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民族复兴伟业 再创工程建设辉煌

2021-03-31原建设部办公厅巡视员郝圣锟

中国勘察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 原建设部办公厅巡视员 郝圣锟

在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的进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历史,也是引领人民群众奋进百年改天换地的历史。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的新时期,迎来了工业建设和工程勘察设计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岀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为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和建筑业、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注入了强大活力与内生动力,推进了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加快了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演进的步伐,赢得了“基建狂魔”的称誉。如果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强大专业实力的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今天。

忆往昔峥嵘岁月,彰显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改革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工程勘察设计就经历了第一次变革,即由个体经济向国有经济转换,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萌生了勘察设计国家队。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党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之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随之组织实施,开展了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迫切需要壮大工程勘察设计力量。

旧中国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只有少数土木、建筑事务所,人数不足1000多人。为了适应繁荣发展的建设需要,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迅速聚集了一批勘察设计力量,初步建立起了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的勘察设计机构。当时,一方面把私营的土木和建筑设计事务所收归国有;另一方面从国营工业企业中抽调一批有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配备了一批管理干部,分配了一批大专学生,组成了机械、冶金、铁道等行业的勘察设计机构。例如,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了设计总局,下设4个设计分局和6个勘察队,技术人员多达2885人。到1952年末,全国的勘察设计职工已经达到2.3万人。

这一时期组织体制的变革特点:一是个体经济向国有经济的转换,带来建筑部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根本性质的转换;二是经营方式由勘察设计单位自营转为承包方式,经营方式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向转换;三是提岀了逐步实现工厂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目标,奠定了建筑工业化的基础;四是顺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承建项目向主要承担工业建筑工程转换,工程勘察设计为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作岀了巨大贡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河南洛阳拖拉机制造厂、丹江口水利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五是勘察设计队伍建设向专业化拓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兴建的冶金、煤炭、化工、能源等156项骨干工程,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技术精、能打硬仗的勘察设计专业队伍。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针对当时勘察设计队伍力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有计划地培养、补充设计技术干部,按照专业化原则调整设计机构。要求全国的勘察设计力量五年时间内在没有苏联专家指导下能独立担负各行业的勘察设计任务。“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勘察设计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到1957年末,全国独立的勘察设计机构已经发展到198个,职工总数达15万人,比1952年增加了5倍多,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勘察设计机构,国务院主要经济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设计队伍。冶金、水电、建筑、铁道等部门勘察设计力量都达到1万多人,机械、煤炭、石油、化工、纺织、轻工、交通、邮电和林业部门的勘察设计力量都达到了2000多人。

1956年,原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设计工作会议,李富春、薄一波出席会议作报告,要求认真总结“一五”计划时期设计工作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水平。根据会议部署,各设计单位认真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验,同时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中国国情把工业建筑的设计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为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体系和城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开启了勘察设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伟大变革。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纠正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做法,进一步加快了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国营建筑企业与工程设计单位,实行工程项目与设计任务由主管部门分配,设计费用实行拨款制,工资分配与完成任务多与少、好与差无关。经营管理落后,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企业职工与工程设计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建筑施工企业与工程设计单位,活力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经营越来越死,加上文化大革命对经济与社会的冲击,外部环境艰辛,建筑施工企业与工程设计单位生存越来越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了长久以来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从1979年起开始了建筑设计管理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和建设主管部门着眼于大力增强建筑业与工程设计行业内生动力与强大活力,调整经济政策,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全面而系统地推行体制改革。勘察设计行业,主要是实行企业化改革,实现了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型,进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变革;实行市场化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勘察设计行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和竞争能力;实行社会化改革,由行政隶属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勘察设计在建筑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改变了企业产权结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了重要一步,多措并举激发了勘察设计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1983年10月,原国家计委印发了《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基本建设勘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对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原则、工作程序、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经济分析和概算预算工作、标准化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队伍建设、资格认证、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横向联系和协作配合等12个方面,分别作了70条规定。这是国家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个带有管理条例性质的全面指导勘察设计工作的文件,是汇集新中国成立30多年的勘察设计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

1977年至1985年,勘察设计事业进入了稳定健康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在开放、改革、搞活的方针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调整、整顿工作,同时注意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中国勘察设计工作有了很大提升。

这个时期,打破封闭状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取得了重大进展。期间,引进了一批炼油、化纤、化肥、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电力、煤炭、机械、轻工等行业的技术和装备、建成了一批骨干项目。而且勘察设计人员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自行设计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山东济宁三号井,新疆、宁夏52万吨尿素工程,吉林化工厂11.5万吨尿素工程、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大同至秦皇岛铁路等一批大型项目,有些工程的设计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

这一时期,中国的勘察设计队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1985年底,全国勘察设计职工人数达到46万人,比1965年增加了一倍,在5300多个勘察设计单位中,有骨干勘察设计单位500多个。这些单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备齐全,有比较完善的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有比较先进齐全的技术装备,他们承担了本行业大型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建成投产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决策部署。以数字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建筑领域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引发了工程设计方式、建造方式、项目管理方式和建筑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推行设计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行向工程咨询和总承包两头延伸的改革,改变了企业发展方式,推进了勘察设计服务向建设工程全过程服务变革。推行数字信息化改革,建立计算机集成系统,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体系,实现了设计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数字建筑、智慧工地、智能建造联动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改革科研体制,创办设计、施工、科研联合体。扩大对外开放,顺应“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形成,推进众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走向国际建筑市场。这些改革的组织实施,为新时代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雄关漫道,前景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岀,过去100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广大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者正面临着时代大考。作为工程建设的“灵魂““龙头”和国民经济体系与城乡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定要以真抓的实劲、常抓的韧劲、善抓的巧劲、敢抓的狠劲,再创工程建设新辉煌,向党、向国家和人民交岀一份合格答卷。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子午工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