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2021-03-31王羽柔韩永红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8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养老老年人

王羽柔,韩永红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我国独居、留守老年人增长情况愈发严重,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超过2 500万户的独居老年人,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早在2016年,我国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占比就已经达到农村老年人口的37%。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镇、农村老年人口数分别占全体老年人的18.01%和55.92%,总和占比高达73.93%,是城市老年人数量的4倍多,约1.31亿人。当前农村养老的问题更是迫在眉睫。保定独特的地域特征使其成为全国人口排名第一、老年人口全省第一的地级城市,研究、分析当地农村互助养老机构的居住空间设计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1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现状

1.1 保定农村老龄人口不断增长,养老机构需求量提升

早在2009年底,保定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就已经达到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90.65%,约140万人。近几年,保定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龄人口不断增长,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保定农村互助幸福院数量激增,早在2012年其村级覆盖就超过了1/3。根据保定市民政局老年服务站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保定在农村地区建设成立了3万多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020年保定的农村幸福院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

1.2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保定的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存在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功能空间布局欠佳、缺乏无障碍性、适老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居住空间设计亟待优化,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1.2.1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经调查发现,多数互助幸福院都存在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陈旧、损坏等情况。例如床位不足、损坏、陈旧,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入住和居住需求。部分互助幸福院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缺少必要的储物设施,部分互助幸福院未设置洗澡间,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等。

1.2.2 功能空间布局欠佳

农村房屋的建设目前没有法规将其纳入有效的监管范围,村庄建筑大多是村民自行设计施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功能房间布局方面,卧室存在以下问题:卧室与公共空间距离近,卧室的私密性较差;老年人无法储存自己的物品,缺乏储藏空间;房间缺乏自然采光;室内环境通风性能差等。

1.2.3 缺乏无障碍设施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机能与年轻人有一定差距,有更特殊的居住空间需求。目前,部分农村互助幸福院缺乏无障碍设施,忽略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1.2.4 适老化程度不足

目前幸福院养老服务设施的“指标化”“规范化”现象严重,许多设施仅为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却忽视老年人的主观心理感受,未考虑老年人自己的意愿,难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居住需求。

2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依据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居住需求

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产生不同的生理上的变化,如运动机能、感官认知与神经系统衰退,免疫机能衰退,适应能力逐渐减弱等。且由于多数农村老年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导致多或少存在一些身体疾病。因此,保定市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与居住需求。

2.1.1 视觉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首先针对老年人视觉衰退的问题,可以通过布置光源、增加一定数量的照明灯具等方法,提高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照明亮度。在设计中应该注意居室灯光要尽量避免直射,适当设计一些反射光源。还可以通过放大室内的标识,如采取放大按键开关与开关弱光指示、提高物品之间的色彩对比度等方法,帮助老年人辨别物品。另外,考虑到老年人起夜较多,这些提高识别度的设计在夜晚的作用也极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设计助力扶手、防滑等安全措施,用来辅助老人的夜晚活动。

2.1.2 听觉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针对老年人听觉衰退的问题,一些老年人可能还有耳鸣、嗜睡等症状,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利用灯光或震动提示,通过其他感官信号进行弥补,从而保证安全性。另外,一些老年人睡眠浅、对外界声音较为敏感,轻微的声音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因此,卧室设计应尽量避免临街,远离公共空间,选择较为安静的地方,并做好隔声。

2.1.3 其他感觉器官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针对老年人触觉衰退的问题,在居住空间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对于洗澡水的水温不易感知,注意冷暖水开关的设计,让开关更加醒目,或者增加设置温度控制装置,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烫伤。

针对老年人味觉衰退、对食物味道辨别能力减弱的问题,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在冰箱内设置可提醒老年人保质期的提醒装置,避免老年人误食变质食物发生中毒事件。

针对老年人嗅觉衰退、对气味感知能力减弱的问题,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在厨房灶具设施上增加危险警报装置,以避免造成事故。

2.1.4 神经系统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老年人神经系统的退化会带来记忆力衰退和认知能力下降,老年人会不记得物品的位置,并且对相似物品难以辨别。对此,在设计中既要给老年人预留足够的储存空间,又要明显不隐蔽,在设计时应增加标识设计提醒老年人,避免老年人找不到东西。另外,老年人判断能力下降,会出现难以辨别空间环境,难以分辨相似房间的状况。利用色彩的可识别性进行居住空间的设计,在遵循颜色统一的前提下,利用色彩明度、纯度、色相进行空间的划分,色彩的对比关系会加深老年人的印象,提高他们识别对象的能力。

2.1.5 肌肉力量与肢体灵活度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与身体灵活度退化,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行动不便、动作不灵活、反应迟钝、骨折风险高等问题。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注意做好地面的防滑,避免地面不平,注重无障碍设计。另外,家具的选用与摆放也需要细心周到。

2.1.6 免疫机能衰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老年人由于免疫机能衰退,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方面,因此,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应选择明亮、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环境。

