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属性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2021-03-31陈景忠梁艳玲

工程质量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工程

陈景忠,梁艳玲

(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其中安全和环保特性是基本核心要求,应予充分满足。

相比其他产品,建设工程质量构成更为丰富,其实现方式、控制方法和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需要有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

1 工程建设的特点

建设工程由多种建筑施工工艺组合建造而成,和其他产品工艺条件不同,其受自然和现场条件的制约,工艺之间穿插重叠,相互影响,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1.1 不可控因素多

建设工程施工多为野外作业,气候环境多变;工程所处的场地地质有许多未预知因素;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专业培训;作业条件恶劣,作业人员状态起伏较大;不同工程外观形式、内部结构未必相同,难以组织标准化作业;原材料品种形态多样、批次多,品质把关难度大;工艺工序衔接繁多,质量与控制要求不一;质量关联性强,前一工序的质量可能影响到后一工序的质量;不同专业与工艺穿插作业,相互影响;作业过程检查测试工具和手段有限;质量问题暴露滞后,追溯分析验证困难。

众多的不可控因素和限制条件,给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带来系统上的复杂性。

1.2 隐蔽工程多

建设工程不同施工工艺之间既相互衔接,也互为条件。在施工顺序上,后一工艺在前一工艺成品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并对其加以覆盖。典型的如桩承台对桩的覆盖,混凝土浇筑对钢筋绑扎的覆盖。因此,建设工程有很多的隐蔽工程。

受工期和其他因素的要求,施工过程某一工艺成品可供检查检测的时间窗口和位置均非常有限。这要求无论是内部检查还是外部检测,均要求有严格的时效保证。

1.3 过程不可往返重复

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单向顺序过程,分项工程之间的嵌合、包裹、固接方式,使得任何往复都是破坏性的重建,将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付出。建设工程巨大的体积与质量也限制了工程的往复拆卸。这说明工程建设靠重复纠正错误的可能性小,代价高昂,过程容错率低,要求相应的检查检测必须及时、准确、到位。

2 建设工程质量属性分析

上面主要从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和挑战,下面从建设工程质量本身的特性要求分析其所具有的公共、外溢和敏感属性。

2.1 公共性

建设工程质量的公共性一方面体现在工程的功能用途上。不管是否为公共建筑,大部分建筑工程为社会公众或某一群体使用,很少有为某一个人使用的独立建筑。工程的某一部分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工程整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所以,建设工程质量既是满足群体性的功能要求又与每一个体密切关联。

建设工程质量的公共性另一方面的体现是在工程质量的广泛性上。在我国,房产物业已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载体,房屋建筑质量与个人家庭的资产状况、资产质量密切相关,国民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容忍度低,关注度高。

2.2 外溢性

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轻则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重则使公众或使用者产生安全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作用容易使信息加速传播发酵。工程的质量问题影响的群体范围相对集中,在问题的处理上有着共同的诉求,客观上具备集体维权事件的外部条件,这使得工程质量问题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也即外溢性。

2.3 敏感性

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给地方和企业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事故处理程序,涉及的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追究更为复杂冗长。因此,相比于其他产品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具有更大的社会负面效应,更具社会敏感性。

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特性分析

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复杂挑战和其重要属性分析,作为服务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工程质量检测,也被赋予了下列属性和特性。

3.1 部分公益特性

公共性的天然要求是公众能公开、公平地享有权益。建设工程质量的公共性就是工程的使用者或所有者应该享有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障权和健康环保的知情权,这是建设工程质量的基本特性要求。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提供实现这两项权益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证据保证。要实现这样的功能作用,需要明确或部分明确工程质量检测的公益性定位,明确其以实现工程质量基本特性要求,谋求以社会效应为目的而不是经济利益,根据定位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在制度上保障客观、准确、全面、完备的工程质量检测服务。

3.2 区域性与时效性

工程质量检测涉及的项目类型、品种、参数众多,检测频次高。有些属于见证送样检测,有些则是现场检测,无论哪种检测,客观上都受到空间距离限制,即使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而且工程检测的样品体积重量一般较大、较重,不便长距离运输,这些因素决定了检测机构与工程所在地的距离不能太远,一般局限在某一区域。

工程质量检测需要密切配合工程施工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有工期,还有施工工艺和场地气候变化方面导致的要求,如上一工序完成后急需浇筑覆盖,恶劣气候条件下短暂的作业时间窗口等等,时间上往往要求非常紧凑,检测响应与完成的时效性要重点保证。

3.3 重复性与复现性差

工程质量检测大多数情况下是测试材料、构件的极限状态是否满足标准或设计文件的要求,因此,很多检测都是破坏性试验。即使不是破坏性试验,试验前后样品的状态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此外,部分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本身的性能离散性大。这些因素使得检测的重复性、复现性条件较差,增加了结果的分析验证难度。这就要求检测机构要有稳定的检测质量保障能力和保证措施。

