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环境提升研究*
——以望亭镇为例
2021-03-31王天赋范铃燕
蒋 励,王天赋,范铃燕,金 帅
(常熟理工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0 引言
自2016、2017 年国家公布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以来,全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涌现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典型。然而同时,一些负面案例也陆续出现:有的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定位不明、缺乏特点;有的原住居民迁出,破坏了原有的人文结构、风貌习俗;有的缺乏商业产业以及推广,缺少人气。可见,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而环境在特色小镇展现自身特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特色的环境可以助力产业,吸引人气,让小镇宜居宜旅。为此,本文以苏州望亭镇为例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升特色小镇的环境,强化特色,助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
1 望亭镇概况及其发展中的问题
1.1 望亭镇概况
望亭镇隶属于苏州市相城区,坐落在苏州市西北,太湖之滨,介于苏州和无锡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区之间,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鹤溪,是一座具有近2 000 年历史的古镇。2019 年,望亭稻香小镇入选苏州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和“2019 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1.2 望亭镇发展中的问题
望亭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在以“农文旅创”为重点的旅游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特色不强 身处望亭,粉墙黛瓦的民宅、成片的稻田、烟波浩渺的太湖、历史悠久的文化,可以使人感受到身处世外的怡然自得。然而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镇区环境不能凸显当地“稻香小镇”的特色,与周边县市有同质化倾向,品牌识别度不强,无法有效地吸引游客。
2)配套不足 特色小镇规划应有整体观,避免项目的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需要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均衡发展。而望亭在发展中未将建筑、景观、设施等进行一体化设计,因此配套不足。以望亭镇北太湖风景区为例,当地的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然而游客稀少,主要是因为缺少相应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购物等设施。调研发现,风景区现仅在御亭路旁分布着几家农家乐餐馆,数量少且类型单一;缺乏住宿设施,酒店、民宿正在规划中;更没有文化体验、游乐等相应的设施。
3)人气不旺 人气包括2 个方面:游客和原住居民。游客有远近之分:周边地区的游客主要是周末休闲游,从城市回归乡村,放松身心;来自更远地方的游客主要是体验江南乡村稻田文化。然而望亭镇景点分散,游览项目不够丰富,加之特色不强、配套不足,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因此风景区游客稀少。另一方面,望亭镇在文旅开发中未充分考虑原住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风景区内有迷宫公园,但因未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选址欠佳,功能不够丰富,导致乏人问津,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还有,当地有不少传统民居,粉墙黛瓦与成片的稻田构成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画卷,但是这些民居大多空着,有个别人家整修成民宿,但缺乏设计,而且量太少,形不成规模。如果居民愿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当地的民宿、游乐设施等的设计与建设,这些项目不仅是为游客服务,更是为原住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服务,如此才能让原住居民乐居其中。只有留住原住居民,村镇才有生命力、活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
2 特色小镇环境提升中可利用的特色
在进行环境提升中,如何强化特色小镇的特色,就需要充分挖掘其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历史人文特色等。
2.1 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即所在区域的特色。望亭镇地处苏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环境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望亭还有运河文化、古御亭文化,也非常有地域特色,都是环境提升可利用的元素。
2.2 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选址多为风景秀丽之地,以增强对相关企业和居民的吸引力,可让居民舒心地创业、休憩或居住。望亭镇紧邻太湖,稻田面积大,吸引了成群的白鹭在稻田中徜徉,田园风光优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特色,这就是在环境提升中可利用的特色景观资源。
2.3 产业特色
特色小镇需培育发展主要为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而不宜像产业园区或专业小镇那样追求产业集群的完整性或产业链的延伸性。望亭镇具有延续4 000 多年的稻作文化,水稻是其传统经典特色产业,“金香溢”大米商标是江苏省著名商标,2017 年6 月,望亭镇成功入围稻香小镇。因此,稻作文化可以充分利用到环境设计中。
