和运用”板块中,设计如下题目。

小明在医院里看到“卒中”两字时,不明白意思,马上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选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的“卒”有两个读音、五个义项。请给下列加点的“卒”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卒中(   )      生卒年月(   )

士卒(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读cù:①表示多由腦血栓引起的病。

读zú:②旧时指兵;③旧时称差役;④死亡;⑤完毕终了。

此题中,教师结合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增加试题的信息量,扩大考查的范围,改变以往凭记忆来答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体现了考查综合运用的导向。

(二)突出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期末试卷的命制应该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培养核心素养的导向,凸显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导学功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学习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激活思维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②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

③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④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此题来源于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重在让学生学会运用习作例文“借助方位顺序,一步一景,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的写法,进行迁移运用。看似简单的排序选择让学生经历了阅读理解、个性体验、语言建构、方法迁移等过程,使学习方法和语言表达互相融合。

(三)突出阅读与表达提升

期末试卷中的阅读题和习作题是考查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学教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占的分值很高。教师要立足总目标,围绕整册教材的语文要素,从体现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视角出发,选择阅读材料,精心编制阅读题目。如,教师围绕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两个语文要素,选择有关“铁人王进喜”的阅读材料,综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做出评价等阅读能力,设计如下试题。

短文主要回顾了“铁人”的哪些事迹?请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并完成填空。

(创造钻井纪录)    (     )   (     )   (     )

1950年            (     )   (     )   (     )

我们发现,这些事情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最后一件事主要通过              和              描写向我们诠释了“铁人”王进喜具有              的品质。

《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此题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策略,使其在迁移运用中把握主要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同时,此题也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考查点得以有效落实。

要想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语文期末试卷,教师需要有基于目标的框架建构意识,需要在“以生为本”中丰富形式,更需要在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紧扣语文素养考查目标中制订评分细则,在厘清阅读能力评价要素中体现层级梯度,在把握表达能力螺旋上升中实现递进生长,在细化分层评价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琴.小学语文阅读题研制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6).

[2]陈宝铝.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试卷命制探微[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   313100)

猜你喜欢

命制试卷评价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中考“学习”试题的命制与功能
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