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复兴视角下的菜场更新改造设计探究
————以苏州双塔市集改造为例
2021-03-31李新雪青岛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李新雪 青岛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当前,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古城作为历史城市文脉的核心载体,其复兴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复苏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驱动。延续传统脉络,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古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始终是历史城市发展的永恒命题。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出发,还是从落地实践来看,针对古城复兴规划的深入研究都恰逢其时。
1 苏州古城区菜市场发展过程及现状
1.1 苏州古城区菜市场发展过程
菜市场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苏州的菜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苏州的菜场主要便于农民自产自销,加之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周边农副产品种类单一,供购买者选择的空间较小。后期,随着经济、交通的发展以及菜农、商贩的大量出现,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菜场,实施了统一管理,食品品质也有了良好的保障。如今,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广泛普及,生鲜超市、网络配送的出现,使得年轻一辈的消费理念及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保留了在菜市场挑选时蔬、购买日用品的习惯[1]。
1.2 苏州古城区菜市场现状
苏州市老城区的传统菜市场有新民桥、娄门、葑门、劳动路和双塔市场等。老旧菜场内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规范、人性化服务设施不足、交通拥堵以及环境差等问题。经过近年改造,许多市场的消防、环卫等设施配备逐步完善,如新民桥市场内设置了有机垃圾处理站来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针对传统老旧菜市场的现代化改造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民生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以苏州双塔市集的改造成果最为突出[2]。
2 苏州双塔市集改造案例
2.1 项目概况
双塔菜场始建于1990年,改建于2019年,后更名为双塔市集。双塔市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属苏州古城中心区域,紧邻苏州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位置周边名胜古迹、名居古宅星罗棋布,文化氛围浓郁,人文积淀丰厚,服务能级高,是苏州城市文化的名片之一。
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双塔市集功能布局单一,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内部整体环境较差,并且周边停车规划也不合理,常引致交通堵塞。随着电商的发展,传统菜场的经营方式受到严重冲击,往日菜场内热闹的生活气息已不复存在,很多店铺经营惨淡,甚至倒闭关停。市场内留下的多是一些老商户,光顾人群以周边社区的中老年客群为主,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鉴于此,对于传统老旧菜市场的现代化改造升级已刻不容缓,成为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着力点。
2019年,苏州市政府为了加深居民地域归属感,让更多人体味到往日纯粹的烟火气息,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归菜市场,重新定义了菜场形态,提出了将双塔市集改建为集农副产品交易区、百姓饭桌、生活长廊、文化休闲驿站和百姓小茶馆于一体的苏州特色市集,从功能及审美两方面进行提升,助推传统菜场更新迭代。
2.2 市集改造策略
2.2.1 功能优化
将原来单一的市场空间重新进行功能划分,以生鲜区为主,小吃区、临街商铺为辅,并在临街增设露天集市及电动车停放区域。生鲜区与临街商铺可以自由分隔,生鲜区打烊后临街商铺可以继续经营,便于管理。生鲜区的改造中,增加了供摊主踩踏的高台,方便其与客户沟通,物品摆放方式也由原来的平铺式改为层层叠加,增加展示面积[3]。小吃区为开阔顾客视野,设计师打破原有的动线,将就餐区设计为三角形,采用围坐餐台的就餐形式,小吃区在优化功能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流量。临街商铺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特色设计,露天市集及表演舞台的增加丰富了双塔市集的功能,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4]。电动车停车位的规划缓解了交通拥堵、道路混乱、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2.2.2 记忆恢复
为保留原双塔菜场的记忆,打造一个“社区汇邻中心”,商家仍多为改造前的菜场铺主,如钥匙铺、裁缝铺、杂货铺等。摊位旁,设计师放置摊主的卡通人形立牌,并配以暖心话语,让原本单调的菜场瞬间变得活泼。蔬菜摊位旁的柱子上挂着老式菜篮子、手推车、自行车等具有年代感的装饰,水产摊位上写着苏州人的“时令美食”时间表,从种种细节设计入手让顾客感受到生活的温度。20余家苏州传统小吃商铺的增设,可以让新老顾客品尝正宗的传统苏式小吃,房顶上的传统横梁与苏式瓦片共同营造出在屋檐下吃饭的感觉。
2.2.3 传统传承及创新
双塔市集平面设计出自设计师谢柯之手。文字来源于苏州码子。苏州码子诞生于古代苏州的民间商业数字,脱胎于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应用在各类私钞与账目上。双塔市集的LOGO设计灵感来源于这一逐渐消亡的古老文明,从早期的花码中提取笔画,凝练古典书法字体脉络,演变成为“双塔”的艺术造型,体现了苏州的风骨韵味,“市集”以红章的形式篆刻其间,体现出浓厚的东方魅力[5]。
内部的平面装饰及室内软装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木板年画桃花坞,在色彩选择上抽取了桃花坞年画中桃红柳绿、优美祥和的颜色,桃花坞中抽取的色彩为双塔市集构建了一套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构成方式的色彩浓厚的独特的视觉体系。通过传统色彩与图形的结合,使传统色彩装饰符号在平面招贴设计中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展示了独特的地域韵味,丰富了产品的影响力,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对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4 环境保护及治理
排水系统根据不同分区采用了独立下水和排污系统的设计。生鲜区排水系统连接沉淀池,小吃区排水系统连接隔油池,水产区、蔬菜区及饮食区排水量不同,设置不同的排水系统,最终与市政排水管道连接。双塔市集安装了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及排风系统,保证内部空间温度四季适宜。市集的沿河区域新增油烟净化机房及垃圾分类亭,为市民带来一个卫生环保的市集[6]。未来,双塔市集还将贯彻无塑包装的理念,鼓励人们使用环保菜篮,减轻环境负担。
3 双塔市集改造助推古城复兴
菜市场是可以了解当地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场所。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复杂,或者在迷茫中摸索自己的情感寄托,或者怀念古老的生活往昔,或者向往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民俗……多元化的选择促使流派纷呈,但大家可以嗅出其中焕发出来的审美信息。古城更新是一个历史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在明确其保护性发展模式后,既要重视对传统风貌、传统文化的保护,又要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将名城发展与促进就业、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和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同时根据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创新、改进方案,达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双赢的目的[7]。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创新设计重新阐释传统空间,使其满足当代功能需求,实现既保持与强化地方特征和场所性,又提升古城发展活力的综合目标。
双塔市集因其在古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人们来苏州旅游的打卡景点,同时是周围居民及游客的便捷生活服务场所、休闲交友场所、品味苏州文化的场所。改造前,双塔市集设施简陋、交通堵塞、使用安全性难以保障,通过功能分区的合理重划、业态升级、管理升级、硬件设施的加入以及苏州传统文化的融入,如今市集内外兼修,不仅刷新了大众对菜场的古板印象,而且刷新了苏州人的文化自信高度。打造出一个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市集,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及文化认同感,打破了千城一面的现状。改造后的市集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及外地游客到访,不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用作用,而且肩负起苏州文化品牌的宣传重任,助推苏州古城复兴。
4 结语
城市提供人们生活与活动的场所,人们的现代化活动必须要结合现代化功能要求,所以古城改造更新是历史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古城复兴“热”为时代背景,结合菜市场改造的流行趋势,浅析苏州双塔市集改造的策略及经验,总结双塔市集的改造助推古城复兴的重要意义,为其他城市的古城复兴及菜市场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的局限性在于缺少针对菜场后期运营的观察调研,在分析过程中理应更多地观察改造后的市场使用情况,以更好地证实菜市场改造对古城复兴的实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