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2021-03-31王毅
王 毅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公路管理局,湖南 邵阳 422500)
公路的养护问题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使用寿命、运行成本以及车辆通行的安全性等,山区公路在投入使用之后常常会出现维护保养措施跟不上、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维护技术不到位等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在开展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时要注意明确养护责任、加强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建立信息技术数据库等措施的运用。
1 山区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概述
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不通公路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通公路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大雨天气就会导致山区出现外面的人员和物资难以进入,而里面的人员和农副产品不能送出。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地区和山区的公路发展事业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且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一旦不进行养护,后期的使用中就会出现一系列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而且公路的使用寿命、修复成本以及对山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促进作用也都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山区的公路进行及时养护是提升其使用时长、提升投资收益比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性措施。山区的自然降水、山体滑坡以及地质变化等因素常常成为破坏山区公路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容易造成山区公路损坏的自然或者人为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及时修复受损路段。
2 养护管理过程中易出现问题
2.1 管理理念不科学、合理
第一,山区的公路存在使用率相对比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效益不高等问题,而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会导致相关部门在山区公路的维护和保养上不能形成足够的重视程度。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只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要求下将山区公路的建设当做一项政绩去完成,因而其对此类公共道路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第二,道路养护的重点是在日常管理中对那些存在损坏苗头或者已经出现了轻微损坏的路段进行及时巩固和修复,这样就可以将山区公路的维修和养护成本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之内,且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然而有不少地区在开展山区道路养护工作时,采取了道路出现严重损坏以及影响安全通行时才进行修复的方式,而这种滞后的道路养护管理模式会导致人员和车辆的通行体验和通行安全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道路损害严重后才进行修复也会花费更多的经济成本[1]。
2.2 管理人才及技术缺乏
第一,山区的公路养护面临着体系庞大、养护人员不足以及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比较匮乏的局面。公路养护人员的施工技术、施工经验对其修复和养护的质量有深远的影响,相关从业人员在每一次养护和修复的过程中都严格落实相关的技术标准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山区公路的使用寿命,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公路养护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经验而导致经其修复的路段反复出现问题,而这些情况会进一步牵引出导致施工材料被浪费、道路利用率低下以及养护成本居高不下等现象。第二,山区道路养护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来实现降低损害发生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以及减少维护成本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具备良好工程管理思想、运行思想和成本控制理念的专业化人才,现阶段投身于山区公路养护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以上几个方面还相对欠缺[2]。
2.3 受“重建轻养”思想影响
第一,地方政府在发展山区公路建设事业时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的狭隘思想,部分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公路养护对山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这种思想观念常常导致他们更加关注建设新的山区公路而忽视对已建成的路段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第二,山区公路养护是一件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涨的工作,有些地区受到经济发展缓慢、资金匮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在山区公路养护工作中投入足够的资源。专业的技术人才、专业的养护施工设备以及长期的资金投入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事业服务的发展。这些客观的限制因素势必会导致有些地区出现“重建轻养”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模式[3]。
3 解决对策
3.1 明确养护责任
在过往的发展中常常会出现山区公路养护主体不清晰、执行机构缺失以及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因而要彻底改变“重建轻养”的发展思路、健全山区公路养护的管理体系以及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就必须通过明确养护管理责任的方法来确认相关工作的责任主体、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第一,当地政府应该建立起从县级部门、乡级部门再到村级管理部门的完整责任管理体系,并且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级别、资源调度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来合理的划分其管理责任。例如,县级政府在山区公路养护工作中应该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且做好资源协调、体系建设等工作内容。而下级政府部门则应该按照县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执行相关的道路养护措施以及落实自身的管理责任。交通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好道路质量巡查、养护措施落实以及养护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第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从上至下的道路养护主体责任考核制度,督促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在山区道路养护工作中严格落实自身的管理责任以及促进山区道路交通事业全面发展。
3.2 加强管理养护队伍建设
山区面积广阔、公路系统复杂、作业环境限制大的客观情况会导致相关养护工作的难度也大幅度增加。例如,大雨或者暴雨天气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情况会对山区公路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的威胁。因而在此类工作中需要建立起一支体系健全、管理高效、技术精良的养护施工队伍和管理队伍。其一,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改善山区公路养护一线工作人员待遇水平、提升施工装备以及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措施来建立一支水平优秀的施工队伍,而且在山区公路养护的技术培训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复杂作业环境下开展安全作业的理念和方法,尤其要重视地质条件薄弱的盘山公路养护施工。其二,为了促进山区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意识以及提高其收入水平还应该建立其适当的奖惩机制。按照道路养护作业人员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效果以及材料成本的控制等对其进行收入性激励。其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所有的山区公路养护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4]。
3.3 建设公路信息技术管理数据库
跨度大、地质环境复杂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大等客观因素对山区公路的养护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山区公路的养护和修复施工中需要对作业部位的地质情况、公路本身的施工技术、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公路信息技术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对这些与道路养护施工相关的基础信息进行事先收集和整合,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借助这些已知的基础信息来提升整个施工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等。道路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BIM技术或者其他的信息技术对各级路段的结构特点、地质信息等进行精确的三维模拟。另外,通过数据库对山区公路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养护情况以及管线埋设等情况进行收集和保存。
4 结 语
山区公路常常存在周边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养护管理相对欠缺以及管理和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这些客观情况的发生容易导致山区公路在建成投用之后出现使用寿命短、安全隐患多以及维修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明确道路维护主体、划分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