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居住需求

通常,老年人会由于身体上的落差产生失落和自卑感,另外儿女远离会让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易产生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等负面情绪。由于农村与外界信息沟通相对闭塞,文化娱乐条件相对不足,农村老年人更易对自身的生活产生失落感,所以给予农村老人精神慰藉十分重要。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居住空间设计应围绕安全感、归属感、邻里感、舒适感、私密性等方面。在整体感觉的营造方面以家的感觉为主要设计原则,避免空间感太强,给老年人空荡荡的孤单感;在室内颜色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暖色调营造热闹的空间氛围,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在空间布局上,将起居室、公共活动空间等活动较多的空间布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用明媚的阳光驱走老年人内心的寒冷;在陈设品的选择上,选用生机勃勃的植物,植物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能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让老年人打发无聊的时间;在装饰材料的选用上,应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局部使用天然材料呼应,给老年人以亲切感。

2.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居住需求

屋内一般包括以下行为:睡眠、就餐、卫生、打扫、储藏、交往、休闲娱乐及社会工作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具有地域性与时域性、类聚性与聚集性、私密性的特点。

2.3.1 老年人地域性与时域性的居住需求

1)地域性行为 指在特定区域内的习惯性活动。老年人记忆力和心理安全感需求增加,更加倾向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并且不会轻易地改变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2)时域性行为 指在不同环境影响下的行为活动。老年人的生活作息规律,其会在特定时间进行特定的行为活动。

针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地域性与时域性的特点,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设计要与老人的习惯相契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3.2 老年人类聚性与聚集性的居住需求

1)类聚性行为 老年人倾向于和自己有相似爱好的老年人交流。针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类聚性特点,为老年人设计“成组活动领域”,即为有相似爱好的老年人设计兴趣活动空间,满足老年人的兴趣活动。

2)聚集性行为 老年人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聚集在一起唠家常、看电视、打牌等。针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聚集性特点,为老年人设计人性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老年人的集体活动,让老年人在居住空间中可以进行交流与获取信息。

2.3.3 老年人私密性的居住需求

私密性是指老年人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人需要私密空间,针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私密性特点,应在功能区的设计上注意私密空间与交往空间的划分,为老年人设计具有一定安全性和私密性的空间。

3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3.1 适居性设计

在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应注意为老年人营造具有熟悉感的归属空间,尽量减少老年人的陌生感与孤独感。在设计中,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通过融入当地特有设计元素,使用老年人熟悉的物品,营造老年人熟悉的家庭氛围。在互助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上,应该合理地划分功能区,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在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做到合理划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应该注重储物空间的设计,满足老年人积攒旧物品的实际需求。

3.2 地域性设计

在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设计中,要注重居住空间的地域性设计,将保定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特点、当地民俗特色融入空间设计中。保定地区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应重点考虑保温的问题,做到室温均衡。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的民居风格体现为合院式民居,在细节上表现较为浓厚的地方特点。河北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在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的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选用当地传统材料(如砖瓦、土坯、石材、木材等)和传统工艺(如传统拓印技艺、陶埙艺术、曲阳石雕等)进行设计,使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相融合。在居住空间色彩的选择上,以保定民居装饰色彩棕色与青灰色为主,选用与其相协调的颜色作为点缀。在墙面设计中采用保定民居墙面常用的青砖、黄土来构建主色,点缀棕色、红色、打破主题浅淡、色调单一,让老年人感到温暖。

3.3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包括交通空间通行、视线、声音的无障碍性。例如,在互助养老机构的建筑出入口加装有扶手、护栏的无障碍专用坡道;在长距离的走廊空间中设休息座椅;为听觉障碍者设计各种色彩鲜艳醒目的标识标牌等。除无障碍设计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注意避免地面高差,或以缓坡连接减少高差;卧室、卫生间、餐厅、阳台等尽量保证适宜的空间尺寸,满足轮椅通行,方便老年人的活动;在卫生间的设计上,为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在卫生间盥洗台侧、坐便器旁设置扶手,供老年人抓扶;在淋浴区内安装稳固的坐椅等。

3.4 情感化设计

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情感化设计主要表现在空间的装饰设计上。例如,用老年人熟悉的物品作装饰,或通过不同色彩的墙体与地面区分不同的功能区,从而加深老年人对于空间的识别能力,注意色彩的选用不能过于艳丽,避免刺激老年人的视觉神经。另外,农村老年人普遍喜爱自然因素,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运用可以释放香气的绿植装饰空间,既能调节神经、消除疲劳、使老年人轻松愉快,又能杀灭细菌、辅助治病;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多采用自然采光为室内提供光源,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居住空间引入自然风以解决室内通风性能差的问题。

3.5 潜伏性设计

保定作为京津冀中心城市之一,其发展速度迅猛,在不久的未来将面临人口高龄化、超龄化的问题,因此,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设计应遵循潜伏性设计原则。在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考虑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变化,潜伏性地预判互助养老机构的居住空间、功能设置与养老设施,预留适宜的空间和结构,使设计具有预见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且能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养老居住需求。

3.6 智能化设计

在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引入智能设施,可提高空间智能化,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如可安装人工智能装置(智能照明、空调控制系统)调节空间的采光环境、通风环境与温湿度环境;配备智能产品(智能药箱、智能血糖仪等),记录、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卫浴、厨房、卧室等空间安装触手可及、操作简单的智能呼救设施,以避免突发状况;设置娱乐视频、音频系统,满足老年人休闲、沟通的需求,从而起到慰藉老年人的作用。

4 结语

农村互助养老机构作为保定市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首要选择,设计改善其居住空间随之成为首要任务。但当前在我国发展仅初具雏形,设计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老年人的使用角度出发,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保定地域特色,探讨适合保定农村互助养老机构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