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复杂地层超长引水隧洞的开挖及支护
2021-03-31王国威董龑蛟
王国威 董龑蛟
1.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5;2. 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206
水利工程中引水隧洞施工场地狭窄,多位于山多、水急的区域,增加了工程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升了现场施工难度;实际施工中,要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地理条件、岩层条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等风险。因此,对于引水隧洞来说,不仅要考虑工程成本,还要参考工程施工环境、需求等特点,做好其开挖支护工作的管理[1-3]。
1 工程概况
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引水隧洞线路长度约23.156 km,最大埋深集中在A5—A6a之间,约1 350 m。开挖断面呈马蹄形,随现场围岩特性的变化而调整开挖断面的尺寸,控制范围为:宽7.06~7.80 m,高6.88~7.40 m。
2 工程难点
本工程的引水隧洞具有穿越的大小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洞挖断面小、线路长等特点。洞内地下渗水、岩爆、围岩稳定等将对洞室施工极为不利,是本项目施工控制的难点。
1)引水隧洞断层带施工。本工程引水隧洞穿越的大小断层多达11条,其中F12(A6b—A7a段)、F17-1(A7a—A7段)、F23-1(A7a—A7段)、F18(A7—A7-1段)和F25-1(A8—A9段),断层带区域范围较大,岩石破碎,地质情况复杂,支护难度大,对隧洞施工影响非常大,是本工程施工难点。
2)引水隧洞穿越冲沟段施工。本工程引水隧洞穿越多条冲沟,冲沟段地质复杂,特别是A6a—A6b段,埋深非常浅,为满足设计规范,设置了压力钢管穿越冲沟。根据地勘报告,引水隧洞冲沟段的水位线在隧洞的上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涌水可能性较大,对隧洞施工排水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冲沟段的施工也是本工程的难点。
3)岩爆段施工。本工程引水隧洞有2段埋深较大的区域,第1段A5—A6a段,埋深最大1 300 m;第2段A6b—A7a段,隧洞埋深近1 000 m。埋深超过1 000 m的区域,地应力较高,具备发生岩爆的条件。岩爆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对施工人员和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岩爆段的预防与处理,是本工程施工难点。
4)通风排烟。引水隧洞单面掘进距离长,如何确保洞内通风是本工程的难点。
5)洞内排水。本工程引水隧洞单向开挖距离长,沿程损失较大,支洞口与主洞交叉口高程不一,其中一部分支洞排水是顺坡,另一部分支洞排水是逆坡。引水隧洞断面较小,排水较为困难,因此合理安排洞内排水方向与泵站布置是本工程的难点。
3 引水隧洞主洞的开挖施工工艺
3.1 施工准备
支洞成形后,重点处理支洞与主洞所形成的交叉区域,依托支洞的现有设备,加之其他辅助设备的配合,由施工人员规范操作,开挖主洞并采取支护措施。A5—A7控制段均采用中方钻工,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采取中方和巴方钻工相结合的方案。
3.2 测量放样
以设计图纸为准,由专业人员利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包含隧洞中心线、掌子面桩号、设计轮廓线等),并结合钻爆图的相关要求,精准确定炮孔孔位,给后续施工提供参照基准。正式施工前,先详细检查上一循环的施工情况,例如是否超欠挖,针对质量问题采取处理措施,并汇总所得结果,向全体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以便高效进入本循环施工。以月为单位,定期检查洞轴线和坡度,切实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3 钻孔作业
引水隧洞开挖采用在自制的移动式钻爆平台上,人工配YTP28气腿钻造爆破孔,孔径42 mm,要求工作人员精准测放中线、腰线以及开挖轮廓线,分别组织钻孔作业。每排炮分别由专门的人员管理,检查钻孔作业情况,确保其满足“平、直、齐”的要求,同时各炮孔的孔底均处于相同的铅直断面处。此外,严格控制周边孔的外偏角,适当减小,以便与设备运行状态相适应。
炮孔装药前由质量管理人员逐一检查各炮孔,分析是否存在遗漏现象,若有则补钻,诸如孔径、孔深等各项参数也均要满足要求。当班技术人员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展开计算,确定合适的装药量,根据需求领取材料。
3.4 装药、联线、起爆
经钻孔作业后,孔内易堆积大量岩粉,不利于顺利装药,且易影响爆破质量。对此,装药前先用高压风清孔,待无误后方可装药爆破。各类孔的炸药需求以及装药方法不同,掏槽孔和崩落孔均为φ32 mm乳化炸药卷连续柱状装药,周边孔为φ25 mm乳化炸药卷不耦合间隔装药。
