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万物互联时代下的城市空间转向

2021-03-31范桂芳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商业空间办公

秦 璐 ,范桂芳

(1.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0 引言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城市中各类公共空间成为病毒传播的危险地带,部分地区采取居家隔离,人们利用各种智能设备与外界进行联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将需面对面交流的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此次突发事件改变了以往建筑空间与使用者的关系,也揭示了万物互联时代下新兴技术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以及承载日常生活发生的城市与建筑空间的转变。

1 万物互联时代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应用日趋成熟,实现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传输,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已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城市与建筑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实体建筑空间通过数据化处理,成为网络系统中的节点或数据,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万物互联的本质是万物数据化,指向是人,核心是数据,手段是连接,关键是流程。在新的数据时代,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建构,建筑师成为构建新“连接”体系的空间“架构师”。

2 “以人为本”的空间

空间本身的概念是模糊、虚幻并具有不确定性,但因空间中有了人的行为活动,空间本身才有了实在的意义。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认为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作为一种容器,承载着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本文中所指的空间是各种行为交互的容纳器。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是容纳人们进行各种肢体活动的实体空间,在万物数据化的新时期,实体空间被数据化处理,链接到网络系统中,与由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共同引起城市空间的实质性转变。二者的结合不仅可提高实体空间的使用率,也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人们从实体空间中被解放出来,就能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加入自身所在的信息网络,自由穿梭于不同地域空间,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智能设备连接线上与线下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强调符号与代码对现实经验的支配性构建功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使传统意义的空间内涵主要有以下转变。

2.1 即时性的空间搭建

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满足人们与外界的交往需求。传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花费一定时间实现人们所处空间的位置转移。但在当今时代,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配合使用完成这种交往需求可在瞬间完成,是一种即时性的空间搭建。智能设备中微信、QQ等聊天软件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即时性交往空间,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营造了即时性的购物空间。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的办公软件满足了人们办公、学习的需求。即时性的空间搭建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与地理空间上的限制。

2.2 场景性的空间再造

将实体空间与极具艺术感的数字科技相结合,以场景化方式重塑实体空间,当人们在空间中活动时,所执行的每个动作均可在视觉、听觉或触觉方面得到及时反馈,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这种场景化空间更注重对于人们在情感、艺术审美等精神需求方面的回应。目前,这种空间营造方法主要广泛运用于博物馆类空间设计中,例如,在北京首钢工业遗址1,2号高炉的改造设计中加入了AR、VR技术的运用,对旧工业空间进行再定义,重塑空间活力。

2.3 定制性的空间体验

定制性的空间体验主要指针对个人的新型空间建构关系,空间体验的定义权掌握在个人手中,实体空间逐渐由针对普遍大众的标准化体验走向针对个人喜好的定制化。一方面,人们可根据网络上的数据统计和评价,对线下的实体空间进行最优选择,以便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依托5G技术的发展,人们可随时随地连接到自己喜欢的虚拟空间,进行学习或放松。

3 万物互联时代下的城市空间转向

万物互联时代下,城市空间的信息化加强,由传统的物质空间扩展到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更紧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导致城市传统功能空间逐渐走向兼容化,城市空间也变得更富有张力。主要表现为:居住空间复合化、办公空间共享化、商业空间体验化和游憩空间绿色化。

3.1 居住空间复合化

疫情期间,居住空间成为每个人最后的庇护所,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网购、线上休闲等一系列活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各种活动。物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居住空间的认知。人们只需待在实体居住空间中,通过电子屏幕与外界相连,进入各个自身需要的虚拟空间完成活动,形成一个复合化的居住空间。与此同时,人们为了完成各种活动,会对居住空间的功能布置进行些许改变,由以往的卧室、起居室改造为卧室、办公空间、健身空间。

3.2 办公空间共享化

信息时代下的人们迫切追求人性化、自由化的办公管理体制,希望可以拥有更自由灵活的办公时间与办公地点,办公空间共享化的使用方式备受大众喜爱。这种办公方式不仅可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办公需求,也可使实体办公空间得到很好的资源配置。与以往“格子间”式的办公空间不同,共享化办公的空间组织更加多样化,包含标准化的工作空间、开放式的交流空间及人性化的生活服务空间,而且部分空间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控,从而满足不同办公人群的需要。

3.3 商业空间体验化

万物互联时代下构建的数字化城市空间网络,改变了商业空间的经营方式。依托于互联网形成的各种社交平台,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商业空间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为提升竞争优势,商业空间开始注重人对空间的精神体验,努力塑造具有独特性、艺术性、生态性的环境氛围。独特性设计可强化空间主题,加深人们的印象;艺术性设计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升空间体验感;生态性可让人们感受到亲临大自然的放松,获得归属感。

3.4 游憩空间绿色化

传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体空间是侵占地球土地资源的消耗大户,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来盖房子,绿地面积急剧减少。然而,物联网的出现,城市逐渐由传统的物质空间扩展到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实体空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智能化设备的介入,降低了实体空间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实体空间采用分时分段的使用策略,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实体空间搭建,归还城市更多的绿地面积,塑造更多面向自然的绿色化游憩空间。

4 结语

万物互联背景下,城市空间的信息化功能加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建构。在构建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环境时,空间建构表现出即时性、场景性、定制性3种特点,凸显当下建筑设计不只注重物质空间的建造,更注重对于不同个体在精神、艺术等方面需求的满足,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叠加促使城市传统功能空间走向兼容化发展,复合化居住空间、共享化办公空间、体验化商业空间和绿色化游憩空间等新型空间模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实体空间利用率提高,可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塑造更加生态的城市空间。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商业空间办公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
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空间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