4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特征

如果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作为中介服务市场,这个市场有它现有的市场特性。

4.1 需求的从属性和政策性

工程质量检测为工程建设服务,需求大小从属于工程建设规模,随工程建设规模增减而波动。同时受制于政策规定的增加调整、标准要求的变更,也受政策标准的执行力度等地区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工程质量检测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其发展和运行受到政策的制约。

4.2 多元的利益相关主体

工程建设包括建设单位、工程总承包商、专业分包商、设计、监理、业主等参与单位,如果按照合同目标约定,各方应该遵守一致的质量目标要求。但逐利的天性使得各方更多是成本利益的考量,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目标诉求上并非一致,甚至部分相反,典型的如承包商与业主。于是,作为工程竣工验收依据的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就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而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化无疑为博弈提供了丰富的途径与可能。这就要求在这利益错综复杂的格局中有利益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各方提供科学准确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客观、真实反映建设工程质量。

4.3 需求的外部性

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1],是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绝大部分检测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并不是工程建设方出于质量控制的目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真需求主要来自于政府的监管需要。这即是需求的外部性。

需求的外部性,使得客户对产品效用的关注错位,关注的不是产品质量本身,而是产品能否满足外部的要求。

5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构建

构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需要根据其市场特征,针对性地设计安排。设计的目的是分清哪些应该由政府主导,哪些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

5.1 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市场主客体之间运用市场价格、竞争、供求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其中市场价格是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是市场信息的最有效和最廉价的传递者。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根据各自的利润状况和效用对价格做出反应,也只需要对价格做出反应,就可以使市场自动地趋向均衡[2]。

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的前提是供求双方基于利润和效用的理性和自由选择。

5.2 对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认识判断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概念理解,可以得出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不是完全市场,或者只能算是准市场,市场机制不能在其中充分发挥调节资源配置作用这个基本判断。

工程质量检测是区域性的分散市场。检测的区域性与时效性特征决定了机构的市场半径,跨区域的拓展需要硬件的重复投入,才能满足区域性要求,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区域性市场容量有限,过度地投入,造成机构在区域内的拥挤,结果是竞争的劣化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化这么多年,散而小的检测机构仍然分布各地,有的地方少则几家,多则二、三十家,就是这方面的现实存在。

工程质量检测直接或间接牵涉多方的利益,增大了市场的复杂程度。主客体的买卖交易不是简单遵循利润和效用原则的自由选择,有更多利益和关系维度的掣肘,市场运行阻力摩擦力大,市场机制不能顺畅发挥作用。多方主体也增加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放大了市场缺陷。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备案资料,起着工程质量的证明作用。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对报告资料更多是形式而不是报告内容质量的实质性审查,更不可能做到过程的跟踪调查。借助现代层出不穷的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报告内容形式几乎可以全过程、低成本甚或零成本地复制,少检甚至不检就出具检测报告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检测市场普遍低价,甚至远低于检测的直接成本,却还是有这么多机构争相参与承揽。这也使得市场的价格机制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原因。

5.3 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体系构建

不完全市场应该有相应的市场体系方面的设计。设计必须立足于行业体制现状,扬市场之所长,避市场之所短,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工程质量检测市场。

市场体系包括市场目标,主、客体构成,市场规则和市场监管。市场目标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满足不同购买者的需求,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可以简单地将检测服务分他用、自用两类的目的用途。建立满足不同目的的二分市场,一类专门用于满足工程竣工验收,即他用市场;一类为了满足除竣工验收以外,包括设计、监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房屋鉴定、自有业主等的检测服务,即自用市场。两个市场之间分工协作、互为验证,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市场。

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规则。他用市场的检测机构除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外,还需要同时满足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他用市场限制机构数量,每个区域限制 1~2 家,保证机构的合理业务量和合理利润。机构的选择可以采取服务招标或授权专营的方式,并定期考核评审。自用市场的机构只要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即可开展业务,由购买者自己选择服务机构,评价服务质量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的发展。机构只能在某一类市场,不可以跨市场开展业务。

市场监管是依据规则的监管,保障规则的执行。对不同细分市场,应有不同的监管要求。他用市场由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不仅是对机构管理体系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监管,还包括对机构行为的日常具体化和过程的监管。自用市场则主要由消费者监管,设定规则底线,畅通投诉渠道,公开机构欺诈失信行为。这样的监管设计克服了全市场监管的资源不足,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保障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方面。

6 结语

从工程建设的特点入手,剖析工程质量所具有的属性,梳理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特性和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下的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特征,提出了应构建与其特征对应的二分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体系。通过市场体系建设,厘清市场的供需主体,建立相应的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合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充分满足不同主体的工程质量检测需求,推动市场的有序运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重构需要各方深入探讨,本文所作的研究只在市场框架建设和方向上得出了一些建议,意在抛砖引玉。尚需要在丰富明确工程质量检测的公益性内涵、不同供需主体的相互区别与联系、不同细分市场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分析研究。Q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子午工程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