顺利装药后,根据设计要求细致地做好联线以及封堵工作,此阶段参考炸药的最小抵抗线长度,要求封堵长度不小于该值。此后,由专业炮工做详细的检查,若无误则组织人员以及无关施工机具退场,统一转移至安全区域。在各项准备工作均落实到位后,由炮工负责,开始起爆。整个过程中均要加强警戒,避免人员误入现场。
3.5 剥离
经爆破后,在确保现场已经通风散烟的前提下,先用反铲剥离松动的危石和岩块,再进一步由现场施工人员用剥离杆清理剩余的小块危石和岩块。施工期间加强检查,例如开挖洞段的围岩情况,判断其是否失稳或是否有失稳的发生趋势。
3.6 出渣
采用2.3 m3侧卸装载机和20 t自卸汽车联合作业,高效出渣,其间由施工人员处理掌子面以及边墙围岩处所存在的浮渣和危石,做到清理无死角。
4 支护施工
4.1 锚杆施工
提前加工成形,施工前详细检查锚杆的质量,例如尺寸是否合理、是否有油污附着,本次施工采用的是全注浆锚杆,具体含2类:一是普通砂浆锚杆,施工遵循的是“先注浆、后插杆”的原则;二是自进式锚杆,施工遵循的是“先钻进杆体、后注浆”的原则。
4.1.1 造孔
根据现场作业情况,A5以上控制段的钻孔采用的是移动式平台配气腿钻的方法。A5—A7段的施工均选择单臂钻,相较于岩石锚杆直径,成孔直径应大于该值15 mm。正式钻孔前,精准测放孔位,正式钻孔时严格控制作业参数,例如孔径、孔深等,确保成形的孔洞满足质量要求。
4.1.2 清孔
钻孔后,用高压风清理孔内杂物,例如岩粉、泥岩等,以便给后续的注浆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4.1.3 注浆
顶拱锚杆注浆统一在移动式平台处完成,所用装置为麦斯特注浆机和φ25 mm的PE注浆管。正式注浆前,将提前准备好的注浆管插至孔底,随着注浆作业的持续推进,缓慢从孔底拔出注浆管,直至孔内灌满泥浆为止。对于具有向上倾斜特征或是垂直状态的孔,需加强防控,避免浆液大范围流失;水泥浆存在特定的凝固时间,该阶段用木楔固定锚杆,以免失稳。
4.1.4 杆体安装
在确保移动式平台具有足够稳定性的前提下,由人工安装锚杆。对于带有锚定板的锚杆,应严格控制其锚杆端部伸出螺母外的部分,该段的长度不可超过50 mm。经水泥浆性能试验后,确定其硬化特性,根据所得结果合理控制锚杆旋紧时间。
4.2 喷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控制
隧洞喷射混凝土主要起到防护作用,较为适宜的是素喷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遇地质破碎带等特殊的地质条件时,应判断该部分是否存在坍塌的可能,若有则不允许出渣,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喷锚支护。
1)按初喷、复喷的顺序依次喷射施工,2个阶段的厚度要求分别为:4~5 cm、不超过10 cm。以不影响施工质量以及不诱发安全事故为前提,Q2类围岩可采取每3个循环初喷1次的方法;Q3类围岩减小至每2个循环初喷1次;对于Q4—Q5类围岩,要求尽快组织复喷作业,缩短岩面的暴露时间,以免出现表层风化剥落的情况。对于复喷作业,则安排在锚杆及挂网安装到位后施工。
2)根据施工需求,在拌和站按设计配比生产质量达标的混凝土,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及时用自卸车运输至现场,利用机械臂式湿喷机作业,达到连续湿喷的效果。
3)为确保湿喷的施工质量,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清理作业范围内的危石,用高压风清洁岩面,避免岩粉等杂物附着问题;配备照明设备以及通风设备,改善现场施工环境;调试施工机械,确保其均能够稳定运行;于岩面上打入短钢筋,根据要求详细标记刻度,作为喷层厚度控制的依据。
4)于料斗上安装筛网,利用该装置阻隔超粒径的骨料。正式喷射过程中,在送风前先开启计量泵,喷射机司机与喷射手密切沟通,严格控制喷射压力,及时整理喷射现场所采集的数据,以此为依据调整风压和计量泵参数,从而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
5)喷嘴与受喷面呈垂直的位置关系,两者间距控制在100~200 cm。若受喷面存在钢筋网覆盖的情况,可以在许可范围内适当调整喷嘴,但至少需确保喷嘴与受喷面的夹角达到70°。严格控制受喷面的角度至关重要,若因空间限制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受喷面的角度过小,将导致混凝土的附着力下降,易在受喷面滚动,由此产生波形喷面,导致面层的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6)喷射作业遵循的是分片依次推进的原则,每片的尺寸要求为长2 m、宽1.5 m,采取自下而上“S”形喷射的方法,此举可避免因回弹物附着在围岩面(此处指的是尚未经过喷射处理的部分)而导致喷层与岩面的黏结力下降。在正式喷射前,先找平凹陷部位,再呈螺旋形缓慢移动喷头,每圈压前面半圈,尽可能提高混凝土面层的光滑性与平整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电站工程建设全流程中,引水隧洞为重点施工内容,同时该处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对此,施工单位需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开挖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控制,在安全的环境中高效完成开挖与支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