3.2 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置的合理性 本研究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差确定Satty标度,将主观意见进行量化分析,并逐层检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的主观性对权重预测和实际情况矛盾的情况[10,15]。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层级指标的CR值均<0.1,表明各指标权重设置符合逻辑的、客观科学的。
2.4 历史人文特色
特色小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特色,需要充分挖掘,以此提升镇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灵归属感,留得住原住居民,也能吸引游客。望亭地区隶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早在4 000 多年前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与农业相关的石器以及炭化稻谷,就是稻作文化发源的明证。2016 年2 月,望亭地区的稻作文化成功申报苏州市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稻作文化可以提炼形成环境设计的主题,在保留原有村落以及农民生产、生活、居住形态的基础上,增加景观观光、文化科普、采摘体验等多种活动,提升环境特色。
3 特色小镇环境提升思路
提升特色小镇的环境主要是展现其“特色”,提高地域认同感,因此,望亭镇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和历史人文特色,考虑原住居民与游客的需求,整体规划,兼顾室外景观和室内空间,从以下3 个方面考虑,打造特色鲜明的小镇环境。
3.1 观光游览
观光游览需要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望亭镇有太湖、运河、稻田……生态景观资源得天独厚,可以在保护这些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道路、河道的景观改造,沿太湖、河道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增设观景设施,体现太湖流域原生态的江南水乡风貌特色,同时增加稻香小镇的文化特色,提高望亭的区域识别度。
还可基于稻作文化设计可游可览的景观,比如小游园、植物迷宫、儿童乐园等,增加丰富度与趣味性,兼顾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游客的不同需求。
观光项目还可以考虑步行、骑行、健身等不同的方式,合理规划栈道、步道、骑行道、主干道,丰富景观层次,让景观设计成为画龙点睛之笔,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生态宜居环境。
3.2 文化体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旅行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品质体验。研究表明,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研究发现,在重要时刻加入如下4 种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便能打造让用户难忘的峰值瞬间。
1)欣喜 通过提升感官享受、增加刺激性来制造惊喜。在望亭镇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特色文化表达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提供更舒适、优质的服务和环境。对于游客来说,这就是让人欣喜的时刻。
2)认知 即让人获得洞见,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望亭可以开辟文化体验馆,或在景观环境中加入农业科普、乡村生活知识,开发采摘体验项目。对于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开阔眼界的好机会,尤其适合亲子游。
3)荣耀 荣耀来自认可。在环境设计中可以做一些微小成就感的设计,比如在望亭的各个景点设计相关的集卡、打卡、探秘游戏等活动,游客完成任务获得礼物即有成就感,拍照上传朋友圈、微博收获点赞、评论时也会获得成就感。
4)连接 即和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共享美好时刻。在室内外环境中多设计共享空间,比如民宿内的共享餐厅、共享客厅,景观中的亭、廊等公共区域,提供人们交往交流的空间,加强人与人的连接。
3.3 配套建筑环境
配套建筑环境主要是指民宿、餐饮、购物、文化体验等空间。望亭镇北太湖风景区现有大量传统民宅,为典型的江南建筑,与周边的稻田形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这些建筑大多闲置,虽有些陈旧,但建筑完好度较高,因此像村中西部河岸两侧的民宅现规划为民宿,而御亭路旁的建筑主要为餐饮,还有一些可考虑游客中心、购物、文化体验等,配套齐全,让游客可游、可赏、可食、可宿,心甘情愿留下来。
这些配套建筑环境的营造也应凸显当地特色。比如民宿的设计,从建筑形态、空间功能、材料色彩、室内陈设、衍生产品等方面,通过巧借周边环境、合理改造建筑、传承历史人文、提升文化氛围,力求凸显望亭当地的乡土人情,实现空间记忆的传承,满足人们对乡村自然生活的向往,让游客能够真切地体验当地的生活状态。又如主题餐厅,同样可以围绕“稻香小镇”来做文章,从空间结构、用材用料、餐具陈设、当地美食等各方面来营造特色,不光吸引游客,更可以成为当地居民餐饮、聚会的好地方,让他们保有历史记忆以及地域归属感,这才是小镇活化的保证。
4 结语
特色鲜明是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首要原则,小镇环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镇可以牢牢抓住当地的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和历史人文特色进行环境提升,一方面提升环境特色与品质,吸引外地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原住居民具有地域归属感,更愿意留在当地并为之贡献力量,以此达到良性循环,使特色小镇宜居宜旅,成为“活着”的小镇,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