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农庄的概念演绎

2021-03-3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东美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庄住宿农家乐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郑东美

0 引言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此,共享理念与共享经济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发展创新模式的重要推动力。全域旅游背景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品质化提升有了更高要求,更享受体验式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变得分散、多元,乡村农耕文化中特有的淳朴温情,自然景色中独有的静谧休闲,都成为游客选择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因。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最早的乡村旅游形式,起源于欧美等国,借助所在区域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具有鲜明乡土烙印的资源,以“食+赏”形式简单提供给游客休闲空地;民宿多出现于日、英、法等地,最开始是以B&B(bed and breakfast)方式经营的家庭式招待,居民可利用自用住宅空间,结合当地人文及景观,以“宿+食+赏”形式为外出旅行者提供个性化基础配套的住宿场所;共享农庄则以一种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方式出现,对乡村闲置房进行个性化改造,不改变农民所有权而仅让渡农庄经营权,以“农庄+产业+营销”方式优化乡村资源,带动乡村发展,提升乡村形象。

1 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农家乐是旅游区域当地居民利用成本较低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以满足客人需求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国内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该时期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农家乐是国内游客参与率、重游率最高的一种农家风情旅游形式。可见,农家乐是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

随着农家乐旅游逐步发展,乡村地区的旅游模式、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等有所提升,农家乐的繁衍是乡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成功踏出的第一步。部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成熟区域,依托本地的特殊农业资源,创造特属当地的农家乐品牌,如苏州西山岛明月古村的“明月一湾”农家乐、三山岛的“福明山庄”等,均凭借其在太湖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当地的湖产品,打造独树一帜的农家乐本土品牌。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开拓了乡村地区居民发展的新思路,既为生产消费带来新途径,又为农业市场化提供新契机,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新兴的发展平台,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首块踏板。总体来说,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形式目前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完善的监管和规范,管理相对落后,亟待加强,以促进市场稳定、有序、持续发展。

2 民宿的概念及发展

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房屋资源,在提供住宿的基础上满足游客对当地资源、文化、生产及生活方式探究心理的小型住宿设施。风格鲜明的乡土民宿为城市游客提供便捷的生活配套设施。在文化方面,民宿塑造特色鲜明、个性明确的乡村形象;在建设方面,民宿提升乡村发展的综合质量。

形式多样的民宿逐渐成为游客乡村生活的载体,其特有的艺术、情怀、个性,均区别于农家乐及乡村住宿酒店,以崭新形象在我国乡村旅游中落地并繁衍,并凭借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经营理念改写乡村旅游形态。民宿为乡村文化带来个性化发展,作为不同于传统酒店的新颖住宿方式,成为游客新的出行及住宿选择。目前,很多网络平台采用信誉评价机制,进行民宿与游客之间的空间共享以及游客与游客之间的信息共享。

3 共享农庄的概念及实践

3.1 概念

共享农庄因地制宜、共享要素,积极引导农民就业,是将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再利用以盘活农村资源的发展形式。它是将“共享”理念与实际农场进行融合,不同于农家乐与民宿,是现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合作发展体系。自其提出,共享农庄在国内的热度持续升温,其孕育空间正逐渐变大。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共享农庄对社会优质资源进行分配,并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农村闲置资源的共享是共享农庄打造共享经济业态的第一步,共享农庄通过打造特有的“农庄共享交易平台”,将乡村闲置资源与消费者需求进行对接,盘活土地、产物、房屋、空间、产品等资源,提高居民收入,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建设。

共享农庄可实现多方共赢。农民通过共享闲置资源,参与共享农庄的建设投资与运营管理,利用共享农庄的资产增值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同时也可为共享农庄合作方带来收益。共享农庄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与后期运营,运营团队与共享农庄投资方之间可以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互惠互利。消费者可获得农庄提供的生活空间与生活体验。通过共享农庄带动,农村的闲置资源可变现,农业的综合收益得到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乡村是区别于城市存在的独特聚落体系,在共享农庄发展中,尊重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传统民风、民俗是首要前提。共享农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新兴技术融入乡村建设,会对乡村的生产环境与经营环境给予保护。在共享农庄内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田园休闲文化生活表达、文创产业推广等方式推动城乡文化的深入交流,从而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地推动农业文化、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共享农庄是一种引领潮流的新型生活方式,农村文化的传播与人群精神需求的提高让城市居民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共享农庄,城市消费群体可远离繁忙的日常工作、快节奏的城市速度、浮躁的生活态度,以静谧的、慢节奏、沉稳的方式体验另一种生活。

3.2 苏州市共享农庄建设实践

2019年3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共享农庄(乡村民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确立全市2019—2022年发展100个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2020年1月13日,苏州市举行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暨授牌仪式,并借此公布了苏州市2019年首批认定的14家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名单。同年,苏州市打造了共享农庄(乡村民宿)数据平台,汇集工作动态、政策文件,并将其作为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的宣传平台。

苏州市已进行授牌认证的共享农庄共14家,其中7家位于吴中区,2家位于吴江区,其余各有1家分布于相城区、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共享农庄的经营以教育研学、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其中较为特殊的是飞甪农旅共享农庄,其通过智慧农庄的科技手段实现现代化管理;文化传承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共享农庄,已形成以“碧螺春茶”为主体的文化发展产业链,带动农庄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吴中区的柳舍共享农庄是打造农庄品牌的成功案例,其民宿、餐饮、集市活动、生产基地均打上“柳舍”的品牌烙印。

综上所述,农庄运营多采用“企业+村庄”模式,少部分有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运营。通过对比可看出共享农庄基本均以苏州市发布的“农村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并举”作为指导思想,根据农庄承载文化的不同定义其发展模式与产业,使农民参与并受益于此,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使投资方得利且使合作成本更低,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4 结语

淳朴温情的乡村农耕文化、静谧休闲的自然景色,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田园乡村。农家乐、民宿、共享农庄建设于尊重乡村本土文化氛围的基础上,选择以餐饮、住宿、产业等不同方式构建骨架。农家乐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发展餐饮,是乡村旅游开启农业市场化的第一把钥匙,可让乡村旅游进入大众选择范围;民宿以风情住宿的形象打破传统住宿形式,满足游客对当地资源、文化、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探究心理,既是乡村文化个性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共有共享”理念衍生的代表性发展模式;相较于农家乐与民宿,共享农庄更深入地挖掘乡土资源利用价值,更长久地传播乡村独特文化,更新颖地开发各方合作关系,更全面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未来,乡村规划、乡村旅游应对共享农庄的经营模式进行全面且深入地研讨。

猜你喜欢

农庄住宿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农庄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P大的住宿学院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