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秦皇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路径

2021-03-31徐宁伟柴诗瑶吴学谦路丙社

工程与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秦皇岛全域

徐宁伟, 路 斌, 柴诗瑶, 吴学谦, 路丙社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园艺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0;2.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3.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浙江 绍兴 312030;4.杭州植物园,浙江 杭州 310013)

0 引 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品质逐步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度假休闲的需求[1],在此背景下,“全域旅游”为社会经济乃至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有关全域旅游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旅游发展效应两方面[2],全域旅游结合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不多,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人面临的新课题。

1 全域旅游与乡村景观

与传统景区景点独立发展的方式不同,全域旅游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从业人员三个方面体现了“全域”的特点。即通过全域统筹规划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发展“全域性”的空间布局;以旅游产业为牵引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全域性”的产业发展;通过各个层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全域性”的联动关系。全域旅游打破了行政界线的框定,将区域作为整体进行规划,是资源整合、产品丰富、社区参与、权力协同、产业链延伸的系统旅游[3]。

乡村景观是乡村范围内各类型景观的综合表现[4],乡村景观受到乡村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其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特征、田园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5]。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乡村景观深远与宽广的特性可进一步发挥,将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全局性的规划与定位,结合相关产业拓展生产性景观与乡村文化的价值,通过社区参与将田园生活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营造兼具产业化和生活化场景的景观[6]。

2 秦皇岛旅游与景观概况

2.1 区位概况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依山傍海,紧邻北京、天津、辽宁。全市由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抚宁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组成,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 805、7 802平方公里。

2.2 交通条件

秦皇岛交通便利,京哈、津山、津秦、大秦、秦沈5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沿海高速、京沈高速、承秦高速、102国道、205国道贯通全境,北戴河机场作为旅游支线机场,开通了多条空中航线。

2.3 旅游资源

秦皇岛旅游资源多集中在东部滨海及中北部山地-丘陵区域,呈平行带状分布[7]。较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主要有滨海带上的山海关、老龙头、求仙入海处、孟姜女庙、联峰山、黄金海岸,山区-丘陵带上的祖山、长寿山、燕塞湖、角山、天马山、碣石山等,生态、滨海、长城是秦皇岛旅游资源的三大特色。

2.4 景观资源

秦皇岛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不同地貌造就了多样的景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乡村观光农业以少数民族风情、农家乐、采摘园、长城游为主要形式,项目之间互不关联,形式较为单一。

3 全域旅游视角下秦皇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1 规划思路

3.1.1 梳理资源,拓展特色

全面优化经济社会资源是全域旅游的核心,乡村景观规划应以梳理区域资源为前提。秦皇岛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滨海、依山的环境资源,果蔬、作物种植等农业资源以及长城、庙宇等文化资源。全面梳理秦皇岛乡村旅游资源,既可以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又可以对旅游主题进行宏观把控,从而拓展乡村特色,丰富乡村景观多样性。

3.1.2 产业融合,相互促进

全域旅游以旅游业为主体产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秦皇岛旅游业多年来呈现单打独斗,互不干扰的局面,乡村旅游更是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秦皇岛各个区域都有独特的产业,如昌黎的葡萄-红酒产业、青龙的板栗产业、滨海区域的体育产业等,目前各个产业与景观的结合度不高,还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融合产业的乡村景观,既可以使乡村旅游与产业共同发展,又可以利用产业特点形成乡村景观特色,实现相互促进。

3.1.3 优化布局,全域统筹

全域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进行“全域性”空间分区,乡村景观规划应站在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全面布局与统筹。宏观上通过特色产业明确乡村定位,对重复性定位的乡村资源进行整合,使布局更加合理;中观上结合农田水系、绿地生态的布局原则,优化乡村水系统及绿地系统[8];微观上突出乡村原有的景观要素,使之呈现统一的地域特色,同时又不失个性。

3.1.4 社区参与,突破边界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愿参与到旅游地的发展决策和收益分配活动中[9],社区参与是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乡村景观的形成受到一定的人类干预,应引导乡村居民投入到乡村旅游与景观的建设之中,同时享受其发展红利。只有全面的社区参与,突破设计师、居民等身份界限,才能营造最纯正的乡村景观,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旅游。

3.2 设计策略

3.2.1 维护生态环境

乡村顺应自然而产生,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空间肌理及田园特征,乡村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乡村景观设计要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根据不同乡村的景观特点,对秦皇岛特有的乡土植物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3.2.2 延续地域文化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产品明确的功能定位,要求乡村景观突出其差异性特征。地域文化可以充分地展示乡村及城市风貌,通过乡村景观对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是体现差异化的最佳手段。秦皇岛可利用的地域文化元素众多,老呔文化、秧歌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洋文化、满族文化,这些秦皇岛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可结合建筑、小品甚至动态的表演具化在乡村景观之中,与此同时注重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通过延续地域文化营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

3.2.3 完善交通网络

实现区域一体化是全域旅游的目标之一,完善交通网络可增强点与点之间的可达性,通过设计绿道串联不同乡村,资源共享,实现片区化发展。秦皇岛地形地貌丰富,可利用北部山地长城的走势形成乡村绿道,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南部沿海环境设计滨海绿道,突出自然生态风貌。交通网络除了串联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之外,对乡村产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3.2.4 景观介入产业

乡村景观规划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具体到设计层面,即以景观设计为桥梁,实现旅游与产业的共生、共融、共享。对秦皇岛乡村产业园区进行景观再设计,在保证生产的同时突出旅游及体验活动,整合乡村自然、文化及农业资源,融入康养旅游、运动休闲、农业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打造全域旅游综合体。

3.3 主题特色

3.3.1 农事体验型

秦皇岛乡村具有众多采摘园、农家乐等,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昌黎葡萄沟的农家乐、卢龙鲍子沟村的葡萄采摘、山海关新建村的樱桃采摘等,对于以上采摘园、农家乐,通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打造特色农业体验园,规划产业运输道路与旅游体验道路,生产旅游可同时进行又互不干扰,实现农旅融合。

3.3.2 文化创意型

北戴河村作为秦皇岛文化创意型乡村的代表,很好地将文创产业融入乡村发展之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北戴河村通过引进外来艺术家、吸引全国艺术机构,打造集旅游、文化、创业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目前村内汇集了民宿、餐饮、艺术等多个产业,引入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创机构, 完善了村内的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社区参与、共同富裕。

3.3.3 自然生态型

秦皇岛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青龙祖山风景秀美,昌黎碣石山文化底蕴深厚,分别依附于祖山、碣石山的祖山镇、杏树园村可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营造美丽乡村,普及保健园林、园艺疗法等理念,结合山水优势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3.3.4 科普休闲型

青龙蔡峪村七彩青龙自然城、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对科普休闲型农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景观温室、农业园区将亲子农事教育、有机蔬菜种植等以景观的形式串联起来,打造教育、科普、休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3.3.5 历史风俗型

秦皇岛历史悠久,文化景观数量众多,长城文化游、满族风情游是秦皇岛旅游的主要品牌。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选址周边特色村庄建设特色小镇、民族风情园,利用文化景观开展节庆活动,同时介入文化体验环节,如长城砖窑烧制、满族特色美食制作等,为游客提供明史、揽胜、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彰显秦皇岛文化特色。

4 结束语

全域旅游理念拓展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思路,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新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对资源、产业、空间、社区进行全域规划,以生态环境为基底、地域文化为特色、景观形式为牵引,将乡村的生产生活转化为旅游资源,推进乡村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秦皇岛全域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